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性的更新

5 月 24, 2025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好!我们已经学习过“与神性有份”的相关话题。从中我们也知道与神性有份,意味着已经获得了重生经验的人,还要继续维持圣洁生活的状态所必须有的经验。那也就是继续要攀登进步的阶梯,要在各种属灵的经验和美德上继续得到扩展,而且只能向上攀登、不可懈怠,否则就会迅速向下掉落,失去与神性有份的经验,一瞬之间就会回到重生之前的状态。所以,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

这个向上攀登的过程就是在已经重生而获得的各种属灵经验和美德上不断扩展的经验,也是重生的时候所具备的faith这样信心的经验要继续加强和扩展的过程。所以,我们说就连faith这样的信心,也是需要不断地加以培养而使其不断地得到加强和扩展的,而这个扩展的过程就是各种属灵的经验和美德不断加上和扩展的过程,并不是罪恶弃绝的过程。要知道罪恶的解决是在重生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正是因为脱离了罪恶才获得了faith这样信心的经验。所以,重生之后的成长实际上就是faith这样信心不断得到扩展和加强的过程,也就是各种属灵的经验和基督化的美德还比较少,所以需要不断地扩充和发展。

我们也谈到了《彼得后书》所记载的八步阶梯可以分为三组,分别是:信心、德行、知识是一组,节制、忍耐、虔敬是一组,爱弟兄的心、爱众人的心是一组。但是之所以这些都是不断被加上的,所以这也就是说,在第一组经验的基础上,再加上第二组的经验;然后在第二组经验的基础上,再加上第三组的经验。所以,一方面这每一组本身都是揉合在一起发生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要以每一组经验为单位再加上另一组的经验。这是我们必须从经验上理解的,而且这三组经验实际上也是平行并列前进的。因为在我们信心、德行、知识这些经验发展的同时,节制、忍耐、虔敬、爱弟兄、爱众人都是同时获得的经验。在实际的经验中,我们就能够这样正确理解这些问题,因为这是不可分开的,基督的美德和属灵的经验也都是不可以分开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奴性的更新

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这是什么经验呢?就是我们要想信心得到扩展和加强,那就需要在实际的经历中践行上帝的旨意、律法、律例典章,在践行上帝真理和律法的过程中,我们就会越来越清楚的认识上帝,我们也对圣经的真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这样,我们在真理上和在经验上就都对上帝越来越有正确的认识。所以,重生之后,我们就要学习、认识和研究上帝的律法和律例典章,我们同时也要在生活中去践行上帝的律法和真理,我们只有这样才能更多的认识上帝,我们对上帝的认识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就会在信心上得到加强和发展。总之,我们信心扩展和加强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上帝的认识得到加强和扩展的过程,也是我们遵行上帝律法和典章的过程,而且这个经验是需要用一生来持续不断地的进行的。总之,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这是不断践行真理、认识上帝的过程,而且这是一生的过程。

当信心、德行、知识这样的经验在我们里面扩展的时候,我们自身首先会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就是我们的本性还要继续不断地得到更新,我们属灵的经验和美德要不断地得到扩展。也就是我们就会在节制上得到发展,然后再加上忍耐,再加上虔敬。实际上,一个虔敬的人,是既有节制又有忍耐的。这些经验我们已经说过,这些经验主要是对我们自身属灵状态和维持圣洁品性的要求和发展。

节制包括实际生活的各方面,例如饮食、服装、生活规律、休息、运动、学习等各方面,这样的经验反映出这个人是有自制的人,也是一个自律的人,这样的人在人性的机能上是被较高的机能和圣灵所支配的人。忍耐显明了一种重要的品性特征,他具有品性的能力可以化解一切的不良情绪,他也可以得胜一切罪恶的引诱和试探,他可以在基督里面得到属灵的安息,这样的人在属灵上是非常成熟的人,因为他在基督里面学习了信心的功课,所以这也反映了他的信心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层面,就是无论何时何事都不能来烦扰他,这就是越来越老练了,像基督了,这就是虔敬的表现。

因为基督在这个罪恶的世上生活,没有任何事情和环境可以打扰他,也没有任何撒但的试探和诱惑可以撼动他的内心,实际上,魔鬼的黑球和毒箭对于他,是刀枪不入的。这也就是撒但在基督里面毫无所有的经验,这就是忍耐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一个虔敬之人的表现。这也反映了这是一个大有信心的人,而这样的信心又是说明他对上帝有了更充分和更成熟的认识和知识,这样的人在践行上帝律法的实际经历中知道了什么是“加上德行”的经验。所以,我们说第一组的经验与第二组的经验是不可分割,又是平行并进的。

所以,第一组的经验更多的是对上帝的学习、经历和认识,而第二组的经验更多的是对自身的认识、攻克己身和属灵的成长、更新和发展。那么,第三组爱弟兄和爱众人的经验就更多的是指对他人的方面,就是与他人的关系,就是对待他人的经验。特别是我们如何看待上帝赐予他人的恩赐和才干,我们如何看待他人与上帝的关系,我们如何看待他人自身的改变和成长的经验,我们如何对待他人所有的遭遇,我们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遇到的问题,我们如何解决很多对他人的谣言和出现的问题,这就是我们需要用“爱”的方式和品性正确应对的经验,爱是一种品性特征,也是我们在对待外界他人的事情上可以充分表现出来的。

当然,反过来说,那些有了爱的经验的人,就表明他是一个在信心上已经达到了巅峰状态的人,他是一个对上帝大有信心的人,这样的信心使他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种处境中都对上帝死心塌地、毫不动摇,这样的信心因着爱使他无法与上帝隔绝,这样的人就是充分认识上帝的人,这样的人也是“守上帝诫命和耶稣真道”的人,这样人有着绝对的节制和忍耐,就像基督一样。所以,我们说以上三组的经验都是不可分割,又是平行并进的。

这以上的内容我们都已经学习过,现在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说明,就是要结合这个内容,来进一步思考以色列人出了埃及之后的经历。我们知道,当以色列人过了逾越节、过了红海之后,相当于是他们已经经历了悔改重生的经验,他们看到了上帝在埃及所行的十灾,他们也经历了上帝大能的拯救他们免除击杀长子之灾,他们也看到上帝在云柱和火柱中引领他们的奇妙作为,他们也经历了红海水分开、走干地过海的上帝大能的经验,他们的信心也在逐渐的得到加强和发展,当他们过了红海之后,唱出了“摩西的歌”,这说明他们经历了重生悔改的经验,他们有了对上帝的认识和faith这样的信心。

但是,当他们从红海开始往西奈山去的时候,当他们经历了旷野中的一个又一个站点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表现却是令人非常失望的,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发怨言,埋怨摩西,也埋怨上帝;他们又是争闹,又是试探上帝。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们不是已经出了埃及吗?他们不是已经摆脱了埃及一切的军兵吗?他们不是把埃及甩开了吗?他们不是经历了上帝大能的作为吗?他们不是凭着信心打血在门上,又凭着信心过逾越节,又凭着信心走干地过红海吗?他们不是过了红海之后,唱了摩西的歌,信心大大的得到加强吗?难道重生之人就是这样的表现吗?

实际上,我们要理解,上帝要让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的历史作为我们今天的鉴戒,上帝要让以色列人的失败作为我们思考的主题,也是为了教导我们,使我们从中能够看到上帝对我们的要求,以及我们应该避免的问题。上帝要我们通过以色列人出了埃及之后的失败经验,从中吸取教训,好使我们获得正确的属灵经验。所以,我们要从以色列的反面经历中,看到上帝对我们的旨意,也要看到我们在这个阶段应该获得的经验。我们也要看到造成以色列人失败的根源在哪里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这些书卷的主题呢?这些书卷都是有关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的经验,所以这是关乎到我们正确理解出埃及之后经历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知道,以色列人虽然从埃及地为奴之家出来了,但是他们过去在埃及生活的时候,所养成的那些作为奴隶的习惯、性情、思维方式和相关特性,都是需要不断地得到更新的,也是需要不断地根除净尽的。虽然以色列人已经出离了埃及,他们已经摆脱了埃及的势力对他们的压迫和支配,他们已经从埃及作为奴隶的状态中走出来了,但是他们多年来所养成的奴隶的思维、眼光、认识、经验和习惯都还要继续不断地得以更新而变化。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我们并不是说他们在这里还要与罪恶进行争战,因为已经重生的人是悔改了自己罪行的人,也是解决了人性中罪恶的问题的人。但是过去的生活所留下来的那些旧生活的特性还需要不断地更新而变化,也就是我们软弱性留下来了,这些软弱性包括先天来的和后天培养的,这些软弱性很深的留在我们里面,是需要不断地去更新的,当然这就是圣灵的工作。

所以,重生之后要继续解决的不是罪的问题,而是软弱性的问题,这些软弱性其中之一就是旧生活所留下来的那些消极的习性和特性,对我们属灵上没有帮助的特性,会拖垮我们属灵后腿的习性和特性,甚至是那些思维方式,这不是一天就可以完全改变过来的。这是需要不断地认识上帝,然后不断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圣灵在我们里面不断地、潜移默化地所做的改变和更新的工作。因为我们看八步阶梯就可以知道,我们对上帝的认识还要继续增长,我们对上帝的信心还要继续不断地增长,我们基督徒的经验和品性都还要有一个量化成长的过程。但是,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错误特性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我们对自己从自信到不信也有一个逐渐的过程,然后我们自身在很多软弱、短板和缺欠的方面也都会相应的得到补足,这也就意味着缺少的信心、知识要得到加强,缺少的节制、忍耐和虔敬要得到加强,缺少的爱也要得到加强和填补。

这些都不是罪的问题,这些是我们在能力和才干,还有其他方面的特性上都要得到更新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要持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短板,不断地抛弃自己的软弱、缺点和不足,同时要不断地补足来自于对上帝认识而来的刚强、优点和丰富。这两方面实际上是硬币的正反面,是同时发生的经验,又是不可分割的。新陈代谢、除旧迎新,这本是一个同时的过程,要知道我们不可能理想化的只是在正确的方面单方面的成长和扩展,所以我们在学习八步阶梯的时候,要在实际的经历中认识到还有一个“除旧”的过程。

这些软弱的特性,对于以色列人来说就是他们作为奴隶的那些思维习惯、生活习性和其他特性。他们要想除掉这些旧生活的习性,也就是这些奴性的特征和状态,他们就需要每天保持让圣灵和基督在他们里面作王,他们需要每天保持让神性的经验在他们里面作王,他们需要保持与神性有份的经验,他们需要不断地认识上帝、让信心得到扩展,他们需要践行上帝的律例典章,在实践中更多的体验上帝、认识上帝。他们也需要在生活的各方面学习节制的功课和经验,他们需要在各样的环境和试炼、考验中都要仰望上帝、学习忍耐的功课,他们最终要变得像上帝一样虔敬,不会轻易被试探所胜。他们也要正确的对待他人,以及正确的处理与他人有关的事情,还有与他人所造成的矛盾,这就是爱的经验。这就是他们脱离奴性状态的经验,这就是他们从奴性中更新变化的经验。

正因为这样,当以色列人过了红海之后,在他们faith的信心大大得到加强的时候,在他们从红海到西奈山去的路上,上帝要他们所学习的第一个经验,就是要践行上帝的律法和律例典章,这就是“德行”的经验;同时他们在践行上帝律例典章的过程中,他们要不断地认识上帝,这就是“知识”的经验。他们在玛拉和以琳的经历,就是上帝要告诉他们必须配合上帝的能力遵行上帝的律例典章的经历,让他们看到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其结果是非常美好的。这就是对他们的第一个教导。

【出15:25-26】“摩西呼求耶和华,耶和华指示他一棵树。他把树丢在水里,水就变甜了。耶和华在那里为他们定了律例、典章,在那里试验他们;又说:‘你若留意听耶和华你上帝的话,又行我眼中看为正的事,留心听我的诫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将所加与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为我耶和华是医治你的。’”我们看到上帝在玛拉行这个神迹的原因,我们也看到上帝使我们遵守律法的应许。

那么,以色列人是如何认识和看待这个教导和应许的呢?他们在后面的试炼中失败了,没有吃的就发怨言,没有水喝了就故意争闹、试探上帝。这就显明他们的思维方式还是奴隶的那种思维方式,他们只看到眼前的需要,他们只看到物质生活的需要,他们只为物质的不足而忧虑,他们害怕上帝不医治他们,他们害怕自己死亡,他们惧怕的都是肉体层面的,这就是奴隶的思维方式和核心关注点。他们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和麻烦就先埋怨别人,一遇到问题就去责备领袖,一遇到问题就是对上帝的不信。所以,这种埋怨、责备、争闹、试探和狭隘的思维方式都是对上帝不信的表现。因为他们没有践行上帝的律例典章,他们也没有从中经历上帝、认识上帝,所以他们的信心就得不到成长。

上帝只用爱的方式吸引他们、感化他们,上帝默默地为他们解决问题,以此也使他们认识上帝。然后上帝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建立一些律例典章制度使他们遵行,他们什么时候去收取吗哪,他们一次要收取多少吗哪,他们安息日如何做,他们做了不该做的会怎么样;以及摩西要如何做才能使磐石出水,以色列人要如何做才能与亚玛力人打仗得胜,还要如何按照秩序建立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这些都是上帝教导以色列人学习践行上帝旨意的经验,也是他们从中可以认识上帝的经验,当他们对上帝的认识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的信心就会得到加强。

这样的经历,使他们就可以在西奈山上接受上帝的十条诫命,而十条诫命的颁布也是为了使他们认识上帝、遵行上帝的旨意,并与上帝立约。当我们再往后看的时候,就会看到《出埃及记》后半部分就是在讲述一些相关的律例典章,以及关于圣所的建造问题。因为建造圣所的目的是为了使上帝能够住在以色列人中间,使以色列人能够认识上帝。所以圣所象征着在基督里的真理,是为了使我们认识上帝。这就是信心加上德行加上知识的经验,这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需要学习的第一个功课和经验,这也是《出埃及记》的主题思想。

《利未记》更主要侧重的是我们个人自身的经历,就是我们如何能够成为圣洁虔敬的人,我们里面如何能够获得更多圣洁的经验。所以,我们打开《利未记》就会发现各种祭祀,这些都是针对我们自身里面的经验提升的方法,这样每天把自己献为活祭的人,应该如何效法基督,心意更新而变化呢?这就是《利未记》讨论的内容核心。《利未记》中有很多圣洁的条例,也有饮食的条例,这些都是与节制的经验有关的内容。当然,圣洁的属灵特性还表现在忍耐的品性上。【利19:17-18】“不可心里恨你的弟兄;总要指摘你的邻舍,免得因他担罪。不可报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我是耶和华。”忍耐的人不会为自己报仇,他们是认识上帝的人。因为只有一个真正认识上帝、对上帝有信心的人,才能按照上帝圣洁的形像成为圣洁。所以《利未记》的内容更侧重于自身内在特性的更新方面,最终使我们成为一个有节制、有忍耐,虔敬像上帝的人,也就是一个对上帝有信心、有认识,并能够遵行上帝旨意的人。

《民数记》更主要的是在说明我们以什么样的样式向别人展示我们自己的内容,或者说,就是我们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如何看待和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就是我们与他人之间,他人与他人之间,他人与我们之间相处和产生问题的处理经验,这都是与对待弟兄和众人的问题相关的内容,众人包括那些反抗我们的人、与我们为敌的人。所以,我们打开《民数记》就发现了,以色列人在各方面都建造秩序的问题,这也就是说上帝对每一个人都安排了一个角色和位置,所以我们只需要满足于上帝对我们的安排,只负责好我们本分之内的责任,做好我们分内的事;我们不需要去管他人的事,也不需要操心上帝为什么给他安排那个工作,上帝为什么没有赐给我那样的角色。这都不是我们要操心的。

如果我们不安分于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我们就会对他人产生嫉妒,而不是爱。就像亚伦和米利暗嫉妒摩西一样;就像可拉、大坍、亚比兰嫉妒和排挤摩西和亚伦一样。然后,在各样的圣工和考验来到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到的就不是爱的舍己和克己牺牲精神,我们只会选择容易走的路,我们只会带给他人消极的影响,所以这些都是没有顾全大局,没有顾及他人的表现,这就是没有爱的表现。对上帝对人有爱的人,是在上帝的工作上,在苦难面前信靠上帝的旨意,并顾全大局,然后激励会众的人。

就像12个探子一样,分明是两种不同的人。那些真正的认识上帝、对上帝有信心,并且真心的愿意遵行上帝旨意的人,他们会成为别人的光和正确的影响力,他们会是真正有忍耐、有节制,虔敬像上帝,并且大有爱心的人。他们处处都是为了别人灵性的需要和上帝的旨意着想。

最后就是《申命记》,《申命记》是对以上出埃及之后的一切经验所作的概括和总结。总之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按照上帝的旨意行,在对待上帝的问题上,在对待自身的问题上,在对待他人的问题上,都获得了正确的经验,那么我们就是一个正确的人,就是一个真正与神性有份的人,也是一个真正遵行上帝诫命的人。这样的人对上帝是有充分的认识的,对上帝的旨意和律法也是有充分的认识的,对上帝也就有实际经验的信心,然后他们也是圣洁虔敬像上帝一样,然后他们对他人也会有爱,当然这种爱就是恰如其分的与他人相处,正确对待和解决一切与他人的争端。一个按照上帝的旨意这样攀登前进的人,就会完全使奴性的特性得到更新,成为一个忠心有见识的仆人,成为一个大有信心、节制、忍耐、虔敬有爱的人。

【启13:16】“它又叫众人,无论大小、贫富、自主的、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这里提到了“为奴的”,就是在末时代兽印的患难中还有为奴的,当然这也包括在属灵上是还没有从奴隶的特性中得到更新的人。

【启18:11-13】“地上的客商也都为她哭泣悲哀,因为没有人再买她们的货物了;这货物就是金、银、宝石、珍珠、细麻布、紫色料、绸子、朱红色料、各样香木、各样象牙的器皿、各样极宝贵的木头,和铜、铁、汉白玉的器皿,并肉桂、豆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细面、麦子、牛、羊、车、马,和奴仆、人口。”这里谈到末时代的事件,那些客商所卖的货物中也有奴隶,就是奴性的状态还没有更新的人。

愿主帮助我们真实的认识到在我们身上所存在的奴隶的特性,使我们真实的经历与神性有份而使奴性更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