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好!《善恶之争》这本书在原著中的书名是the Great Controversy,直译过来就是:大斗争。也就是基督与撒但之间的大斗争,就是善恶两大势力之间的大斗争。这样的斗争由来已久,从天上到地上,从基督降世之前到基督升天之后,历代的斗争都是源于这一场善恶的大斗争,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善恶大斗争的历史,整部教会的历史也就是善恶大斗争的历史。《善恶之争》这本书虽然是在讲述新约教会的历史,但是比起详细的叙述历史的每一个事件来说,预言之灵更主要的是揭露了历代善恶大斗争的本质;让我们看清楚基督和撒但双方不同的作为,以便于这末时代的百姓,在末后的善恶大斗争中能够站立得住!所以在现今的时期,我们学习《善恶之争》这本书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善恶之争》这本书的第7章:路德与罗马教分离。
【主题思想】
本章围绕着“路德与罗马教分离”这个主题,主要讲述了改革家马丁路德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与罗马教分离之路的,也就是上帝是如何借着马丁路德将宗教改革的进程一步步向前推进的。由此看来,与罗马教分离的进程,就是意味着宗教改革的进程。
什么是宗教改革呢?就是与罗马教分离,就是脱离罗马教的错谬教导、脱离罗马教的制度和精神;比起在形式上脱离罗马教的机构,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认知和观念中要与罗马教的谬道分离出来,就是不再受罗马教教理的影响;然后把人带到哪里去呢?就是把圣经交在人手中,就是把人带到圣经的真理和教导中去,让人在思想、认知上明白圣经的教导,让人因真理而成圣,这就是宗教改革。
罗马教的错谬教理至今都在影响着宗教界和许多人的思想,所以现今我们仍然需要宗教改革的精神,我们仍然要继续走宗教改革家的道路,因为真理与谬道的争战一直延续到最后的时刻,人们因错谬宗教带给人的思想禁锢一定要被打破。
实际上,本章的标题在中文版本中被翻译作几种意思,时兆版的翻译成“徘徊歧路的路德马丁”,沪中版的翻译成“马丁路德”,还有的版本翻译成“路德脱离罗马教”,按照原著的标题“Luther’s Separation From Rome”,我们可以看到,直译过来应该是“路德从罗马的分离”,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甚至没有提到“罗马教”,而是直言“罗马”,这实际上是与罗马教的实质有关的暗示。
我们知道,罗马教是在罗马帝国异教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罗马教实质上是罗马帝国的异教思想与基督教思想结合的产物,但实质上罗马的异教占据主导的位置,基督教只是其外衣。所以,信奉罗马教实质上是信奉改头换面的异教。从罗马教分离出来,实质上是从罗马的异教中分离出来,就是摆脱罗马的异教思想和哲学给人心灵上造成的桎梏。因为本章正是涉及到宗教改革的发起,所以这个标题就是为要使我们理解宗教改革的意义而设计的。
简单的来说,宗教改革就是为要使我们从一切反圣经的异教的思想和哲学中分离出来,就是要我们出离巴比伦的思想和教导,而教皇制的罗马教正是又一属灵上的巴比伦,我们在末时代所做的工作就是要从巴比伦的教导和精神中分离出来,同时我们也要呼吁人从巴比伦的谬道和精神中分离出来,我们仍然要将宗教改革进行到底,从马丁路德的时代开始,宗教改革的工作一直在继续、在前进。
在《救赎的故事》第49章中有这样的话语:“宗教改革运动并没有像许多人所想像的一样,随路德的逝世而终止。改革运动必要继续发展,直到世界历史的末页。路德固然有一番伟大的工作要做──就是把上帝所赐给他的光反照给世人;然而他并没有得到所要赐给世界的全部真光。从那时到现今,有新的亮光继续照在圣经上,有新的真理不断启示给人。”所以宗教改革仍要继续,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知道,宗教改革把人从错谬的教导中分离出来的同时,也要把人带到真光中,尤其是时代的真理之中。
在本章开头说到:“路德确是当时代所需要的人物。藉着他,上帝在改革教会和光照全世界的事上,成就了一番伟大的工作。”(1段)这里告诉我们上帝要成就他的工作,上帝要发起并做成一个运动,并进行一番改革,都是需要藉着人来做的。在当时的时代,就是第16世纪的时候,上帝要在那时发起宗教改革也是需要藉着人来成就的。所以,这里说马丁路德成为了当时的时代所需要的人物,他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人。为什么呢?这并不是说马丁路德自己自然成为了这样的一个人,这并不是说他在世上有着多么高的地位和权柄,而是说是上帝早已预备了马丁路德,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人。
那么,上帝是如何预备和引导马丁路德的呢?我们通过本文可以看到,上帝预备一个人,就要预备他出生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甚至他父母的品格特性都要成为上帝预备之人的帮助,我们知道遗传律的影响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就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马丁路德所受到的遗传,他的出身,他的家庭教育,他所受的家庭信仰的影响,他在大学所受的教育,以及他被上帝引导对圣经的学习和认识,这些都是造就马丁路德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马丁路德之所以成为那个时代非常需要的人,是与这些方面的训练和影响都分不开的。
我们想想马丁路德的出身,他生活在了一个贫困的家庭中,这样的家庭生活对于马丁路德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艰难的生存环境可以造就人的自制力和意志力,这就是我们抵挡试探必不可少的训练,道德能力只有在这样的实际训练中才能得到加强,这就是品格力量形成的重要方法。这就为他后来在工作中应对各样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在本章中说到:“艰苦、穷困和严格的锻炼乃是那无穷智慧的主为路德所预备的学校。这一切将要给他一种必要的准备,使他能胜任一生的使命。”(2段)所以,一个孩子从小的生存环境不能太优越,因为一个较艰难的生存环境是训练我们品格力量的重要方法。
我们再看看马丁路德所受到的良好遗传,马丁路德的父亲是一个有着优秀品格特性的人,在本章中记载到:“路德的父亲有坚强而活泼的心志、雄伟的魄力和诚实、果断、豪爽的天性。他只知忠于人生的本分,从来不考虑后果如何。他那高超的见识使他不信任当时代的修道院制度。”(3段)路德父亲这样优秀的品格特性也多数遗传给了路德,这就为他坚定宗教改革的决心奠定了基础。虽然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也会使一个孩子受到影响,但是归根结底,一个人天生的品格特性也会伴随他的一生。所以,父母在孕育婴孩之前,要注意使自己培养更多优秀的品格特性,这是我们所能给下一代最重要的遗产。
马丁路德后来所受的家庭教育,特别是有着敬虔宗教氛围的家庭教育,这是马丁路德能够走上信仰道路必不可少的影响力。后来他在大学里的教育和深造机会,使得他在智力和见识力上得到更加的发展,这都为他后来研究圣经、认识上帝的救恩预备了重要的条件。
在本章中有这样的话语:“他在大学里专心研读最好的文学作品,并殷勤地将其中最有价值的思想存记在心,把智者的智慧化成自己的。就是在早年教师严厉的管教之下,他已经表现出是有天才的;如今他既受到更好的薰陶,他的智能就很快地发展了。他具有坚强的记忆力,活泼的想像力,和敏锐的理解力,再加上孜孜不倦的研究,他很快地就扶摇直上,脱颖而出。智力的锻炼使他的理解成熟,思想活泼,而辨识加强,为他一生的奋斗作了准备。”(7段)所以,孩子是需要接受更进一步的教育的,孩子也需要借着与世界接触的机会扩展自己的见识力。当然,这样的时间也要选对,就是在有着一定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之上,才能有这进一步的教育。
12-18岁的经历是奠定一个孩子的一生追求方向的重要阶段,所以马丁路德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为他后来追求圣经的真理、认识上帝指引了正确方向。虽然他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就是他以为需要靠自己的行为获得赦罪和救恩,但是这样的经历对于他更加感受到救恩的可贵是有益的。我们每一个人在寻求信仰的路上,不也会经历一些弯路吗?但是,要知道这一切都是上帝用来促使我们更加坚定真理的媒介。所以,我们既然知道这样,那就不要总是滞留于弯路中停滞不前。
后来上帝引导马丁路德到罗马去,在意大利和罗马的所见所闻,都使得路德对于罗马教的腐败状况有了正确的认识,这就为他后来更加看清罗马教的真面目,并更加有力的宣传圣经的真理奠定了基础。这一切都是上帝要预备他,使他兴起来进行宗教改革必不可少的经历和预备。所以,我们要相信上帝每一步的带领,要知道为了上帝旨意的成就,上帝会引导我们来到各点上,这就是上帝的美意,我们需要看清这样的上帝的手段。
上帝就是这样一步步预备了马丁路德,使他成为了当时代非常需要的人物。所以,我们不能看环境和人,我们只能仰望上帝,因为我们不能以自己的眼光看上帝的旨意和安排。马丁路德从一个出身贫困、毫无名誉地位的人,成为后来闻名世界的宗教改革家,我们用人的眼光,谁能预料到这样的事呢?所以我们只能按照上帝的旨意和眼光来看问题。我们要知道上帝的旨意和要求是什么,我们要知道上帝看待人的眼光是什么,我们也要知道上帝是如何训练并预备人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那些当时代上帝所预备的人物,往往是那个时代高举时代真理旗帜的人,马丁路德就是那个时代高举时代真理的人。什么是时代的真理呢?就是在那个时代非常需要的真光,就是在那个时代显得非常重要的真理,也就是照亮那个时代的光。实际上,人心的需要在每一个时代都在前进,那么能够满足那个时代人心的亮光,那就是时代的真理。从我们自身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我们领受的是同一个真理,真理没有变,但是对真理更深的认识和学习,是我们内心的需要。
因为我们对真理不断地认识会不断地照亮我们的内心,以至于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的内心会呼求更进一步的光照。这样,圣灵就会将更进一步的光照显明出来。那么,这更进一步的光照,就成为时代的真理。所以,时代的真理不仅是一个大范畴的时代,那种大范畴上的真理和根基;时代的真理也是指我们在那个时代的不同阶段,因着人心中的需求,圣灵会带领我们明白的更进一步的光照,当然这都是指纯正的真理光照来说的——那部分更进一步的真理认识,就是可以满足我们内心需要的真理,因为我们的内心在那个阶段就需要那样的真理亮光,这就是那个时候的时代真理。所以,时代真理就是在真理不变的根基的基础之上,能够满足当时人心不同需要的真理。
在本章中有这样的话语:“在路德的时代,有合乎那个时代的信息,就是在那个时代显为特别重要的真理;照样,上帝也有现代的真理要传给现代的教会。那位‘随己意行作万事’的主,乐于把一些人放在不同的境遇之中,并将一些适合于他们生活环境和特殊情形的任务交付他们。如果他们能重视上帝所给他们的亮光,就必有更广大的真理启示他们。”(72段)这就是我们以上所解释的时代真理的意义。
虽然在每一个时代,真理的具体形式不一样,但是每一个时代,真理的范畴和根基都是一样的,因为上帝将救赎的真理曾经一次性交付下来。那么,这一次性交付给我们的真理是什么呢?就是上帝救赎我们的真理,那也就是圣经所说因信称义的真理。所以,过去的每个时代直到如今,我们都是因着因信称义的真理得到救赎。
这样说来,马丁路德在当时宗教改革的真理是什么呢?就是因信称义,那么在他那个时代人心需要的是哪一部分亮光呢?就是要因着相信并接受耶稣基督救恩的功劳得到救赎,因为那个时代普遍被靠行为得救的黑暗所笼罩,所以人心极需要因着信基督的救恩得到救赎的亮光。这就是那个时代所最需要的时代的真理,也就是因信称义这个大范畴中需要获得“信心”经验的那部分真理亮光。简单的来说,马丁路德所传讲的只是因信称义开端的经验,他并没有获得全部的因信称义的亮光。
在本章中有这样的话语:“约在此时,路德读到胡斯的一些作品,并发现他自己所设法提倡并教导的因信称义的伟大真理,也是那位波希米亚的改革家所持守的。”(61段)
在《使徒行述》第35章中有这样的话语:“历代以来,因信称义的伟大真理像光明的灯塔一样,一直在引领着悔改的罪人走上生命之道。那驱散马丁路德心灵中的黑暗,并向他彰显基督宝血洗除罪恶之能力的,就是这光。这同一个光也已引领成千上万背负罪担的人找到赦罪与平安的真源头。”所以,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是历代的人都是走在因信称义的这条救赎之道上的。
那么,正如马丁路德在传讲时代的真理之时所经历的斗争一样,每一个时代传讲时代真理的人都是要遭受逼迫的,并且他们所遭受的逼迫大多都是来自于同道弟兄,因为人心普遍是不愿意接受更进一步的亮光的,这是我们需要通过历代宗教改革家的经历所看明的一点。如果我们正在无缘无故遭受着同道弟兄的诽谤、污蔑和攻击,我们应该相信上帝的应许,持住我们现在的立场,使我们能够胜过这一切的争战。因为真理的仇敌撒但是不希望看到人类明白真理的,因为真理可以使人成圣。
在本章中有这样的话语:“凡上帝用来传讲适合于当代之警告的人,都是要遭到反对的。……可是今日大多数的人不比那些反对路德的罗马教徒更欢迎真理。现今像古时一样,人还是轻易接受人的理论和遗传,而不愿意接受上帝的话。那些宣传现代真理的人不要想自己能比早年的改革家更受世人的欢迎。真理与谬道,基督与撒但之间的斗争将要越演越烈,直到这世界历史的末叶为止。”(72段)现今的时代正是撒但最猖狂做工的时代,我们若是在真理上没有分辨,我们若是不冷不热,我们若是轻轻忽忽的信,那是非常危险的。
在本章最后也说到:“这世界的灵与基督的灵今日不比往时更为协调,所以凡宣讲上帝纯正之道的人,现今也不会比从前更受欢迎。反对真理的方式或许要改变,那敌视真理的仇恨可能不像从前那么露骨,但那同一种仇恨必然是存在的,而且终必显露出来,直到末时。”(73段)希望我们每一位自称领受真理的人都要记住,在现今的争战中,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为局外人,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刚强起来,查明何为真理并行在其间。毕竟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可以幸免。马丁路德所经历的艰难离我们每一个人并不遥远,我们要看明宗教改革真正的意义。
上帝藉着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开始于第16世纪初期,也就是1517年10月31日,就是那一年西方“万圣节”的前一天,就在那一天,马丁路德将《九十五条论纲》或称《九十五条命题》钉在威丁堡古教堂的大门上,那是他为要反对罗马教贩卖赎罪券的谬论,而撰写的对罗马教黑暗状况的揭露。这件事正式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我们知道,这就是《启示录》中七教会的第5个教会时期的开始,那就是撒狄教会时期的开始。虽然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在黑暗中向光明迈进了一大步,但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并不是完全的,我们如果在以后的时代抱着那一点亮光止步不前,那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基督给撒狄教会的信中说到:“我知道你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启3:1】
在《救赎的故事》第49章中有这样的话语:“路德和他的同工为上帝成就了一番伟大的工作。但他们既是从罗马教会出来的,并且自己曾经相信并宣传过她的教义,所以若要他们辨识其中一切的谬误,就未免要求过高。他们的工作乃是要挣断罗马的枷锁并把圣经交给世人;然而还有重要的真理是他们所没有发现的,也有严重的错误是他们所没有丢弃的,他们多数依然遵守星期日和其他天主教的节期。”这里向我们清楚的说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所成就的工作。但是我们要知道在他那个时代这已经是相当的进步了,但是我们不能就此不前。
马丁路德和他的同工梅兰克吞是当时代上帝所拣选的最好的搭档,上帝藉着少数忠心的人就能成就他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到宗教改革的工作自始至终都是上帝自己在引领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上帝拣选人、预备人,也训练人,这就是上帝的旨意。马丁路德在脱离罗马教的事上,也不是没有经历一番思想上的挣扎的。这就是上帝对他的训练,我们在经历中也能够理解这样的经验。
【大纲结构】
第一部分(1-19):讲述了宗教改革的基础。因为发起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必须先预备好,上帝必须要为宗教改革的发起做好一切的准备。马丁路德的预备和出现、在威丁堡所燃起的点点火光,这些都为宗教改革的发起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20-37):讲述了宗教改革的导火索和序幕。罗马教贩卖赎罪券,引起了马丁路德的反对,并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或《九十五条命题》用来揭露罗马教廷的腐败和错谬,这就为宗教改革的发起拉开了序幕。
第三部分(38-56):讲述了宗教改革的推动。罗马教廷在奥斯堡对马丁路德审问,进一步推进了宗教改革的进程和发展。
第四部分(57-73):讲述了宗教改革的正式开始。马丁路德从罗马教正式分离出来,也标志着他与罗马教之间属灵的斗争正式开始了,这就是宗教改革的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