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弟兄姊妹,大家好!我们先来看圣经【创3:1-5】蛇对女人说:“上帝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女人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上帝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 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话语,这是撒但借用蛇为媒介对夏娃的诱惑。今天我们着重来看其中的一句话: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这里说,“你们吃了之后,便如上帝。”这真是一句耐人寻味、值得深思的话!

是的,现如今我们与当时的夏娃一样深受这句话的影响;然后,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了便如上帝…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作用下,我们就逐渐放纵本应加以限制的自我欲念,这个时候我们就生出了许多的幻想;这个时候,我们就自以为自己怎么样、怎么样;然后,野心渐渐增大,这个时候,我们实际上在潜意识中就建立了便如上帝…的信仰;然后,在这种信仰的基础上,就会逐渐滋生出许多的罪恶。现在大家有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厉害关系呢?

但是,作为末时代的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便如上帝…的诱惑,要看明便如上帝…的实质,也要谨防由便如上帝…而衍生出的许多罪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这样一个题目:便如上帝…的信仰。

魔鬼起初在伊甸园里向始祖抛出来的诱饵和试探是什么呢?你们便如上帝…(创3:5)”。这句话暗含着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看上帝的诫命,在第一条诫命中很清楚地说到:除了上帝以外,不可有别的神。同时第二条诫命更直接地告诉我们: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这里说到二点:第一,不要把自己当作偶像一样的崇拜;第二,也不要把他人当作偶像一样的崇拜。

而“你们便如上帝…”实则是对“我”这个偶像的自我崇拜。这个诱惑的本质是:你们可以离开上帝,在他以外,去建立和满足你们自己;在他之外,去寻找和感受你们的存在感、价值感、尊严感和意义感;在他之外,去感受甚至享受你们自己的强大、独立、优越和力量。

魔鬼的蛊惑好像是:你们应该与上帝断绝关系,由此去获得你们那不受他人约束的绝对自由。它的耳语好像是:不要让上帝来剥夺你们的自由和自我实现的精彩;不要让他来限制掌控你们的人生。从此,你们自己就是上帝……你们可以自我创造、自我成全、自我实现;你们可以自我掌管、自我依靠、自我满足;你们可以自我升高、自我崇拜、自我荣耀、自我迷恋……这一切的自我呈现,会让你们享受到一种如临“天堂”的“喜悦”和“幸福”。

面对这种谎言,我们可以问自己:我是自己生命的源头吗?我能掌控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吗?我能靠着自己永活吗?我除了能带给自己死亡之外,能带给自己生命吗?

所以,从伊甸园堕落事件就能看到:人类离开了上帝,而以自我代替他,结局就只能是死;然而魔鬼却欺骗人说,那是一条荣耀而不朽的“活路”。

于是,在这个亘古谎言的蒙蔽下,我们以为:如果我不寻求和创建一个与上帝无关的独立人生,我就不是真正活过,我就是让自己陨灭在了虚无、黑暗和死亡里。这个谎言让我们认定:在上帝之外的自我满足,才等同于我们生命的价值。这个谎言说服我们相信:要放下和舍弃一个不受上帝掌管的独立自我,无异于是在剥夺我们的生命,是在强迫我们选择自毁,是在逼我们去拥抱虚无、黑暗和死亡。因此,出于一种“求生”的本能,我们就不顾一切要在上帝之外去寻找自己、建造自己、守护自己、满足自己、荣耀自己……若不这样,我们就认为自己从没有真正活过。

然而,圣经中的真理颠覆了魔鬼的谎言,圣经说: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什么叫“爱惜自己生命的”?就是至死要自己做王的,就是不愿拆毁自我这尊偶像的,就是不愿自我走下神坛的。什么叫“恨恶自己生命的”?就是愿意自我这尊偶像被拆毁的,就是愿意让上帝坐在他心灵的王位上的,就是愿意以上帝为王、以上帝得荣耀为乐的。

所以,苦守“自我”这尊偶像的,必要失丧生命。而一个愿意舍弃自我的人,一个不再在上帝之外去建立一个败坏而扭曲的自我的人,一个只愿在上帝里面去寻求一个真正美好而荣耀上帝的人,一个内心真正归向上帝、内心完全降服于上帝的人,必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因此,我们不能在维护和保全自我的道路上,去获得自己的生命,去建立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唯一的活路是:不为自己去寻求和建构那虚妄的、叫人死的自我主权和自我荣耀,而是去寻求上帝的荣耀,进而降服于上帝的主权中。并且在降服于上帝的过程中,虽然我们舍弃了自己,但他为我们成全的是一个更加美好的自己;虽然我们忘记和忽略了自己,但我们的生命却反射出从天上而来的荣光。不是吗?摩西从西奈山上下来,他的脸上是不是反射着从天而来的荣光呢?

所以,当我们因主而舍己的时候,我们虽然放下、忘记、忽略、舍弃了自己,却并非沦为虚无,并非走向了死亡和黑暗。要知道,得到上帝的喜悦和赐福,才是我们最真实的存在和意义。只有名字被记载生命册上,才是我们最真实的生命。圣经说: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启2:17)

所以弟兄姊妹,即使我们的名字被整个世界抹去,没有留下丝毫的痕迹,上帝却记得我们,要赐给我们一个荣耀的新名。因此真正要流芳百世的,是那些为主而活,为主受苦,对主忠心的人。智慧人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但12:3)

所以,善恶的真正分界线、分水岭在于:是高举上帝还是高举自我?因此每一天我们面临的争战本质是:高举他还是高举自己?荣耀他还是荣耀自己?体贴他还是体贴自己?满足他还是满足自己?以自我为中心还是以他为中心?以他为王还是自我为王?请记住一条永恒定律:凡自高的,必降为卑;凡自卑的,必升为高。

以上我们说明了“便如上帝…”这句话暗含的意思,也说到“便如上帝”实则是对“我”这个偶像的自我崇拜。但是不管是对自我的崇拜,还是对他人的崇拜,都属于偶像崇拜。

而一切偶像崇拜的实质,都是人利用自己对偶像的恋慕和依靠,来获取某种关乎自我的满足感、意义感、价值感、安全感和尊荣感等。那么,其实质是什么呢?无非是人幻想着可以依靠自己所选择的对象,来达到某种方式的自我成全。因此,人所选择的一切表面的偶像,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服务于人心中最深处、最隐蔽的偶像,那就是:人的“自我”。

所以,一颗拜任何形式的偶像的心,其实是一颗以满足自我、服侍自我为目的的心。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自我”是人心最终极的偶像。这就是伊甸园里最初引诱始祖走向堕落和死亡的试探和诱惑,让人选择以自我代替上帝。所以,人想要“便如上帝”的实质,就是人想要否定和拒绝上帝对人心的主权,而想要自我做王、自己为主。

所以可以说呀,一颗拜偶像的心和一颗拒绝自我被钉死的心,是同样的性质,是同质的。一个人的“自我”如果不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那么,由“自我”这个偶像所衍生出来的罪恶,也是除不掉的。因此,阻挡人归向上帝的,不仅仅是偏见和错谬,更有人心中以自我为王的偶像崇拜的罪所形成的坚固营垒。

在经验上呀,一个以自我为偶像的人,就是一个贪爱自我的尊荣而不爱慕上帝的荣耀的人。同时,这颗以自我为偶像的心,是不会轻易认错和认罪的。因为认错和认罪对他们来说,是在贬损和否定他们的自我尊荣,这无异于是在扼杀他们的自我。

所以,以自我为偶像的人,常常并不在乎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正确,而只在乎自己有没有向他人证明自己的正确。即使他们是错的,只要他们能够向他人证明自己的正确,他们也能够心满意足。即使他们是有罪的,只要他们能够向他人证明自己的有义,他们也能够心满意足。

为此,人们常常在忙着证明自己正确的过程中,在忙着无条件自我维护的过程中,在忙着坚定地拒绝自我反省的过程中,良心渐渐变得刚硬,从而在心里形成了一个拒绝和抵挡真理的坚固堡垒。

只有一个人在爱真理超过爱他的自我的时候,他才会在犯了错的时候诚实认错,并在上帝面前忧伤哀恸。只有一个人在爱上帝超过爱他的自我的时候,他才会在犯了罪的时候谦卑认罪,并在上帝面前降卑降服。只有一个人在愿意“自我”这尊偶像走向倒塌的时候,只有在愿意唯独上帝坐上他内心王位的时候,他才会在凡事上不求自我的荣耀而单单寻求上帝的荣耀,他才会在凡事上不求自我欲望的满足而只求上帝的旨意成就。只有一个人愿意把自我钉死在十架上的时候,他才能够真的背起十字架去跟从主、服侍主,而不是去服侍和满足自我。

因此,一切偶像崇拜的真正实质,都是人在独一真神之外,去寻求和建立人的自我满足和自我成全。

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人啦,往往为了确认某种存在感,为了感受某种独一无二的价值感、尊严感和意义感,就去纵养自己的骄傲。人啦,总想要在某种成就感中、去感受自我的强大,总想用某种方式去建立自己、证明自己、显扬自己、尊荣自己,并渴望活出这样的生命:自己就是自己生命舞台的中心和主角,我要在自我为王的世界中翩翩起舞,活出那份完全属于我的精彩。

所以说,自我就是中心和主角,自我就是意义和价值的源头和构建者,这就是我们所常常吸噬的精神鸦片。我们总是幻想自己是自己生命舞台的中心,自己是自己的王;我们总是渴望自己能在某种自我升高、自我荣耀的路径中去感受自己生命的价值。其实,这是一条通过自我保全而自我毁坏的道路;这是一条想要走向天堂和不朽、结果却走向了毁灭和地狱的道路;这是一条飘飘欲仙地幻想自己正在上升,实则坠入黑暗和深坑的死亡之路。

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失败的经历中获得:“我真正的自我价值感,唯独藏在上帝里面”的经验。

然而,我们常常从别人对我们的积极态度中,对我们的认同和肯定中,对我们的尊重和接纳中,对我们的爱和善意中,去寻找我们的自我价值感。一旦我们得不到自己所期待的认同和肯定,得不到从别人而来的尊重和接纳、爱和善意,我们就容易陷入自我价值感的迷失和崩塌之中。然后,我们的心就很容易陷入一种试探,要通过“报复性地否定和敌对他人或对他人心存忿怒、苦毒、怨恨”的方式来进行一场自我维护,来对自己进行自我价值感的重构,来保全我们濒于破碎的自尊。

因此,与人为敌的忿怒、苦毒、怨恨,是我们试图维护自我尊荣的自我保护方式,也是我们在感受到自我价值感濒临崩溃的时候,试图重构自我价值感的属肉体方式。

但是,一旦我们在基督里找到了上帝对我们完全的爱和接纳,一旦我们对这份从天而来的爱有一种信心上的确据,那么,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才有了真实而非虚妄的根基。

因此,我们不需要通过人对我们的积极友好态度或者他人对我们的爱与善意,来获得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只需要通过确信上帝对我们舍己的爱来确信我们的自我价值感。

一旦我们能深信,别人对我的任何方式和态度都不能使我与上帝的爱隔绝,那么,别人对我的不认同和不接纳,对我的藐视和轻看,对我的不爱和不善,对我的敌意和恨意,哪怕对我尊严的践踏,都不能动摇和夺走我在上帝里面的平安。

所以,上帝深爱我,这是我自我价值感和生命尊严感的唯一来源。我不需要通过对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敌意,不需要通过以恶报恶,来维护自己的自我尊荣感,来守护自己的自我价值感。

我们要获得什么样的经验呢?唯独在主的同在里,我找到自己真正的自我价值感。唯独在他里面,我得享生命的平安与安息。即使我被人否定和拒绝,我被人藐视和羞辱,我被人论断和毁谤,我被人敌对和恨恶,我被人亏负和伤害,上帝却与我同在。我只需要去遵行上帝的旨意,去行他所喜悦的事,我只需要去顺从圣灵,去效法主的舍己谦卑,我只需要在任何处境下去以善报恶,去尊主为大,去单单仰望他,我就能常住在他所赐的平安里、满得灵里的力量。我只管在一切处境中切切地寻求上帝,把自己藏在他的翅膀荫下,单单仰望他的恩典来覆庇我一切的软弱。这就是我们应该拥有的经验。

我们刚刚学习完了《先祖与先知》的前6章,第1章说到:罪的根源乃在于,受造物想要“便如上帝…”。人类的堕落,起因于人心对上帝地位的僭越和对他荣耀的觊觎。天使想当上帝,人想当上帝,都想去享受某种与上帝同等的尊荣,这就是堕落的起源。

当人类堕落了之后,骄傲、虚荣、自欺、掌控欲、以自我为中心、自义;然后,论断、恼怒、纷争、嫉妒、仇恨、凶杀,等等,这些都是由“便如上帝”的信仰所衍生出来的罪恶。大家一定要深刻理解和领悟罪的起源、发展以及罪所带来的恶果。

下面我们就“虚荣”作一下重点说明:圣经告戒我们:“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腓2:3 )”;也说:“不要贪图虚名,彼此惹气,互相嫉妒。(加5:26)

为什么呢?因为,虚荣心让我们过度在乎人的眼光和看法。虚荣心让我们热衷于在别人眼前制造一个满带荣光的虚假美好形象。虚荣心,让我们渴望在别人的眼光之下跃上神坛。

并且,虚荣心,让我们对那些不符合事实的好评而沾沾自喜,也让我们对那些符合事实的差评而满心伤痛、苦毒、恼恨和愤怒。更何况,虚荣心使我们恋慕虚假,而逃避真实。

很多时候,我们的屈辱感、伤痛感和羞耻感爆发,是什么原因呢?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的虚荣心没有得到满足罢了。于是,在现今以犯罪为潮流的环境中,虚荣心就刺激我们去犯更大的罪,更多的罪。这样,在虚荣心强烈的作用下,我们的良知越来越迟钝,甚至麻木不仁了。我们是不是常常在那些应该让我们感到屈辱、伤痛和羞耻的事上,不仅没有耻辱感,反倒引以为荣呢?

此外,虚荣心还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嫉妒心。当我们在嫉妒中的时候,对别人真实的爱和怜悯就没有了。那时候,我们自己所感受到的痛,往往不是良心的刺痛,而是自己“想要比别人更优越”这个私欲没有得到满足而有的痛苦,是以自我为尊的“己”没有得到满足而有的痛苦。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

再说,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对真理有全面的认识,可能在某个阶段有错误的时候。这个本身是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有些人呢,往往抱住错误不放。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拦阻我们离弃错谬吗?是那想要证明自己“总是正确”的虚荣心。虚荣心引诱我们在自己里面构筑一个自欺的坚固营垒;然后我们在自欺中,维系着一种自己没有错的幻觉。这样,虚荣心让我们陷入只热衷于证明自己正确,却并不在乎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正确的自欺中。

大家应该知道:法利赛人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道德和宗教上强烈的虚荣心。他们虚荣心发作的时候,嫉妒心也强烈发作,因为别人身上的光环妨碍了他们去感受自己身上的光环,于是这份有嫉妒心相伴的虚荣心,使他们对人产生了恨心和杀心。

虚荣心还会怎样呢?吹嘘和炫耀。而一切的吹嘘和炫耀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的尊荣。

一般地,我们在自尊心脆弱,或者自卑又自我膨胀的时候,容易陷入一种试探,就是在别人面前去刻意地、高调地、夸大地表现自己多么能干,多么高贵,多么优秀,多么强大,多么了不起。这就是吹嘘和炫耀。

吹嘘和炫耀,是为了让别人不敢小看他,或者让不明就里的人对他竖大拇指,或者让人承认他在语言上的自我塑造和自我认同,以此来获取人前的尊荣,获得人的尊重甚至仰视。

很多人以为自己越吹嘘越炫耀,自己脸上就越有光。事实上,一个人越吹嘘越炫耀,就越容易暴露出自己的贫乏和卑小;一个人越吹嘘越炫耀,自己的脸上反倒越羞耻。然而,有太多的时候,我们都是用这样愚蠢的方式来获取自己在人前的尊荣,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但是,当一切“自以为了不起、强大和优秀”的作为,沦为了一场愚拙而滑稽的表演之后,我们却成了旁人的笑话。

要知道一点:内心脆弱的人,才常常逞强、虚张声势、锋芒毕露。他们的心常常被试探去依靠虚假,所以,他们习惯于假装强大,习惯于骄傲自夸。

而内心真正强大的人,会常常示弱、不露声色、韬光养晦,他们敢于直面自己的软弱和欠缺,敢于直面真实的自己。他们是实事求是的人,他们不想依靠虚假欺哄自己,他们不以自己的卑微和欠缺为耻,他们愿意向那些看起来比他们强的人献上自己的尊重和祝福,而不是敌意和咒诅;他们也不轻看那些看似不如他们的人,对这些人,他们同样待之以尊重和祝福,而不是藐视和欺压。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上帝面前,愿意谦卑俯伏,他们不愿意颂扬自己,高举自己,来窃取上帝的荣耀。同样,在人面前,他们也不愿意颂扬自己,夸耀自己,以至于藐视和轻看了别人。这样,不自夸、不张狂、不争竞的谦卑、不依靠虚谎和虚假的诚实,成为他们真正的力量和荣耀。

所以,弟兄姊妹,当我们那么迫不及待地表现和炫耀自己的强大和优秀,那么声势浩大地自我颂扬的时候,我们的内心该是有多么虚弱和扭曲啊!那时候我们的心又是何等地依靠虚假,远离真实啊!为此,这种试图通过自我吹嘘、自我炫耀、自我标榜、自我颂扬来建立和维系自我尊荣感的方式,是何等地可笑、可悲、甚至荒唐!

但是,我们为什么就丝毫察觉不到或者不觉得这一切有什么可笑、可悲、甚至荒唐呢?为什么就没有那样的智慧来分辨:人真正的荣耀并不关乎他们的强弱和输赢,而只关乎他们的诚实正直和公义良善呢?圣经的金玉良言: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辱。(箴14:34) 

因此,对我们来说,吹嘘和炫耀不会给我们带来尊荣,只有诚实和正直才可以,只有良善和公义才会带来尊荣。反过来说,直面和坦诚自己的弱小和欠缺,并不会给他带来羞辱,只有虚谎和诡诈才可以,因为,只有罪恶才会带来羞辱。

所以,我们需要在上帝面前俯伏,求他光照我们的心,求他除掉我们里面因虚荣而派生出的嫉妒、仇恨、凶杀以及吹嘘和炫耀等诸多的罪恶。

但愿我们能够舍弃自己的骄傲,不要为别人的轻看和藐视而怒不可遏;但愿我们能够舍弃自己的虚荣,不要为被别人的称赞和高举而欢喜快乐!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警醒自己:人的眼光和看法都算不得什么,唯有上帝的判断才是最真实和最重要的。地上暂时的荣辱得失都算不得什么,唯有在永恒中的得失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们必须走下对“自我神坛”的恋栈。说句实在话,在我们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对“自我神坛”的恋栈:在那里,我不会被反对和否定,不会被质疑和批判,不会被责备和非难,不会被列为不义;在那里,我头上笼罩中一圈“如上帝”的光环,总能得到人的承认、肯定、称赞甚至颂扬。

弟兄姊妹,我们都是对人的认同、肯定、称赞上瘾的人。从人而来的称赞,从世界而来的冠冕,从心中所涌出来的一种如上帝般的自我价值感,是我们内心孜孜以求、欲戒不能的精神鸦片,这就是我们的“自我神坛”。而这个自我神坛,不仅窃取了单单属于上帝的荣耀,而且还会为了维系自己虚假的尊荣形象,而仇恨和攻击异己。

也就是说,一旦有谁反对和批评我们,我们的本能就是愤而拿起自我防御的“武器”,去敌对那些质疑我们“正确性”的人。我们的这种“自我神坛”一听见否定和反对的声音,不管那是否合理,是否关乎事实和真理,我们的内心就会自动进入高度戒备和随时反击的自我维护状态中。

故此,以反对者和批评者为敌,是我们维护自我尊荣的方式。然后,我们以一种报复性敌意的持续性去反向证明自己的有理;用自己的不悔改去反向证明自己的有义,我们的心硬就是这样炼成的。然后呢,我们就会严酷地恨恶和逼迫那些反对和否定我们的人。我们就这样通过恨恶、攻击、仇视、压迫那些反对和否定我们的人,来维护自己的不可触犯和不可质疑。这样,我们就慢慢练成一种苛刻、专制的潜质,这样我们在单位里、教会里或家中,就会表现出一种专横、专制。

而事实上,在我们周边,一切对我们言行的反对、否定、批评和责难,一切对我们的“差评”,都是一种要把我们拉下神坛的力量;而且我们的虚荣和自尊,也会在被反对和质疑的过程中,变得岌岌可危。然而我们出于本能总要去反抗这股力量,我们宁肯听那些奉承我们的谎言,也不愿听那些揭露我们有罪的本性的真话。这都是我们的虚荣在作祟。

呃,我们的虚荣,让我们逃避去直面真实的自己;让我们逃避去面对我们那因为罪而必然有所蒙羞的真实形象;让我们对那些不符合事实的好评沾沾自喜,而对那些符合事实的差评满心恼恨和愤怒。我们的虚荣,就是想要在别人言语、眼光中走上神坛;我们的虚荣,就是热衷于制造在人面前的虚假美好圣洁形象。

然而我想说的是:遇到反对和否定,遭遇批评和质疑,对我们是有益的,因为这一切都能使我们那想要“如上帝”的败坏欲望,在心中沉淀;同时,也使我们能够获得一个看清自己骄傲本性和虚荣心的好机会。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因为在这些批评和质疑里,我们能看见:我们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坏。一般地,我们里面那个败坏的“自我”,在被肯定和称赞的时候,会戴着脉脉温情的面具,看起来很良善、很温和;但是一旦遇到反对和否定,批评和质疑,指控和拒绝,就会显露出自己狰狞的真面目;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看明我们的本性真的是与上帝为敌的。

我们的生命本来是一个盛装恩典、见证恩典和传递恩典的器皿。然而,有多少的时候,我们的“己”,在拦阻着我们成为这样的尊贵器皿!

因此,一个自我不死的人,既不能荣耀上帝,也不能成为他人的祝福和益处。然而,上帝在我们身上的作为是要叫我们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得与上帝的性情有份。上帝差遣和使用我们去做一切圣工的目的,都是为了建造我们的生命,塑造我们的性情,并使我们能荣神益人。

但是,当我们忽略和抵挡祂在我们里面的雕琢和塑造之工,以至于长久以旧人的性情去做圣工的时候,很难说我们到底能为祂的国做什么有益的事情。从某种程度来说,在上帝属灵国度的建造中,我们很大可能是一个无用的工人,或是一个又恶又懒的仆人,或是一棵找不到果子的无花果树。

所以,无论我们做什么,如果动机不正确(不是为了尊荣上帝,而是为了尊荣自己),如果方式不正确(没有祈祷和仰望,而是依靠势力和才能,依靠人血肉的膀臂),那么,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不是在做圣工,而是在建造必要倒塌的个人巴别塔工程。

弟兄姊妹,如果我们是在旧人的性情中去做上帝的工,我们所建造的只不过是草木禾结的工程罢了。即使我们表面上在奉上帝的名建造什么,只要我们是为了“己”,或者是靠着“己”在行事,那么,不管我们在人面前成就了多少光辉伟业,但这都是必要被焚烧的草木禾秸的工程而矣。

所以,我们每一天头等的大事是:去上帝面前谦卑俯伏,求他光照我们里面最隐藏的“己”,洗净我们里面一切不尊荣上帝而求自我尊荣的野心和私欲。

因此,我们需要打破的个人巴别塔是什么呢?因为我比他优秀,所以我比他更重要。因为我比他更正确,所以我比他更重要。因为我比他更有学问,所以我比他更重要。因为我比他更有义,所以我比他更重要。因为我比他更敬虔,所以我比他更重要。因为我比他更有恩赐,所以我比他更重要。因为我所处的位置比他更关键,所以我比他更重要。因为我做的工比他更多,所以我比他更重要。因为我流的汗比他更多,所以我比他更重要。因为我为义受的苦比他更多,所以我比他更重要。因为我是给予者他是接受者,所以我比他更重要……

弟兄姊妹,要知道,我们是同属一个荣耀身体的肢体。肢体无论是处在哪个位置上,都是在发挥各自功用的,都是无比重要的。因为无论缺少了哪一部分,都会造成身体的残缺。难道我们可以说,这个身体上的眼睛比鼻子更重要吗?手比脚更重要吗?同一身体上的肢体,本是连为一体的关系,本就不应该谁比谁更重要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彼此相顾相惜的关系。

如果一定要比较彼此的重要性,那么,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当然,这不是要我们刻意地来贬低自己,而是要我们在爱和谦卑中,去看别人比自己更重要。要在渴望服侍和造就别人的动机里,要在不求自己益处而求别人益处的爱心里,去把别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要在爱里,去彼此相顾相惜。在爱里,就没有对任何软弱之人的轻看、藐视和嫌弃。惟有在爱心里,才能脱离要去比较彼此的强弱的争强好胜之心,而把别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惟有在爱里,才能渴望服侍和造就他人,并以他人所得的益处和造就,为我们的安慰和喜乐!惟愿大家彻底认清“便如上帝…”这样的信仰实质,从而建立真实的信仰。

什么是真实的信仰呢?把上帝当上帝看,把人当人看。真实的信仰至少有一个含义:承认自己不是上帝,自己只是受造物,自己是有罪、有限、容易受试探、容易被蒙蔽的人,自己绝对没有上帝一样的全知视角,也绝对没有上帝那样圣洁的本性。

因此真信仰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唯独把上帝当上帝看,把人当人看。也就是说,信上帝的人要在承认上帝的全能全知全善的同时,也要认识和承认自己作为人的不能、不知和不善……由此,才开始在上帝和人面前有谦卑之心。

但遗憾的是:有一些人虽然声称自己信上帝,但信着信着,就开始模糊自己和上帝的界限,就开始不把自己当人看,而把自己当上帝看了。这样就会怎么样呢?

在对某些人或一些事下判断的时候,往往流露出一种“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势,就好像他们不是在代表自己发言,而是随时随地在代表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发出判语,就好像他们是绝对不会犯错的,这样,他们就把自己对人、对事的判断,沦为了对他人的论断了。

更为甚者,他们这种精神还表现在对圣经真理的理解上。他们虽然表面宣称“唯独圣经”,但又特别地宣称唯独他们对圣经的理解才是绝对正确的,就好像他们对圣经的理解绝不会带着他们作为有限之人的局限性一样,就这样他们为自己建立了一种绝对权威地位。他们不容半点的质疑和反对,谁质疑和反对他们,谁就是在否定真理,谁就是在敌对上帝。

弟兄姊妹,这种个人或组织的权威,被神化到了这种程度,就可被利用来对受迷惑的人实施精神控制,在人心中建构起偶像崇拜的坚固营垒。

然而,真信仰必须是把上帝当上帝看,把人当人看。什么意思?如果把自己当人看,就意味着要承认自己有犯错、有认知偏差的可能性,就意味着要容忍一切形式的质疑和反对。所以,真信仰,虽然包含对圣经真理有正确的认识,但不会标榜自己对所有圣经的理解上,拥有一种绝对无误的属灵地位。

但是,如果个别人认定自己对圣经的理解绝无错误,谁要质疑和反对,谁就是真理的仇敌,谁就是在与上帝作对。这样的人,其实就是不把自己当人看,而把自己当上帝看。结果呢,这种对自我“便如上帝”的定性,给了他们肆无忌惮地对世间人事下审判式定论的底气;他们怀着对“自己一贯正确”的信心,来宣告自己的绝对正统;他们对那些不接受、不承认他们的人,进行定罪,毁谤他们是真理的仇敌。

结果呢,他们信仰所结的果子,越来越抹杀他们和上帝之间的界限,结果在他们所谓信仰的道路上,越来越走向自我膨胀,越来越走向骄傲狂妄和唯我独尊。如此,他们就渐渐违背了真实信仰的实意。呃,在信仰道路上,没有比披着敬虔的外衣,却违背信仰和敬虔实意的荒诞现象,更让人痛心的了!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神化自己。但是,每一个敬虔者与自我神化,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每一个往上追求的步伐,都带着往下坠落和跌倒的危险。当然,我这样说,不是在说不要追求敬虔了,而是在说要持守真敬虔,持守谦卑的心,不要往下坠落,而人的自我神化就是一种往下坠落。

其实,在信仰上的自我神化,往往会带着敬虔的面具:有敬虔的外貌,却没有敬虔的实意。这种所谓的敬虔就是一种虚假的敬虔,而这种虚假的敬虔会把圣经的真理性和自我的正确性混淆在一起,会把真理的无误性和自我的无误性混淆在一起,或者会把真理的排他性和自己的唯我独尊混淆在一起。

所以,不管我们曾经怎样奉上帝的名说话做事,我们都要清楚自己和上帝的界限。不管我们怎样自认为敬虔,都不能坚定不移地认为:我的意念就是他的意念,我的道路就是他的道路。即使有时候他会把自己的意念和道路放在我们心里,但仍然有太多时候,他的意念非同我们的意念,他的道路非同我们的道路。

大家都知道,彼得被圣灵感动、充满的时候,能知道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夫妇在说谎欺哄圣灵,但这并不代表从此以后彼得的所有意念和言行都一定是出于圣灵了。即使是被圣灵充满过的彼得,也还是有陷入试探而跌倒的危险,后来他在加拉太众人面前随伙假装,这并不是出于上帝,而是出于他自己。

因此,我们一次正确,不代表从此我们都是正确的了;我们一时被圣灵感动,一时圣灵光照我们让我们说出上帝的话语来,但并不代表从此我们在任何时候的言行都代表上帝了。

为基督而丢弃万事的保罗也有陷入骄傲的危险,所以就有一根刺在他身上,以保护他不要陷入骄傲的试探中。有人说得真对:“软弱勒住我们的骄傲。”所以,保罗在经历属天大能的同时,常常感受到的是,自己的软弱。

所以,如果有人自以为自己很刚强坚定,自以为自己很属灵,即便之前他真的是很属灵的人,然而当他这样思想和判定的时候,他下一秒立刻就堕入了属肉体的光景中,成为了属肉体的人,因为凡是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心里都隐藏着某种虚谎、愚蒙和自欺。

而保罗的真敬虔体现在他的自知之明上,他知道自己并非没有违背的危险。所以,他提醒肢体们效法他不能过于圣经所记的(林前4:6 ),他这是在提醒众人,不要过于高举他这个人,不要神化他这个人。他甚至强调,假如有一天,他违背了自己起初所领受的真理,传起了谬道,那么,连他自己也是被咒诅的。这意味着:保罗深知,无论是彼得还是他自己,都是位于真理之下,真理在他们之上。虽然被圣灵默示的时候,他们完全蒙保守,以至于成了真理的绝对代言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被赋予了一种作为真理化身的身份和地位。

唯有基督才可以宣称自己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是真理的化身。至于任何人,不管他从上帝那里领受了多少真理,都不能像基督那样宣称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否则,就是在偶像化自己,就是在神化自己。

最后,惟愿我们能彻底认清便如上帝…的信仰实质,从而逃出“自我”这座神坛,以便脱离从便如上帝…的信仰中所衍生出的一切罪恶!愿上帝帮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