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好!在我们学习了讲解耶稣生平的《历代愿望》这本书之后,我们还要学习有关基督教导方面的书籍。而《基督比喻实训》是全面而系统的讲述基督的比喻所发表教训的书籍,也就是基督在传道的过程中所讲的那些实物教训。这本书在原著中的书名是:Highways to Heaven,就是“通向天国的高速公路”之意,简称“天路”。所以,本书的主题就是借着这些比喻,向我们展示基督徒品格的发展要素和经验路线图。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基督比喻实训》这本书的第27章:谁是我的邻舍

【主题思想】

本章围绕着“谁是我的邻舍?”这个主题,主要讲述了我们在圣化的经历中,应该如何运用我们的才干为他人服务、与他人交朋友?我们应该如何爱邻舍如同自己呢?我们为什么总是口上宣称要爱邻舍如同自己,实际上却是不能爱邻舍如同自己呢?换句话说,造成我们不能很好的为他人服务的原因在哪里呢?造成我们不能成为忠心管家的原因在哪里呢?本章的比喻就是向我们深层次的剖析这个问题。

本章正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向我们展开、剖析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精神为邻舍服务?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好管家的身份?我们前面学习的两章内容都是在强调要运用上帝所赐的才干为他人服务,如果我们不为他人做什么,我们就不是忠心的管家,我们就是在夺取上帝之物。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既然已经知道需要为他人服务,也只有借着为他人服务,我们才能为将来作好准备,我们才能在永恒的帐幕里有份,我们才能与天使成为朋友。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为他人服务呢?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精神为他人服务呢?我们为什么总是在为他人服务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爱邻舍如同自己呢?我们应该如何才能爱邻舍如同自己呢?这就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本章的标题“谁是我的邻舍?”这个问题,实际上不只是在向我们说明“邻舍是谁”这么简单的一个内容。因为基督所讲述的比喻重点并没有回答“谁是我的邻舍?”这个问题,这个比喻的重点是“我应该如何对待我的邻舍?”的问题。再者,基督在讲完这个比喻之后,向律法师发问之后,律法师的回答也是关于“如何去做”的答案,而不是“哪一个是”,或者是“谁是”这样问题的答案。

【路10:36-37】“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37节律法师回答的话语,在原文中的意思是:“去怜悯他”。中文翻译的“是”字,在原文中是“去行”的意思,这个字在原文与后面基督所说的“你去照样行吧”中的“行”是同一个字。所以,基督也回答他:“你去照样行吧。”就是说你既然知道了应该如何去行,那你就去照样行吧,这就是前后一致的内容。

由此可以看来,36节,基督对律法师的问话,同样是有关“如何行”的问题。但是中文翻译的内容让人看起来是有关“是谁”的问题,实际上这个有点错位。按照原文的内容,我们可以这样来翻译36节,或者说36节经文本来的意思是:“你想,这三个人(应该)如何对待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或者是把其中的“逗号”移到“这三个人”的后面,就变成了“你思考这三个人(的行为),(应该)如何对待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总之,这个意思是一样的,基督一方面回答了“谁是邻舍”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应该如何对待邻舍的问题。一方面基督指出了落在强盗手中的人是邻舍的问题,另一方面基督也让律法师思考应该如何对待邻舍的问题。这个就是这个比喻要表达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

由此看来,律法师向基督所发的问题:“谁是我的邻舍?”也并不单单是在问“谁是”的内容,看原文字义,我们可以知道,中文翻译成“谁是”的词,在原文也有“如何成为……状态”的意思。【路10:29】“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我们看这里说律法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了这个话呢?就是为要显明自己有理,这意思是说基督对他说的话他不服,虽然他内心深处承认基督说的是对的,但是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罪,却想原谅自己;他不愿承认真理,反而强调遵守诫命的难处;他一方面希望消除良心的自责,一方面要在众人面前为自己申辩。这就是律法师发问的心理背景,我们把握住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律法师这个时候的内心,相当于是尼哥底母听到基督的话之后的表现一样,他虽然知道自己无理,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就佯装镇静的为自己辩护,于是随口就说了句:“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约3:4)这句话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句,而是一种为自己申辩的话。同样,这个律法师也是如此,他也是为了为自己辩护,就随口说了句:“谁是我的邻舍呢?”实际上,应该是:“(人)如何能爱邻舍如同自己呢?”因为他为要显明遵守诫命的难处,为要说明虽然我们都知道要爱邻舍如同自己,但是我们如何能做到呢?我们很难做到。这就是为自己没有做到作辩护。

(人)如何能爱邻舍如同自己呢?”这句话并不是一句真诚的问句,这句话是一种心口不一的佯装之词,是一种极力遮掩自己内心真实状态的无心之词。但是,这句话也真实反应了律法师和法利赛人信仰的本质,就是他们实际的行为,与他们口上宣称的并不相符。他们也真的做不到爱邻舍如同自己,因为他们的宗教是假宗教。一方面他们不知道谁是他们真正的邻舍,另一方面他们做不到爱邻舍如同自己。这就是律法师这个无心问话的真实含义,包含的正是这两个方面。

基督没有直面回答他,于是就借着一件刚刚发生的事作为比喻来回答他的问题,这个比喻中的事件大家都是知道的,并且都知道这个比喻中“落在强盗手中”的人就是我们需要帮助的邻舍,因为那个人正是犹太人,是犹太人本民族的兄弟,他作为邻舍,犹太人应该没有什么辩驳的。既然如此,基督就不把重点放在谁是邻舍的问题上,而是他要引起律法师和众人的思考,要他们思考应该如何对待邻舍的问题,就是应该如何爱邻舍如同自己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根据本章内容,首先来说明一下“邻舍”这个话题,究竟谁是我们的“邻舍”呢?在本章第2段中有这样的话语:“祂说明我们的邻舍不单是我们同一个教会或同一个信仰的人。邻舍是不分种族、肤色或阶级的。凡需要我们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凡被仇敌蹂躏伤害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每一个属于上帝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这就是说,既包括与我们是同一个教会和同一个信仰的人,也包括与我们不是同一个教会或同一个信仰中的人,特别是一切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一切在仇敌撒但的蹂躏之下的人,还有一切属于上帝的人。这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邻舍”特别是包括一切属于上帝的人,就是说那些真正悔改圣化的人,那些真正有着基督属性的人,这样的人有着共同的属性特征,他们的内心应该更为接近,他们应该更容易产生共鸣,他们互相之间应该更有默契,他们都被同样的爱的金线连接着。这样的人就是真正的“邻舍”,这样的人更能够心照不宣的爱别人如同爱自己,因为他们真正获得了对待他人与对待自己是一样的心。

邻舍,顾名思义,就是邻近的人,就是相邻不远的人,就是亲近的人,离得最近的人。换句话说,这个“近”不单是空间距离上的“近”,也是指内心中的“邻近”关系。所以,无论我们是属于哪个宗派、哪个团体、哪个教会或阶层,哪怕是那些没有开化地区的人,他们虽然没有听到过基督的名字,但是只要他们表现出来了基督的属性特征,他们也就是我们的邻舍。我的意思是说,虽然那些不同的人中需要我们帮助的人都是我们的邻舍,但是那些有着同样基督属性的人,他们更应该是“邻舍”的关系。

所以,邻舍是一种精神,邻舍的精神既可以运用到那些有着同样信仰、和同样属性特征之人之间,也可以运用到那些没有同样的信仰或属性特征之人之间。邻舍的精神是基督的精神,也是我们时刻需要追求的精神,也是我们为他人服务的精神,也是我们与他人可以成为基督那样朋友的精神。所以,这样的精神可以运用到人与人之间,也可以运用到基督与人之间,也可以运用到圣天使与我们人类之间。这样的精神既是基督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也就是真朋友的精神。

在本章中有这样的话语:“什么地方有仁爱和同情的愿望,什么地方有人立志造福和帮助别人,那里就有上帝的圣灵在作工。在异邦的最深地带,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上帝成文的律法,也从来没有听见过基督的名字,但是他们却善待基督的仆人,并曾冒着生命的危险保护他们。他们的行为表明上帝的能力在他们心中运行。圣灵已经将基督的恩典栽培在未开化的人心中,激起了与他的本性和教养相违的同情心。”(25段)这样的精神就是邻舍的精神,虽然远隔千里,虽然信仰有别,但是,都有基督的恩典在人心中种植了同样的精神属性,这样的人就带上了邻舍的精神,他们就成为了邻舍。

本章还有这样的话语:“你从事这项工作时,会有看不见的伴侣与你同在。天上的使者曾来到那照顾伤员的撒玛利亚人身旁。来自天庭来的使者也必站在一切从事上帝圣工,为同胞服务的人旁边。基督也要亲自与你合作。”(35段)“我们配合天使在地上的工作,就是准备在天上与他们相伴。那些‘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 的‘服役的灵’(来1:14),就是天使,将要欢迎那些在世上‘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的人(太20:28)。在这种幸福的交往中,我们将得享永远的快乐,充分明白‘谁是我的邻舍’这个问题的含义。”(37段)

这些话语向我们说明,在地上曾经与我们同工的基督和圣天使,我们会越来越与他们的精神相契合,我们会成为他们的朋友,也称为他们的邻舍,因为我们都拥有了同样的精神,就是邻舍的精神。

那么,邻舍的精神是什么呢?基督的比喻,以及基督与律法师的对话,都向我们显明,邻舍的精神就是“怜悯”的精神属性。我们为什么不能爱邻舍如同自己呢?就是因为缺乏怜悯的精神。我们如何能够爱邻舍如同自己的呢?就是因为我们有了怜悯的精神。那么,怜悯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呢?就是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就是能够换位思考的精神;就是基督舍己之爱的属性培植在我们里面,而后自然流露出来的精神;就是不去分门别类的精神;就是为要帮助他人不觉得有失体统和尊严的精神;就是在生活中践行真理的精神;就是对待人不会表现出一种自私冷淡的精神。这都是基督爱的属性所结的果子,或者说基督爱的属性在生活中具体的表现形式。

具体来说,根据本章内容总结,我们之所以不能爱邻舍如同自己的原因在哪里呢?通过本章第二部分14-26段的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几点:

第一,在宗教信仰上的不同看法和认识,导致了我们不去爱邻舍如同自己。就像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他们对什么是真正的崇拜持有不同的看法,导致了他们互不来往、积怨甚深,这样人为的界限往往导致我们不能去爱对方。这是我们经常容易犯的错误。

第二,认为自己正在为基督的圣工效劳,正在创建一个有价值的事业,从事一项伟大的工作,无法分心关注穷苦人的需要。这样的观念认为关心自己的邻舍是小事,而美其名曰自己正在做上帝的圣工,所以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忽略自己爱邻舍的责任。这也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

第三,我们所彰显的一种冷淡自私的精神,误导了那些受我们影响的人,使他们也跟随了这种精神;也同时误表了基督的形像,使那些不信的人更加自私冷淡。所以,这样的影响往往导致我们以真理是严肃的、爱是原则、为要维护真理作为借口,不去爱邻舍如同自己。所以,这样的精神给那些所谓信真理的人一种印象,以为基督就是这样的一个铁面无私、严肃苛刻的人。

第四,如果我不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真理,对于我们的邻舍就没有什么好处。我们在生活中没有彰显出真理的优美品行,就导致了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爱邻舍如同自己。

第五,如果我们所持守的信仰是错误的信仰,我们的宗教是假宗教,我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有偏差的,那么我们就不会经历真正因信称义的真理和经验,我们也就不会真正获得耶稣基督义的属性在里面,我们就无法获得怜悯邻舍的精神,我们就不能真正爱邻舍如同自己。

这就是我们常常不能做到爱邻舍如同自己的种种表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去行,才能做到爱邻舍如同自己呢?请看本章第三部分的内容,也就是本章第27-37段。

第一,不论人在宗教信仰上与我们有何不同,他们在患难中所发出的呼声,我们都必须回答。即使有人因宗教信仰的差异而对我们怀有忌恨,我们仍要藉着个人的服务对他们行善。出于爱心的服务能消除成见,引人归向上帝。因为上帝不承认任何国籍、种族或阶级的区别。基督的爱是那么广阔、深厚和丰富,弥漫到每一个角落,这爱能将受撒但欺骗的可怜人从他的圈套中救出来。

第二,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我们要学习与喜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哭的精神。我们应当预先考虑到别人的忧伤、困难和麻烦。不论贫富贵贱,我们都要体验他们的喜乐和忧患。

第三,对于很多在罪中麻木不仁的人,我们要为他们心灵枯竭的状态而充满负担。这样的人,我们必须先关心他们肉身的需要,使他们得到食物、沐浴和合宜的衣服。当他们看到你所表现的无私之爱时,就容易相信基督的爱了。

第四,对于那些犯了错误、自觉有罪的人,我们应该向他们伸出“长兄”般的怜悯之手。许多人犯了错误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耻辱和愚昧。他们一直想着自己的错误,几乎绝望了。我们不可忽略这一等人。只要对他说希望的话,说巩固信心、激发爱心的话;不要责备。

第五,我们要能理解他人的软弱,因为我们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软弱。你的弟兄心里忧苦,需要你的帮助,正如你自己需要弟兄的关爱一样。他需要曾像他一样软弱之人的体谅,能同情他,帮助他。我们既知道自己的软弱,就能帮助其他有迫切需要的人。

第六,我们要向那些在世上缺乏爱之人指出一位怜爱的救主。我们要告诉流浪的人,有一只大能的膀臂能拥抱他,有基督的无限同情怜悯他。他必须拉住一只温暖的手,信靠一颗充满同情的心。要使他想到,上帝常在他身边,正以怜悯之爱垂顾着他。要让他想到天父的心一直为人的罪而忧伤。

第七,我们要邀请基督和圣天使与我们同工、同行,以便于有更多爱的感化力能够通过我们彰显给他人。以此来激发他人归向主。

以上的这几点就是我们具体去爱邻舍如同自己的方法。愿我们在生活的实际经历中能够去体会这些内容的真义,愿我们实在体会到什么是“怜悯”之爱的精神。

最后,我们来看看本章最重要的几处内容:

圣灵帮助人成圣的工作,就是把基督的性情培育在人的心中(the implanting of Christ’s nature in humanity把基督的本性培植在人性中)。福音的宗教就是基督在生活中成为活泼积极的原则,就是基督的恩惠显示在品格中,实施在善行上。福音的原则不可与实际生活的任何部分脱节。基督徒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应表现基督的生命。”(22段)

这段话是我们经常学习的内容,可以说这些话语构成了我们因信称义最核心的经验部分,也是我们基督教信仰最核心的部分。这里的第一句话,在英文里更直接的翻译是:“圣灵帮助人成圣的工作,就是把基督的本性培植在人性中。”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使我们的人性与上帝的神性联合的经验。因为基督的本性是神人二性的结合,所以我们与基督联合就是通过基督的人性,接触到上帝的神性,就达到了我们人性与神性结合的经验。基督的属性特征只有培植在我们里面,我们才能拥有基督的义和爱的属性。这样的工作是圣灵的工作。

爱是敬虔的基础。不论人口头上怎么说,如果他对弟兄没有无私的爱,他对上帝也就不会有纯洁的爱。但是我们决不能靠着努力去爱别人来获得这种精神。我们需要有基督的爱住在心中。当自我消失在基督里时,爱就会自然地涌流出来。”(23段)

“敬虔”就是“像上帝”的意思。所以,爱是敬虔的基础,就是说我们有了基督爱的属性我们才能变得像上帝。不是说我们靠着自己去爱别人使我们看起来像上帝,要知道我们自己里面没有培植基督的爱的属性,就不会有爱在里面,也就无法活出爱来。当基督住在我们里面的时候,基督的属性就会抑制我们人性的恶,我们就会放下自我,基督爱的属性就会在我们里面涌流出来。

他们的行为表明上帝的能力在他们心中运行。圣灵已经将基督的恩典栽培在未开化的人心中,激起了与他的本性和教养相违的同情心。”(25段)

这段话说到那些异邦人中的未开化的人,就是类似于原始人那样的人,他们没有任何机会听到基督的名字或听到福音,这样的人如果接受圣灵的带领,圣灵就会将基督的恩典培植在他里面,他就会生出怜悯邻舍的属性精神,这样爱的属性也是他们的本性本来没有的,但是当基督的属性被培植在里面的时候,他们就获得了。

那能使理智和心灵克服肉体情欲的力量(that enables the mind and heart and soul to triumph over the lower nature.),乃是出于与基督的交往,以及与永活的救主发生个人的接触。”(34段)

这段话在英文中,用了三个词来表达我们的内心,就是“the mind and heart and soul”,我们知道“mind”是指我们智力的心;“heart”是指我们体力的心;“soul”是指前两者的合称,也就是“魂”。这三者所指的大脑的机能都是我们较低的本性,所以英文中用到了“the lower nature”,就是“较低的本性”的意思。所以,能够使我们“魂”所代表的内心这一块儿克服较低本性的情欲的,是与基督联合的力量。

【大纲结构】

第一部分(1-13):讲述了好撒玛利亚人这个比喻本身的意义,也说明了基督讲述这个比喻的背景和意义,最终提出了“谁是我的邻舍”这个重要的问题,引起所有的人都来思考这个话题的相关内容。

第二部分(14-26):讲述了我们之所以不能做到爱邻舍如同自己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才能获得爱邻舍如同自己的精神。

第三部分(27-37):讲述了我们如何做才能爱邻舍如同自己的方法,具体的有哪些情况,以及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