亲爱的弟兄姊妹,大家好!在上一讲中,我们通过查考预言之灵说到:基督道成肉身时,是兼有神人二性的存在的;并且我们也说明了这种神人二性的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再结合《圣经》本身的启示,从《圣经》本身的角度来补充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勿须多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正理解了基督的道成肉身,不亚于一场福音改革运动。同时,也会让我们以新的视角,正确理解《圣经》经文本身的含义。
其实,关于基督的道成肉身,关于基督道成肉身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本性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基督教的历史中,争论由来已久。可见这个核心真理,是魔鬼猛烈攻击,让人模糊不清的对象;所以,对于基督道成肉身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本性存在这个核心真理,是需要加上在圣灵作用下的人的领悟力和理解力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屈服于《圣经》和预言之灵对此明确的话语之下,这就是我的立场。为此,今天再从《圣经》本身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讨这样一个题目:基督道成肉身的意义。
我们先来看《圣经》:【腓2:6-7】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这里说,“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这是在描述基督的神性;同时这里又说“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这是在描述基督的人性。
所以,耶稣成为人时,他虽然带着人性,但他仍然还具有神性。只是他作为一个人存在时,他把在天上作为神存在时的一些权能,和作为神存在时的光彩,没有带下来,但他仍然是神子——上帝的儿子。并且在人性里,他把上帝的品格和位格彰显了出来,也就是说,他是透过人性而彰显出了一部分上帝的形像,或者更准确地说,他是在人能承受的范围内,彰显了神性。因此,他一方面要遮掩,一方面要彰显,他取人性,是为遮掩他作为神存在的一些权能和光彩,但尽管如此,没有使他不再是神,神性有他自己的地位;同时,神性也没有让他不是一个真实的人,因此他仍然是一个有同样血肉之驱的、实实在在的人。总之,神性和人性结合在一位位格的耶稣基督身上,这就是基督的本性。
【约一2:21-22】我写信给你们,不是因你们不知道真理,正是因你们知道,并且知道没有虚谎是从真理出来的。谁是说谎话的呢?不是那不认耶稣为基督的吗?不认父与子的,这就是敌基督的。这里说,“不认耶稣为基督的,就是敌基督。”也就是说,当基督道成肉身时,否认他仍存在神性的;或者说,当基督道成肉身时,说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说他和堕落败坏的人一样,拥有败坏、堕落、有罪的本性,这实际上就是在否定他的神性,或者说否定了他神性与人性相结合的概念,这就是敌基督的。
【约一4:2-3】凡灵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出于上帝的;从此你们可以认出上帝的灵来。凡灵不认耶稣,就不是出于上帝;这是那敌基督者的灵。这里说,凡承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也就是说,凡承认基督的人性的,就是出于上帝的;否则就不是出于上帝的,那是敌基督者的灵。在这里,约翰把基督的人性用“基督成了肉身来的”这个词来表达。那么,“基督成了肉身来的”是什么意思呢?是说耶稣与我们犯罪堕落的人一样,本性也败坏了,于是就具有了败坏、堕落、有罪的本性了吗?
是这个意思吗?还是别人意思呢?我们来看几段预言之灵的表达:
《使徒行述》第45章,第8段:上帝的儿子竟屈身将堕落的人类抬举起来。为此祂离开高天之上没有罪恶的诸世界,…而到这个地上来,“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祂在一切的事情上都与祂的弟兄相同。祂像我们一样成了肉身。祂尝过饥饿、干渴和疲乏的滋味。祂也要靠食物维持生命,靠睡眠恢复精力。祂在地上作客旅,作寄居的——在世界之中,但不属于世界;祂像今日的男女一样受过试探,但始终没有犯过罪。祂表现上帝的品德,心里柔和慈悲、富有同情,经常体贴别人。“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
这里说,基督像我们一样成了肉身,一样能感受到饥饿、干渴和疲乏的滋味;也一样靠食物维持生命,靠睡眠恢复精力;也一样能感受到试探,这就是对“基督成了肉身来的”说明。这里在描述什么呢?在描述基督和我们人一样拥有人的身体、人的心智和人的一切特性,所以能在肉身中感受到外来的信息,所以成了肉身来的,着重是在表达人身体与道德的机能的功用。
《服务真诠》第4章,第47段:我们人类的长兄,现今坐在永生上帝宝座旁边。祂垂顾每一个转脸仰望祂为救主的人。祂从肉身的经历中深知人类的弱点在哪里,知道我们的需要是什么,也知道我们所受试探的力量主要在哪里,因为祂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来4:15)。
这里的描述更清楚,这里说基督从他自己肉身的经历中,知道我们的弱点、知道我们的需要、也知道我们在哪些方面遭受试探。这也是在描述基督成为肉身时,身体道德方面的机能。这里说的是,他道成肉身时,与我们所有人一样,肉身能感受到从外面来的所有信息,于是就引用【来4:15】的经文:“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
请问:我们受试探,是因为我们具有有罪的本性吗?我们受试探的原因一是因为魔鬼存在,二是因为我们有自由选择权。因此“基督成了肉身来的”意思并不是说:基督道成肉身时,他的本性是败坏、堕落、有罪的。
《文稿汇编16》第1211号,第8段:基督完全的人性和我们可以藉着与基督联合来拥有的人性是一样的。作为上帝,基督是不能被试探的,就像祂在天上的效忠没有被试探一样。但是当祂降卑自己取了人性之后,祂就能被试探了。祂所取的,甚至不是天使的本性,而是与我们完全相同的人性,只是祂丝毫没有罪污。祂拥有人的身体、人的心智和人的一切特性。祂有骨骼、大脑和肌肉。祂既有我们的血肉之躯,就被人性的软弱所困。祂的生活环境使祂经受人间的一切艰辛。祂不是在富贵和安逸之中,而是在贫困缺乏和屈辱之中。祂与人呼吸一样的空气,走一样的道路。祂有人的理性、良知、记忆、意志和情感。祂把人性与祂的神性结合起来。
这里说:“祂拥有人的身体、人的心智和人的一切特性。”“祂有骨骼、大脑和肌肉。”“祂与人呼吸一样的空气,走一样的道路。”“祂有人的理性、良知、记忆、意志和情感。”“祂既有我们的血肉之躯,就被人性的软弱所困。”这就是对“基督成了肉身来的”最准确的表达。这里所表达的基督的人性包括什么呢?他的身体或肉身(骨骼、头脑和肌肉,呼吸空气,地上行走等),也包括他的心智或理智,良心,记忆,意志和感情以及人性的软弱。
并且这里还说“祂所取的,甚至不是天使的本性,而是与我们完全相同的人性,只是祂丝毫没有罪污。”这里同样没有暗示我们:基督道成肉身时,他的人性存在着什么败坏的痕迹、堕落的倾向和有罪的性质;反而强调说他所取的人性与我们的完全相同,只是他的人性丝毫没有罪污。为什么要加上这半句呢?是为了强调我们的人性沾满了罪污,而基督的丝毫没有。我们再看下面的预言之灵,就更清楚了:
《文稿汇编17》第1238号,第11-22段:基督虽然取了堕落状态的人性,但丝毫没有沾染这种人性的罪恶。祂承受了困扰人类的肉体的种种软弱。…我们对于基督人性的完全无罪,不应有丝毫疑虑。
这里说,基督取了堕落状态的人性,但人性的罪恶,他丝毫没有沾染,所以他的人性是完全无罪的。这是对基督无罪本性最清楚的表达。当然基督更没有犯罪。
人类的堕落本性就像葡萄树的卷须抓紧残茬和垃圾。但经上描绘基督从天上下来,取了人的本性,从而可以用祂人性的膀臂怀抱堕落的人类,同时用祂神性的膀臂接触上帝的宝座,以便将人安置在与上帝同在的有利境地。
这里对比性地说明了我们人类的堕落本性:“就像葡萄树的卷须抓紧残茬和垃圾一样。”这是在说明我们人类的本性沾满了罪恶。
再来看《圣经》,也给了我们同样的启示:【来2:14-18】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这里14节说:“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其实与约翰说的“基督成了肉身来的”是同样的意思、相同的表达。我们上面结合预言之灵对此作了清楚的说明,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基督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这句话的含义了。
然后,保罗在16节接着说:“基督实在是取了亚伯拉罕后裔的本性,而不是天使的本性。”(KJV版本)这节经文常常被人们误解和误用,对此我们要加以说明:
“亚伯拉罕后裔的本性”是什么样的本性?大家知道这里的“亚伯拉罕的后裔”不是指肉身上亚伯拉罕的后裔,而是指属灵亚伯拉罕的后裔。那么属灵亚伯拉罕的后裔的本性一定是带着败坏、堕落、有罪的本性吗?其实,属灵亚伯拉罕后裔的本性更是指重生之人的本性,而重生之人的本性是脱离了败坏、有罪的本性,是已经改变了的本性,是与神性有分的本性。因此,当我们在解读“基督实在是取了亚伯拉罕后裔的本性”这节经文时,不能就此理解成基督就一定是具有败坏、堕落、有罪的本性。
更何况这里紧接着说“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大家知道献祭时,祭物本身是毫无瑕疵、丝毫没有玷污的,如果基督具有败坏、堕落、有罪的被罪玷污的本性,那么,他就不是毫无瑕疵、完全的祭物,那么他就不能作为挽回祭的祭物为我们的罪献上了。是不是呢?
因此,【来2:14-18】这里的经文实际上根本没有说基督具有败坏、堕落、有罪的本性;而是说耶稣和我们人一样拥有同样的血肉之驱、同样的肉身,能同样感受到外来的信息,并对外来的信息产生反应;也就是在感受试探方面,与我们所有人一样,这是在强调道成肉身的基督是一个真实的人。既然是一个真实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存在的这些肉身本身的机能,就会和我们所有人一样,能感受到外面的信息,能感受到试探。因此,这里并没有说基督具有败坏、堕落、有罪的本性。然而,我们常常引用这节经文来说明基督拥有有罪的本性。其实这是我们自己对这节经文的误读、以致误用。
当然,在中文预言之灵中,也的确说到:基督“取了”、“披上”我们有罪的本性这样的表达,但是我们要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对怀著原文不同的用词,中文翻译存在着混同的情况。其实,在怀著原文中使用了“承担”、“披上”、“取了”这三种表达方式,来说明基督道成肉身的问题,但不同的字眼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
“取了”或“披上”包含一直带着、存在的状态的意思,而“承担”包含加以解决这样的含义。我们经常说“承担责任、承担责任”,就是要去解决问题的意思。但是,中文预言之灵有时把原文的“承担”翻译成“取了”这层含义。比方说,原文说基督承担我们有罪的本性,但中文却表达成基督取了我们有罪的本性,这样极容易让人误解。
《青年导报》1900年10月20日:祂甘自取了堕落、受苦、被罪所沾染的人性。……他把神性和人性结合起来,就是上帝的灵住在肉身的殿中。He took upon himself fallen, suffering human nature, degraded and defiled by sin. ……He united humanity with divinity: a divine spirit dwelt in a temple of flesh. He united himself with the temple。应当直译成:祂亲自承担了堕落的、受苦的,被罪败坏和玷污的人性。……他用神性联合人性:神圣的灵住在肉身的殿中。他亲自和这殿联合。
《先知的心声》1月26日:在祂里面没有诡诈或罪恶;祂(始终)是纯洁无瑕的(纯洁和无玷污);但祂披上(承担)了我们有罪的本性。用人性披覆了神性,(In Him was no guile or sinfulness; He was ever pure and undefiled; yet He took upon Him our sinful nature. Clothing His divinity with humanity。)
再者,当说基督取了或披上人性或堕落的人性时,这是在侧重说明基督的降卑屈尊,是在强调基督为我们人类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说真的,当我在学习这些道理时,虽然是一些神学理论,但同样和学习《历代愿望》、耶稣生平一样,被那些灵感的话语所震撼、所感动,因为那些话语让我觉悟到上帝对我们人类无限的爱,这是我内心真实的感受。那个时候,我突然感悟到,哦,这里的这类用词,并不一定是在说基督道成肉身时,取一种什么样的本性存在,而是在给我们启明上帝无比牺牲的大爱。因此就不能以此为可靠的依据、来解读基督的本性。
事实上,预言之灵告诉我们:在研究基督的人性时,要怎样呢?要特别地明确基督神性与人性相结合这个概念。(附注:《文稿汇编13》第1002号,第18段:贝克弟兄:要避开容易引起误解的有关基督人性的一切问题。真理与人的假想离得很近。在探讨基督的人性时,你需要特别谨慎自己的每一说法,免得你的话语被认为有弦外之音,从而削弱或消除有关基督神性与人性相结合的明确概念。)
神性与人性相结合,这才是研究、探讨基督的人性时,我们必须采取的正确立场。否则,就像引用【来2:14-18】来说明基督具有有罪的本性,让人误解基督好像真的拥有了有罪的本性一样。因此预言之灵在这里给了我们明确的指示:“要避开容易引起误解的有关基督人性的一切问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能错误地引用一些不是在说基督本性的段落和话语、反而用这些内容来强行解释基督的本性,这样,就会引起误解,这样,自己的这些理解和想象就好像真的是真理一样,所以这里才说“真理与人的假想离得很近。”
同时,预言之灵也告诫我们不必去了解基督神性与人性结合的确切时间。(附注:《文稿汇编13》第1002号,第19段:…我们不必了解基督神性与人性结合的确切时间。)因此,我们不能按我们人所处的阶段和状态,去假想耶稣与我们人一样拥有败坏、堕落、有罪的本性,因为不可能是这样。
那么,人性与神性相结合是什么意思呢?预言之灵说:在考虑基督人性的时候,不要在人前把祂说成是具有犯罪倾向的人,祂里面连片刻也没有犯罪的倾向,绝不要给人以任何印象,觉得基督有败怀的倾向或痕迹。(附注:《文稿汇编13》第1002号,第17段:在考虑基督人性的时候,你们要极其小心。不要在人前把祂说成是具有犯罪倾向的人。祂是第二个亚当。第一个亚当被造时,是纯洁无邪,没有丝毫罪的痕迹的。他拥有上帝的形像。他有堕落的可能性,他也确实因犯罪而堕落了。他的后代因罪而秉承了悖逆的倾向。但耶稣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子。祂取了人的秉性,在凡事上受到人性方面的试探。祂可能会犯罪,也可能会堕落,但是祂里面连片刻也没有犯罪的倾向。祂在旷野受试探的袭击,正如亚当在伊甸受试探袭击一样。)这里的“犯罪的倾向或痕迹”都是描写本性的用词。
同时,其他的预言之灵对基督的本性直接表达成:“基督无罪的人性。”“我们对于基督人性的完全无罪,不应有任何疑虑。”因此,当这么清楚说明基督本性的预言之灵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还能随已意固执地认为“基督具有败坏、堕落、有罪的本性”吗?所以,人性与神性相结合的意思就是神性解决了有罪本性中一切的罪污。这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理解,对吧?
以上我们说到,当预言之灵说基督取了或披上人性或堕落的人性时,这是在侧重说明基督的降卑屈尊,是在强调基督为我们人类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同样,当怀著使用“承担”这个词的时候,你仔细品味同样能看出,这是在说明基督来所面临的人性的挑战,他要解决的人性的状况。因此我们不能把基督“承担”这个词简单地理解成基督“拥有”、“具有”、“带着”这样的意思,相反基督“承担”的目的和结果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状况和问题。
所以,基督道成肉身时,他是不是要承担(或接受)我们人类有罪的本性呢?是的。耶稣不仅要承担(或接受)我们人类有罪的本性,而且承担(或接受)的是堕落了4000年之后的有罪的本性,耶稣必须要承担(或接受)这个,因为这是人类自己无法摆脱的问题,这也是堕落后人类本性的状况。这时,人类这种堕落的现状,正摆在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面前,而解决这种堕落的状况,这正是福音,这也是基督道成肉身的意义所在。但是耶稣来承担(或接受)这个,是不是耶稣就会一直带着、一直拥有、一直具有这种有罪的本性呢?不是的。预言之灵从来就没有这样的表达,《圣经》也没有。相反我们来看《圣经》给我们清晰的启示:
【太8:14-17】耶稣到了彼得家里,见彼得的岳母害热病躺着。耶稣把他的手一摸,热就退了;他就起来服事耶稣。到了晚上,有人带着许多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他只用一句话就把鬼都赶出去,并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
这里说,耶稣到了彼得家之后,不但治好了彼得岳母的热病,也治好了许多被魔鬼附着的人。当耶稣治好了这些病人之后,我们看《圣经》紧接着说什么?这里的话非常有意思,似乎与前面的内容没有本质的关联,但这里给我们清楚说明了“担当”这个词的含义。
我们看这里17节的话:“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这里说什么呢?这里用了“担当”这个词,也用了“代替”这个词。我们先来看“代替”这个词,“他代替我们的软弱”,这是指耶稣站在我们相同的位置上,和我们一样拥有同样的人性的软弱,然而他得胜了软弱,从而让我们学习从软弱变为刚强的经验。
这里又说“他担当我们的疾病”,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指他在治疗人疾病的时候,他自己也感染了这个病吗?是说他自己也成了一个病人了吗?《得胜的基督》9月1日:祂自己的肉身从未患过疾病,但祂却担当了别人的疾病。所以,耶稣担当我们的疾病,不是说他自己成了一个病人,相反,是他医治(好)了人的疾病。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当耶稣来“担当”我们有罪的本性的时候,是要解决、医治有罪的本性;他担当我们有罪的本性,是为了拯救我们脱离败坏的本性,与神性有分。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段预言之灵:《文稿汇编16》第1211号,第10段:然而在此处我们切不可在思想上变得凡俗和属世,我们切不可怀着错误的观念,认为基督既可能屈服于撒但的试探,就降低了祂的人性,具有与人一样有罪败坏的倾向。这里说,基督不具有与人一样有罪的、败坏的本性。这和我们上面所引用的预言之灵“祂所取的,甚至不是天使的本性,而是与我们完全相同的人性,只是祂丝毫没有罪污”是完全相同的表达、是同样的意思。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性与神性相结合的结果就是改变了败坏、堕落、有罪的本性,所以基督道成肉身的意义和目的之一就是承担有罪的人性,成就无罪的人性,这是我们从基督道成肉身时、神性与人性相结合,所能看到的、能认识到的。
我们再来看《圣经》:【提前3:16】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上帝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或作“在灵性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这里说,基督道成肉身,就是上帝在肉身显现,这是敬虔的奥秘。然后接着说,被圣灵称义。
请问:这里的“被圣灵称义”是什么意思呢?基督需要被称义吗?基督他是道成肉身的上帝,他作为上帝的存在,本身是义的;然后他作为人,他从没有犯过罪,他也是义的。他不需要称义,然而这里却说,基督成为肉身时,被圣灵称义,那这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呀,这是在告诉我们,作为神的基督成为肉身时,他要成就一件人性被圣灵称义的事情。那就是,当基督承担人类有罪的本性的时候,由于神性与他所承担(或接受)的有罪的人性相结合,结果他以他的神性改变了人性中败坏堕落的状况,于是他的人性得到了洁净、升华,从而得以成圣。基督道成肉身时成就了这么一件事情,因此“被圣灵称义。”
这也是下面这段预言之灵所说的“基督因取了人性而尊荣了人性”的意思,这是同样的含义。
《信息选粹卷三》第19章,第29段:虽然祂品格上没有任何罪污,祂却屈尊把祂的神性和我们堕落的人性联系起来。祂因取了人性而尊重了人性(By thus taking humanity,He honored humanity给人性以尊荣)祂既取了我们堕落的人性,就是要证明我们人性藉着遵循祂为我们所做的充分准备,藉以与上帝的性情有份而能达到的状况。
然后,这里又说“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可以说【提前3:16】这节经文和【罗1:1-5】是同样的意思、相同的表达,它们是相互的解释。
【罗1:1-5】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上帝的福音。这福音是上帝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上帝的儿子(直译:带着能力的上帝的儿子)。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
所以,敬虔的奥秘或者说上帝的福音就是基督的道成肉身,也就是这里的“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上帝的儿子。”这里既说明了基督的人性——按肉体说,是大卫的后裔;又说明了基督的神性——“以大能显明是上帝的儿子”;同时也给我们启示了神性与人性相结合的概念:这里说虽然耶稣基督取了“肉身”,成为大卫的后裔,但是在他的人性中,因为“圣洁的灵”,因为通过“死里复活”的属灵经历,所以才被称为是带着能力的上帝的儿子。
这里说到基督因着圣洁的灵和死里复活这两种原因,被称为是带着能力的上帝的儿子。这里的“死里复活”是什么意思呢?是单指耶稣在骷髅地被钉十字架三天后从死里复活吗?在我个人看来不仅仅如此,因为保罗在这里是在给我们说明什么是上帝的福音;然后他就说到上帝的福音就是耶稣基督;然后给我们说明什么样的耶稣基督呢?“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上帝的儿子”这样的耶稣基督,这就是基督的道成肉身。这里特别提到了因着圣善的灵,因从死里复活这样的经历,才被称为是带着能力的上帝的儿子。大家知道,耶稣基督本来就是上帝的儿子,那这里为什么要说“因着圣善的灵,因从死里复活”这样的经历,才被称为是带着能力的上帝的儿子呢?
圣经中哪里曾描写过“死里复活”的经历呢?【弗2:1】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这里在描写我们人类死在过犯罪恶中的时候,基督让我们活过来,这是在描写我们人类灵性上的死里复活。然后,这里紧接着就描写我们死在过犯罪恶中,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弗2:2-3】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这里说,“被邪灵掌控,放纵肉体的私欲,按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这样的状态,就是本性上的败坏,就是死在过犯罪恶当中。然而,当我们处在这种状态中的时候,因着上帝的恩典,我们能活过来。【弗2:4-6】然而,上帝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他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这里说,当我们死在过犯罪恶中的时候,因着上帝的大爱,也因着上帝的恩典,这个时候,圣灵来改变我们这种本性败坏的状态,从而让我们经历灵性上的死里复活。
再回到罗马书这里来。这里是在说明耶稣基督自己“因着圣善的灵,因从死里复活”这样的经历,才被称为是带着能力的上帝的儿子。刚才的【弗2:1-6】是在描述我们人类死里复活的经验,而罗马书这里是在描述耶稣基督自己让人性属灵上的死里复活。
当然,耶稣基督作为上帝来说,他不需要死里复活,因为上帝是神,是不死的;但是当基督道成肉身时,却不一样了,因为他承担(或接受)的是败坏、堕落、有罪的本性,因此,当他以神性来承担(或接受)这种本性的时候,他的神性与这种有罪的人性相结合,这个时候,有罪的本性在强大的神能和圣灵的作用下被洁净了。也就是说,当基督道成肉身时,他作为一个人整体的本性而言,他的本性是圣洁的、无罪的。所以基督的道成肉身,是神性与人性的结合,而神性与人性结合的结果就是败坏、堕落、有罪的本性被洁净了、被清除了。这就是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因着圣善的灵,因从死里复活,才被称为是带着能力的上帝的儿子”这节经文的含义。由此可见,这里的“死里复活”,既是指基督让人性灵性上的死里复活,也是指后来在十字架上身体的死里复活。
所以,当基督道成了肉身时,虽然承担的是败坏、堕落、有罪的人性,但是因为神性与人性的结合,结果却成就了对堕落有罪人性的改变。这正是使徒保罗从基督那里领受了恩典并使徒的职分,向人宣扬的福音;也正是这样的福音,让人信服。
看一段怀著:《教会证言卷九》第7章,第14段:圣父与圣子各有其位格。基督说:“我与父原为一。”然而到世上来成为人形的乃是上帝的儿子。祂把皇袍和王冠丢在一边,以神性穿上人性,使人性可以藉着祂无穷的牺牲,“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上帝的性情有分。”这样的福音要成为我们效法的榜样,因此我们堕落的本性也能够藉着顺从真理而被净化、提高、成圣,我们可以变得与神性有分,从而在每一意愿、感情和思想上,在心、灵和生活上都真实像耶稣,这就是我们基督教的信仰。
但是,在基督里,神性与人性结合,无罪的本性来承担有罪的本性,并不意味着把神性降格到人性,也没有把无罪的本性降格到有罪的本性。当耶稣成为肉身时,他所承担的的确是我们有罪的人性,但这并不是说他会一直拥有有罪的人性,基督并不具有有罪的、败坏的、堕落的人性,他丝毫没有败坏的倾向或痕迹。相反,他向我们显现的是无罪的人性,这就是神性和人性结合的必然结果,因此基督人性的完全无罪,我们不要有丝毫的疑虑。
总之,对于基督的道成肉身,人性与神性的结合,我们可以简单地这么来理解:耶稣成为人时,他承担的是有罪的人性,但有罪人性中的罪被清除了,而人性本身(身体的机能以及人性的软弱)得以保留。也可以说,除了丝毫没有罪污外,他的人性与我们完全相同。他的人性会受试探,也有失败的可能,最后人性经历了死亡和复活。并且,基督完全的人性,和我们通过与基督联合,可以拥有的人性是一样的,这就是基督道成肉身本身的意义以及给我们所带来的意义。
弟兄姊妹,以上就是我们借着《圣经》本身,对基督神人二性的存在所作的补充说明。那么,基督这种神性与人性相结合的经验,用在我们身上应该怎样来表达呢?当然也可以说是“人神结合”,但彼得在《圣经》中是怎么说的呢?【彼后1:3-4】上帝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因此,他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上帝的性情有分。
这里说,上帝的神能要给我们成就一个应许:“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上帝的性情有分。”直白的表达就是“脱离有罪的本性,与神性有分。”因此,人性与神性相结合的经验,用在耶稣身上的表达就是“神人二性”,用在我们身上就是“脱离有罪的本性,与神性有分。”因此,与神性有分的结果就是可以圣化我们的人性,可以使我们的人性得到提升和改变;也可以洁净我们人性中一切的罪恶。
《时兆》1895年,第108段:祂创造了万物,与圣父平等,与上帝合而为一,是上帝本体和品格的真像,在创世之前就与圣父同享荣耀。祂竟离开这荣耀,在祂的神性披上了人性的外衣,来到我们的世界,以便让人性接触神性,让神性使人性成圣。祂的降临是为了让亚当堕落的儿女从亚当的犯罪堕落中恢复过来,并藉着祂神圣提升的能力,成为上帝的儿女。
这里说,“祂的降临是为了让亚当堕落的儿女从亚当的犯罪堕落中恢复过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因着亚当的犯罪,我们都继承了亚当犯罪堕落之后的人性状况,我们的本性都败坏了;然后,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犯罪堕落,我们的本性越来越败坏。所以,在这样的本性中,我们只能犯罪。然而基督的降临就是要把我们从这样犯罪堕落的状态中恢复过来。
怎样恢复过来呢?“祂…来到我们的世界,让人性接触神性,让神性使人性成圣。”这里说“使(我们的)人性成圣”。我们堕落败坏的人性怎么能成圣呢?这里说“藉着祂神圣提升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堕落的人性可以因上帝的神性而成圣,因为在上帝的神性中具有“神圣提升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可以使我们堕落的人性从罪恶、败坏的状况中恢复过来,也就是说我们的人性被恢复到圣洁、无罪的状态了。
这就是耶稣基督对我们的救赎。救赎是什么呢?耶稣来救赎我们,实际上就是要救我们脱离败坏的本性,就是要把我们的本性从罪恶败坏的状况中拯救出来,使我们的人性得以圣化、提升而改变。当我们处在有罪的本性中的时候,只能犯罪,要想获得救赎,必须依靠外援,必须在我们的本性中加上超自然的成分,这就是脱离有罪本性的败坏,与神性有分。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次再与大家分享有关“与神性有分”的相关内容。今天的讲道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