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好!《善恶之争》这本书在原著中的书名是the Great Controversy,直译过来就是:大斗争。也就是基督与撒但之间的大斗争,就是善恶两大势力之间的大斗争。这样的斗争由来已久,从天上到地上,从基督降世之前到基督升天之后,历代的斗争都是源于这一场善恶的大斗争,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善恶大斗争的历史,整部教会的历史也就是善恶大斗争的历史。《善恶之争》这本书虽然是在讲述新约教会的历史,但是比起详细的叙述历史的每一个事件来说,预言之灵更主要的是揭露了历代善恶大斗争的本质;让我们看清楚基督和撒但双方不同的作为,以便于这末时代的百姓,在末后的善恶大斗争中能够站立得住!所以在现今的时期,我们学习《善恶之争》这本书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善恶之争》这本书的第13章: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
【主题思想】
本章围绕着“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这个主题,主要讲述了争取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荷兰和北欧的发展情况。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所进行的宗教改革,与德国、法国、瑞士的宗教改革是属于同一时期的宗教改革。
我们知道,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德国与法国、瑞士已经经历过宗教改革的运动,虽然仍然有少数人接受宗教改革的信仰,也一直在追求和争取信仰自由的权利,但是还是有绝大多数人拒绝了宗教改革的信仰,特别是法国,基本上扼杀了宗教改革的信仰,法国整体上来说是一直以罗马天主教为主的国家。德国、法国、瑞士的宗教改革随着宗教改革的主要领袖的去世,可以说宗教改革在每一个国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基本上结束了,当然他们的后继者仍然还延续了改革家的信仰和热诚达一个多世纪。这个高峰时期的结束时间大概处于16世纪的后期,因为马丁路德去世的时间是1546年,加尔文去世的时间是1564年。
本章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就在德国、法国、瑞士进行宗教改革的同时,在德国周边的这些小国家宗教改革运动的状况是怎样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所处的地理位置。荷兰是德国西北部的一个小国家,斯堪的纳维亚是北欧的一个半岛,就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属于斯堪的纳维亚的国家有好几个,丹麦、瑞典、挪威、芬兰都是属于斯堪的纳维亚。今天我们学习的本章中提到的“丹麦”是紧挨德国北部的一个小国家,而瑞典是属于丹麦北部的国家,地处斯堪的纳维亚的核心位置。
但无论如何,这些国家都处在德国的周边。所以,这些国家的宗教改革都与德国有着一定的关系,再加上各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传统的信仰基础,就促成了这些国家的宗教改革的情况。既然这些国家都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范围,或者是在神圣罗马帝国影响的范围内,而且这些国家的宗教改革与德国的宗教改革都有关系,那么这些国家的宗教改革与德国、法国、瑞士的宗教改革,都是属于同一时期的改革。这些国家改革运动的高潮时期结束的时间大概也是处于16世纪的后期,因为这些国家宗教改革的领袖去世的时间也处于这个时期。
比如,本章提到的荷兰改革家孟诺·西门(Menno Simons),在中文里面一般称作“门诺·西门斯”,孟诺·西门去世的时间是1561年,本章提到他为宗教改革的事业奉献了25年的光阴,也就是说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本章提到的威廉·奥伦治(William of Orange),他是荷兰的国父,他是帮助荷兰挣脱西班牙的统治,以及罗马教廷暴政的一位,他去世的时间是1584年。本章提到的丹麦的改革家塔森(Tausen),中文一般称作陶森,他去世的时间也是1561年。所以,我们看到这些改革家去世的时期都是处于16世纪的后期,这与加尔文差不多是同一个时期。
由此可见,本章所提到的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改革运动的时期,与德国、法国、瑞士的改革运动都是处于同一时期。能够说明这个问题的,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的改革运动的发起都是受到了马丁路德教训的影响。也就是这些国家的改革运动的领袖都是从德国或者德国威丁堡大学领受了路德的教训,然后回到自己国家开始发起宗教改革的信仰的。
我们来看本章的几段话语:“路德的教训在荷兰找到一片好土,并有热诚忠心的人起来宣传福音。从荷兰的一个省份中出了一位孟诺·西门。”(4段)这里说到荷兰的改革运动是因为马丁路德的教训引起的。
“但是在北欧的几个国里,福音却得以平平安安地传进去了。威丁堡大学的学生在返乡的时候,曾把宗教改革的信仰带到斯堪的纳维亚各国。路德著作的印刷品也传播了真光。于是北欧俭朴勤劳的居民转离了罗马的腐败、奢侈和迷信,而欢迎圣经中纯正、简明和赐人生命的真理。”(11段)这里提到了威丁堡大学的学生在返乡的时候,将宗教改革的信仰、马丁路德的教训带到了这些北欧的国家。其中,丹麦的改革家塔森就是在威丁堡大学领受宗教改革的信仰的。
“在瑞典也是如此,青年学生从威丁堡饱饮了生命水之后,就把这水带给他们的同胞。瑞典改革运动的两个领袖奥拉夫和劳伦斯(Olaf and Laurentius Petri),是厄勒布鲁的一个铁匠皮特里的两个儿子,他们曾在路德和梅兰克吞的门下受教,后来就殷勤地把所学得的真理教导别人。”(16段)这里提到,瑞典的两位改革家非但在威丁堡大学求学,更主要的是,他们居然在马丁路德和梅兰克吞的门下受教。这就更加直接的受到了马丁路德改革运动的影响了。
所以,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宗教改革运动与马丁路德所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属于同一个时期的改革运动。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出现在同一个时期。
在这里我们要着重说明一点,为什么马丁路德的教训在荷兰可以找到一片好土呢?因为在荷兰正式发起宗教改革运动之前,一直有坚守圣经信仰的先辈们在那里传承圣经纯正的信仰,他们都有着瓦典西人的精神。
在本章说到:“教皇的暴政在荷兰很早就遭到坚决的抗议。在路德之前七百年,有两个荷兰的主教因事被派到罗马去,他们既看出教廷的真相,就毫无畏惧地谴责罗马教皇。”(1段)在公元800多年的时候,反抗教皇权威的人就已经出现了。
继续来看:“一世纪一世纪地过去,常有人兴起响应这抗议。那些早期的教师虽然旅行于不同的地带,而各有各的名称,但都具有瓦典西传教士的气概。走遍各地,到处传播福音的知识,一直传到荷兰。他们的道理迅速传开了。他们又用诗歌的体裁,把瓦典西人的圣经译成荷兰语。”(2段)每一个世纪都有坚守圣经信仰的人出现,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人把福音传到了荷兰,而且那个时候已经有了荷兰语的圣经。直到第12世纪的时候,都有人持守纯正的信仰,但是后来就开始遭受罗马教的逼迫,这是与瓦典西人在同一个时期遭受的迫害。
我相信,这些先辈们的信仰在后辈的荷兰人心中应该是不断地传承着和受着强烈的影响的。一代一代,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直到16世纪初期宗教改革的兴起。就是这样传统的,一直传承下来的纯正的信仰,为荷兰人接受宗教改革家的教训预备了肥沃的土壤。所以,当马丁路德的教训传来的时候,很多的人都接受了宗教改革的信仰。
在本章里面有这样的话语:“有许多人虽然被这些狂热派迷惑,但他们后来又放弃了这种有害的谬道;此外还有许多瓦典西人传道的果子,就是古代真实基督徒的后裔,散居各地。孟诺就以非常的热诚在这两等人中间工作,并获得极大的成功。”(5段)我们看到,就在宗教改革家在荷兰工作的时候,仍然还有很多瓦典西人传道的果子和后裔在那里存留,这真是非常值得我们感动的事。
肥沃的福音土壤,再加上改革家孟诺·西门热诚献身、不辞劳苦的努力,荷兰的宗教改革发展的是非常成功的。可以说在欧洲来说,还没有哪个国家对宗教改革的信仰接受的比例如此之大的。在本章里面说到:“宗教改革的信仰没有什么地方比在荷兰为人所更普遍地接受了。但也没有多少国家的信徒忍受了比他们更可怕的逼迫。”(7段)福音越兴旺,逼迫也就越大,这也是成正比例的。但是,基督徒的血就成了福音的种子,逼迫反而增加了为真理作见证之人的数目。
后来,在威廉·奥伦治(William of Orange)率领之下的革命使荷兰得到了敬拜上帝的自由。这是指荷兰国父威廉·奥伦治所领导的尼德兰革命,这场革命使荷兰成为了独立的国家,并且保障了宗教改革信仰的权益,为基督徒争取了信仰自由的权利。所以,当时在欧洲所展开的国家之间的战争,可以说都掺杂着宗教改革的因素在里面。虽然,有不少的国家出于其它目的和利益,但是,上帝允许这些战争的出现,都是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争取权利的。
比如本章的末尾提到的“三十年战争”,就是一场有关宗教的欧洲大战,特别是改正教徒为要争取宗教信仰自由的一场大战,虽然这场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权的格局,但是这也是宗教改革运动的一种推动。所以,宗教改革运动不仅解放了信仰的压迫,也推动了国家政权的变革。上帝就是这样借着每一场宗教运动在影响着世界和国家。
“三十年战争”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三十年战争”是专指1618—1648年由欧洲主要国家卷入的一场欧洲国际战争。这场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战争的双方分别是:一方基本上是以德国接受改正教的诸侯和瑞典、丹麦、法国(法国虽然是信天主教的,但是为了称霸欧洲而选择与改正教的国家站在了一起),再加上荷兰、英国、俄罗斯的支持;另一方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国信天主教的诸侯、西班牙,再加上罗马教皇和波兰的支持。这样看来,“三十年战争”正是一场争取宗教信仰自由的战争。
当然,在这个期间,欧洲还爆发了许多小型的战争,就是国家之间的混战,一直到第18世纪之前,这些都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后发起的。总之,到18世纪进一步的宗教改革发起之前,这第一个时期的宗教改革可谓是经历了太多的不容易和变革了。
我们来看本章最后一段话:“福音的真光稳稳而确实地驱散了无知和迷信的黑暗。国家既脱离了罗马的压迫,就达到空前的强盛和伟大。瑞典就成了改正教一个坚固的堡垒。一百年之后,在一个最紧急的危机之下,这一个向来是弱小的国家,在‘三十年战争’(the Thirty Years’ War)的可怕挣扎中出来支援了德国,而且这是欧洲唯一胆敢出力相助的国家。那时北欧各国几乎都要重新落到罗马的暴政之下。幸亏有瑞典的军队使德国能以转败为胜,使改正教徒──喀尔文派和路德派的信徒──能以争得自由,并使那些已经接受改革信仰的国家可以恢复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这里说到,在一百年之后的“三十年战争”,也就是1618年—1648年的三十年,这1618年对于1517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开始,正好是一百年,也就是正好是一个世纪。然后差不多再等一个世纪,宗教改革第二个时期也要开始了,但是在这第17世纪的时间中,欧洲各国都仍然受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那些为争取宗教信仰自由而战争的国家,最终都摆脱了罗马教的压迫,获得了宗教信仰的自由,而那些拥护信仰自由的国家也达到空前的强盛和伟大。这就是顺从上帝旨意的结果。荷兰、瑞典、丹麦都是这样的国家。
【大纲结构】
第一部分(1-10):讲述了荷兰的宗教改革运动发展的前后相关内容。说明荷兰后期的宗教改革运动之所以如此成功,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荷兰过去坚守圣经信仰的传统为宗教改革预备好了肥沃的土壤;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荷兰改革家的忠心工作,还有荷兰国父为荷兰争取独立的革命,这就为宗教改革的发展预备了环境。
第二部分(11-21):讲述了北欧地区斯堪的纳维亚的两个国家:丹麦和瑞典的宗教改革运动经历及其成果。特别是瑞典的宗教改革信仰在“三十年战争”中为争取改正教的信仰自由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