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好!《善恶之争》这本书在原著中的书名是the Great Controversy,直译过来就是:大斗争。也就是基督与撒但之间的大斗争,就是善恶两大势力之间的大斗争。这样的斗争由来已久,从天上到地上,从基督降世之前到基督升天之后,历代的斗争都是源于这一场善恶的大斗争,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善恶大斗争的历史,整部教会的历史也就是善恶大斗争的历史。《善恶之争》这本书虽然是在讲述新约教会的历史,但是比起详细的叙述历史的每一个事件来说,预言之灵更主要的是揭露了历代善恶大斗争的本质;让我们看清楚基督和撒但双方不同的作为,以便于这末时代的百姓,在末后的善恶大斗争中能够站立得住!所以在现今的时期,我们学习《善恶之争》这本书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善恶之争》这本书的第14章:后期的英国改革家。
【主题思想】
本章围绕着“后期的英国改革家”这个主题,主要讲述了英国宗教改革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展情况,以及出现的相关改革家。当然,本章重点讲述了后期英国的改革家和改革运动。所以,本章是过渡性的一章,是对第一阶段宗教改革的总结,也是对第二阶段宗教改革的发起。在学习本章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改革运动的时间线和相应的改革家,简单了解这些改革家相关的经历,这对于我们理解宗教改革的发展历程意义重大。
本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英国16-17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状况,因为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同步的改革,也因为这个阶段改革运动的性质与马丁路德的改革运动是一样的性质,所以英国前期的改革运动是属于改革运动的第一阶段;很显然这个第一阶段的改革运动是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改革,马丁路德所传讲的是什么信息呢?就是“因信称义”第一阶段的信息,也就是要因着信接受耶稣基督的救恩而获得救赎,不是靠自己的功劳获得救赎。
这样的亮光和认识在当时属灵的黑暗中,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进步了,所以这个第一阶段的改革是后面所有改革的基础。虽然这个开端很重要,但是它不是全部的信息,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不能就此停止不前,需要沿着这个路线继续前进,不断地接受更进一步的亮光,直到所有的真理亮光都显明出来为止。所以,我们不是抱着马丁路德所改革的那点亮光就完全满足了,我们还要继续沿着改革家的步伐前进。而本章通过英国改革运动的发展,就向我们说明了这个问题。
本章的第二大部分,谈到了英国后期的改革家和改革运动,这个就是在第一阶段改革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的改革,这个不单单是英国改革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也是预示着全世界宗教改革的第二阶段已经开启了,只不过是这个开端在哪里呢?就是在英国。上帝在英国兴起了改革运动第二阶段的领袖,就是以约翰·卫斯理为首的改革家。
约翰·卫斯理在宗教改革运动的第二阶段所传讲的信息是什么呢?就是在马丁路德所传信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真理亮光,也就是说,他不仅强调要因“信”称义,他还强调在称义之后的经验中,需要继续靠赖圣灵的能力,过圣洁不犯罪的生活,要在内心中获得洁净罪的经验,也要在生活中结出圣灵的果子来。也就是因信称义第二阶段的经验,就是要过圣化的生活,要因着圣灵成为圣洁,在生活中遵守上帝的诫命和律法。这就是约翰·卫斯理所传讲的信息,相比较马丁路德所带来的信息,这是进一步的信息,这就是第二阶段的宗教改革,这个阶段的改革也被称为“敬虔运动”或“圣洁运动”。
在本章中有这样的话语:“他继续过着他那种严肃和克己的生活,但不再作为信仰的条件,而是作为信仰的成效;不再作为成圣的根源,而是作为成圣的果子。上帝在基督里的恩典必要在顺从上显明出来。卫斯理终身宣传他所领受的伟大真理──因信基督赎罪的血而称义,并因圣灵在人心中所运行更新的能力,而使生活结出与基督榜样相符的果子。”(39段)这里向我们说明了约翰·卫斯理所传讲的信息。这里说到“因信基督赎罪的血而称义”,这就是马丁路德所传讲的信息,这也是因信称义第一阶段的信息;这里继续说到:“并因圣灵在人心中所运行更新的能力,而使生活结出与基督榜样相符的果子”,这是约翰·卫斯理进一步所传达的信息,这也是因信称义第二阶段的信息,这也是改革运动第二阶段重点强调的信息。
本章的主题既然是“后期的英国改革家”,那么本章的重点部分也就是在这里,就是在强调说明上帝借着约翰·卫斯理他们所传讲的信息,就是宗教改革第二阶段的信息和工作。所以,从本章开始,改革运动的工作已经前进了200年之久了,也就是两个世纪了。本章的时间跨度,已经从第16世纪,经过第17世纪的发展成长,已经来到了第18世纪。所以,宗教改革的第二阶段——“敬虔运动”或“圣洁运动”的开端就是18世纪初。这也就是改革家约翰·卫斯理生存在世的时期。从《启示录》“七教会”的历史阶段来看,本章后半部分开始,历史已经来到了第六个教会时期,也就是非拉铁非教会时期;但是,在“七号”的历史中,这个阶段仍然处在第六号的时期。
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18世纪英国后期改革运动的领袖相关的情况。约翰·卫斯理和查理·卫斯理是亲兄弟。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在世的年日是1703-1791年,一直活到88岁,这80多年的生涯,其中有50多年的时间一直献身于宗教改革的事业,他的工作所成就的果效是非常大的。他的弟弟查理·卫斯理(Charles Wesley),也被译作“查尔斯·卫斯理”,在世的年日是1707-1788年,他虽然没有在改革运动的事业上像他哥哥那样卓越,但他与他的哥哥是改革运动的同工,他的一生以创作大量圣诗著称。卫斯理兄弟在1735年被派去美洲乔治亚洲传道,1736年约翰·卫斯理由于身体原因独自返回。
就是在1735年去美洲的时候,他们在海上的风暴中,遇到了同船的摩拉维亚教派(Moravians)的人。这些摩拉维亚教派的人,就是古代波希米亚传承真理信徒的后裔。约翰·卫斯理正是因为与这些摩拉维亚教派的人接触和交往,才认识到了——靠着圣灵的能力来胜过自己本性的邪情恶欲——这一真理的重要经验。本章中说到:“卫斯理回到英国,在摩拉维亚教派的一个传教士的教导之下,更加清楚地明白了圣经中的信仰。他看明他必须放弃一切倚靠自己行为得救的心理,而完全倚靠那‘除去世人罪孽’的‘上帝的羔羊’”(36段),这就是1736年,约翰·卫斯理从美洲返回之后的事。
与约翰·卫斯理同工的,还有怀特腓德(Whitefield),也被译作“乔治·怀特菲尔德”,他在世的年日是1714-1770年,我们看到这三位同工都是生活在18世纪初期的人,所以上帝借着他们引导了18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怀特腓德在1739年之后也被派遣到美洲旅行。我们看到在18世纪的时候,约翰·卫斯理他们都被派到美洲去,由此可以看到,前往美洲去的人,不止有一批。17世纪是摆脱英格兰国教的清教徒首次前往美洲的时间,后来继续不断地有人前往,18世纪卫斯理他们也在美洲建立了卫斯理领导的教会,就是卫理公会,或被称为“循道会”。
关于第17世纪清教徒到美洲新大陆去避难的经历,在本章略有记载,在25段中说到:“许多人被赶逐渡洋到美洲去,在那里奠立了政治和宗教自由的基础。”这些人都是因为逃避英格兰的国教压迫而前去美洲的,当18世纪初期卫斯理他们去美洲的时候,美国还没有建立,这些人都是在美国建立之前去的。
本章也记载了约翰·卫斯理在引导和传播宗教改革的信息之中,经受了许多的艰难,以及上帝一次又一次奇妙的拯救和带来工作的成就。这就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经验,让我们通过改革家的经历,可以对上帝加强认识和信心。
一方面是来自于原有教会对他的攻击和迫害,另一方面是来自于社会上的暴徒和有学识、有地位的人对他的迫害,当然还有同工之间在个别认识上的差异,等等,这些都是那个时候约翰·卫斯理所遇到的艰难和试炼。但是,上帝的旨意是要推动这进一步的改革运动继续前进,于是在每一种情况下,上帝都帮助了约翰·卫斯理,不仅保护了他,也打开了传道的门户,成就了上帝要借着真理成就的工作。
在本章中有这样的话语:“他们的同学轻蔑地称他们和一些同情他们的人为‘美以美派’(英文‘纪律严格之意’)。”(40段)“这些传教士所遭遇之国教的反对,乃是不可思议而难以忍受的。”(42段)“他们在教义的认识方面虽然见解稍有出入,但各人还是受到上帝圣灵的感动,在引人归向基督的大前提之下联合一致。怀特腓德和卫斯理兄弟之间意见的不同,有一次险些造成分裂;但是他们既在基督的学校中学会了温柔,所以互相忍耐和彼此相爱的心终于使他们言归于好。”(43段)“许多有势力和有学识的人尽力要反对他们。过了一时,许多教牧人员也对他们表示坚决的敌意,多处教堂的门就关闭起来,要拒绝这纯洁的信仰和宣传的人。许多教牧人员在讲台上公然排斥他们,结果挑动了社会中黑暗、无知和罪恶的力量。”(44段)以上的段落,使我们看到了约翰·卫斯理所受到的来自于各方势力的迫害。但是,上帝为了他工作的推进,在多数的时候不仅施展大能保护了他的仆人,也推进了工作的前进。
我们继续来看本章的话语:“但上帝凭着祂的大智慧执掌万事,使改革工作从教会内部开始。如果改革工作完全由教会外面而来,它就不能普及到最有需要的地方。但领导奋兴的传道士既是教会的工作人员,并在教会范围之内随地有机会进行工作,所以真理就能进入那藉其他方法所不能进入的地方。有一部分教牧人员在属灵的麻木状态中奋兴起来,就在他们自己的教区热心传道。那些因形式主义而死气沉沉的教会都变成生气勃勃了。”(42段)“约翰·卫斯理多次完全是因上帝为他所施行的奇事,方能幸免于死。有一次当一群暴徒前来攻击他,他似乎没有逃生之路时,有一位天使装成人的形状来到他旁边,于是暴徒倒退,上帝的仆人就得以从危险之地平平安安地走出来了。”(44段)
除此之外,约翰·卫斯理所传讲的信息,一方面是讲明了因信称义过圣洁生活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揭露了当时普遍流行的“唯信主义”的谬道,他强调上帝的福音和律法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和谐的。耶稣基督的救恩就是要将上帝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身上。
这以上所讲的就是本章所强调的重点内容,这就是18世纪上帝借着约翰·卫斯理所发起的第二阶段的改革运动,也就是敬虔运动。但是,本章也讲述了在这个运动发起之前,在英国前期,也就是第一阶段的改革运动的内容。我们按照时间顺序,简单的将相关的改革家和事件串联一下。英国前期第一阶段的改革运动发生在16-17世纪。
我们先来看第16世纪的宗教改革,16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分为“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区域,本章先记载了英格兰的改革运动,然后记载了苏格兰的改革运动。我们先来看在英格兰出现的改革运动,16世纪在英格兰出现了哪些改革家呢?
廷达尔(Tyndale),又被译作“廷代尔/丁道尔/丁铎/廷德尔/廷岱勒”,他的全名是“威廉·廷达尔”,他生于英格兰,在世的年日是1494-1536年,他具有非常的语言天才,除了他的母语英语之外,他还精通多种语言,包括法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西班牙语。所以上帝借着他将《新约圣经》翻译成了英文,后来的英王钦定本圣经(KJV雅阁王版本)大多也是以他翻译的圣经为蓝本。他翻译圣经的具体经历是:大约1522-1525年将英文《新约圣经》翻译出来并出版,1530年又翻译完成旧约前五卷书,1531年翻译完成《约拿书》。然后,1535年被罗马教廷的代理人以“异端”名义逮捕入狱,遭监禁16个月,最后在1536年被处以绞刑,后又将他的尸体处以火刑。
这就是这位改革家一生的成就和艰难的经历,他在翻译圣经和传讲宗教改革的信仰之道路上,是充满艰难和拦阻的,他曾经逃到德国才把圣经翻译出来并且出版。想到他是那样赋有天才的人却也遭受如此惨状的后果,我们这些卑微不配的人为信仰而付出一点牺牲还算得了什么呢?廷达尔虽然殉道了,但是他做工的果效却推动了英国改革运动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圣经的翻译大大的为改革运动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本章中有这样的话语:“他终于为道殉身,藉此为自己的信仰作了见证;但他所预备的武器在以后的世纪中,使许多其他福音的战士能以相继兴起作战,直到今日。”(8段)
另一位英格兰的改革家,拉替麦(Latimer),也被译作“拉蒂默/拉提麦/拉提美尔”,他生于1485年,或者是1470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殉道的时间是1555年10月16日,他是被玛丽女王在牛津处以火刑的。拉替麦在讲道时也主张众人应当用本国的文字研读圣经。他说:圣经乃是上帝自己所著作的。圣经具有它著作者的能力和永恒的性质。另一位与拉替麦一起殉道的改革家是、利特理(Ridleys),他也是在同一时间(1555.10.16)同一个地方,被玛丽女王处以火刑的。
还有廷达尔的忠实朋友,巴尼斯(Barnes),又被译作“巴恩斯”,他的全名是“罗伯特·巴恩斯”(Robert Barnes)他也是英格兰人,他在世的年日是1495-1540年。还有英格兰的另一位改革家,弗黎斯(Frith)也曾起来维护真理,他的全名是“约翰·弗里思”,他在世的年日是1503-1533年,他是在伦敦被烧死的。
在他们之后,相继兴起的还有利特理和克蓝麦。改革家克蓝麦(Cranmer),又被译作“克朗麦/克兰麦”,他的全名是“托马斯·克兰麦”,他也生于英格兰,在世的时间是1489-1556年,他也是被处以火刑而殉道的。这些英国的改革家都是很有名的学者,其中多数人曾因热诚或敬虔而一度为罗马教会所器重。他们反对罗马教,乃是因为看出教廷的许多错谬。最后都被处以火刑。
“这些改革家所维护的伟大原则,也就是瓦典西人、威克里夫、约翰胡斯、路德、萨文黎和他们的同工所坚守的同一原则:以圣经为永无错谬的权威,为一切信仰与行为的准则。他们否认教皇、议会、教父和君王在宗教事务上有控制人信仰的权柄。圣经乃是这些改革家的权威。他们用圣经的教训来检测一切的道理和主张。当这些圣徒在火刑柱上殉身的时候,这种对于上帝和圣经的信仰支持了他们。”(12段)
我们看到大部分改革家都是被处以火刑而殉道的。很多人的殉道与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有关。玛丽一世是苏格兰女王,她在位的时间是1553-1558年,她是顽固的天主教徒,她对于改正教特别痛恨,所以她在位的短短5年时间,就逼迫杀害了大量的基督徒,大概有300多人在她手下被处以火刑。所以她在历史上被称作“血腥玛丽”(Bloody Mary)。
我们以上看到了英格兰的宗教改革家,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苏格兰的改革家。首先,本章提到苏格兰的宗教信仰发展的历史,和后来改革信仰的传播。科伦巴(Columba),不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人,而是生活在521-597年的人,他是爱尔兰人,曾把福音传到了苏格兰和英格兰,“科伦巴”也就是“哥伦巴”,这个人在《善恶之争》第4章中提到过。
“爱尔兰出了以敬虔闻名的哥仑巴和他的同工们。他们将四散的信徒聚集到一个名叫爱欧那的小岛上。他们以这偏僻的岛屿为向外布道的根据地。这些传道人中有一位是遵守圣经中的安息日的,他便将这真理介绍给这些人。他们在爱欧那成立了一所学校,并从这里派出传道士,不但到了苏格兰和英格兰,而且也到了德国,瑞士,甚至意大利半岛。”这就是在苏格兰一直传承着的福音事业。科伦巴和他的同工所播撒的真理种子始终没有完全被消灭,所以苏格兰圣经信仰的土壤还是非常雄厚的。
在第12世纪的时候苏格兰的福音事业遭受了罗马教廷极大的逼迫,但是后来在第14世纪的时候,罗拉德派(Lollards),从英格兰带来的圣经和威克里夫的作品,对保持福音知识的工作有很大的贡献,而且每一个世纪都有为福音作见证并殉身的人。罗拉德派是谁呢?他们是英格兰威克里夫的追随者组成的教派。
到了第16世纪,伟大的改革运动在欧洲大陆开始之后,马丁路德的作品就到了苏格兰,以后廷达尔的英文新约圣经也到了。这些无声的使者在教廷不加注意的时候,静静地跋山涉水,到处销行,把苏格兰几乎熄灭的真理火炬重新点燃起来,消除了罗马教四百年的压迫(12世纪到16世纪)所加给他们的毒害。这就是第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起源和开始。
在苏格兰兴起并殉道的改革家是谁呢?有出身贵族、品格高尚的汉密尔敦和威沙特,以及一长列比较卑微的信徒,他们都在火刑柱上牺牲了他们的性命。汉密尔敦(Hamilton),也就是“帕特里克·汉密尔顿”,他是在1528年被处以火刑殉道的,他是苏格兰第一位宗教改革殉道者。威沙特(Wishart)也就是“乔治·威沙特”他是在1546年被处以火刑的,约翰·诺克斯就是其追随者。所以本章说到:“从威沙特的火堆上出来了一个火焰所不能烧灭的人,这个人将要在上帝的指导之下敲响苏格兰罗马教的丧钟。”这说的就是约翰·诺克斯。
约翰·诺克斯(John Knox),是苏格兰人,他在世的时间是1514-1572年,他创立了长老会,被称为清教主义的创始人。他是中风患病而死的。但是他曾经在君王面前冒着性命的危险,向玛丽女王说明罗马教廷的错谬和改革信仰所讲的真理。他以同样坚强的勇气继续贯彻他的目的,始终不渝地儆醒祈祷,为主作战,直到苏格兰挣脱了罗马教的桎梏。他为英国的宗教改革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这以上都是16世纪英国的改革家。那么到了第17世纪,本章主要讲述了在英格兰改革运动的情况。在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的时候,英格兰将改正教定为国教,教会虽然摆脱了罗马教廷的统治,但是却又被国家的政权控制起来了。真正的信仰自由和良心自由没有得到贯彻,所以反对国教的人或多或少地遭受了逼迫,竟达数百年之久。就在17世纪的时候,这些国教的清教徒为了寻找真正良心自由和信仰自由,他们就开始前往美洲新大陆去,这就是美国兴起的开头。
在17世纪出现了哪些改革家呢?有著名的写作《天路历程》的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28-1688),还有巴克斯特(Baxter,1615-1691)、弗拉维尔(Flavel,1627-1691)、阿利因(Alleine,阿雷恩,1634-1668),以及其他有才能、有学识并有丰富基督徒经验的人。他们都为英国改革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大纲结构】
第一部分(1-27):讲述了后期的英国改革家兴起来之前,英国第一阶段的宗教改革发展情况,也就是第16-17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的情况。
第一层(1-12):讲述了16世纪英国英格兰的宗教改革和宗教改革家。
第二层(13-23):讲述了16世纪英国苏格兰的宗教改革和宗教改革家。
第三层(24-27):讲述了17世纪英国,特别是英格兰的宗教改革和宗教改革家。
第二部分(28-59):讲述了后期的英国改革家的兴起和改革运动的兴起、发展,也就是第18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的情况,也是宗教改革史上第二阶段的宗教改革。
第一层(28-39):讲述了18世纪英国的改革家约翰·卫斯理和他的同工的兴起,以及他们受到摩拉维亚教派的引导,接受因信称义更进一步信仰经验的经历。
第二层(40-49):讲述了约翰·卫斯理他们在传道的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经历,以及上帝对他大能的保护等相关经验。
第三层(50-59):讲述了约翰·卫斯理是如何应对当时教会普遍流行的“唯信主义”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