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好!在我们学习了讲解耶稣生平的《历代愿望》这本书之后,我们还要学习有关基督教导方面的书籍。而《基督比喻实训》是全面而系统的讲述基督的比喻所发表教训的书籍,也就是基督在传道的过程中所讲的那些实物教训。这本书在原著中的书名是:Highways to Heaven,就是“通向天国的高速公路”之意,简称“天路”。所以,本书的主题就是借着这些比喻,向我们展示基督徒品格的发展要素和经验路线图。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基督比喻实训》这本书的第19章:饶恕人的程度

【主题思想】

本章围绕着“饶恕人的程度”这个主题,主要讲述了饶恕的相关内容和意义。基督所讲述的有关饶恕的这个比喻主要是在说明饶恕人的程度是多少,这也就是在回答彼得的提问。【太18:21-22】“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七”在圣经里面是代表“完全”的数字,所以“七十个七”就是完全的完全,就是比我们人性所能够做到的更深的程度,这也就是饶恕的程度。

那么,具体来说,基督所说的这个饶恕的程度——“七十个七次”,具体是到什么程度呢?在本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犯错的人往往会一再犯错,一再承认错误;受害的人会感到厌烦,认为饶恕的次数已经够多了。”(16段)“圣经说:‘他若懊悔,就饶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路17:3,4)。而且不止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正如上帝常常饶恕你一样。”(17段)

从这两段话语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饶恕到“七十个七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人一再的犯错,又一再的承认错误,我们按照人性本身来说,我们会感到厌烦,但是基督却说我们仍然要不厌其烦,仍然要忍耐的给予他饶恕之爱,这就是超人性的做法,我们靠自己是做不到的,所以这需要我们时刻悔改、并从基督那里不断获取的结果。这是上帝才有的属性特征,就像上帝常常不厌其烦的饶恕我们一样,我们也要这样去饶恕他人。这就是基督向我们所定的理想。这就是基督所说饶恕要到“七十个七次”的意思。

由此可见,饶恕,这是上帝的品格属性特征,这不是我们人性本身的特征,我们人性本身是没有这样的特性的,我们若不是从上帝那里领受,我们是没有这样的精神的,我们靠自己是不可能饶恕人的。所以,饶恕人的精神属性是从上帝而来,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得到的上帝的饶恕越多,我们里面所获得的这样饶恕的特性就越多,我们就可以越多的向他人显示这样的品格特性。这三者之间是成正比例的。

所以,我们饶恕人的程度,是与我们从基督那里获取他的品格属性的程度有关;而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只有越多的与基督联合,我们才能越多的领受基督饶恕人的品格属性;而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有更深的悔改的经验,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有更深的认识上帝饶恕之爱的经验,我们需要有更深的认识自己罪的性质和自身人性软弱的经验,我们需要看到基督为我们所付出的牺牲、所承担的罪担是如何的沉重。

反过来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够饶恕人呢?我们为什么达不到基督所定的饶恕人理想的程度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基督为我们所付出的牺牲,也没有认识到我们的罪债是多么的沉重;也就是我们既没有对上帝饶恕之爱有正确的认识,又没有对我们自身罪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当我们没有这些认识的时候,如果基督饶恕我们,也就意味着会助长我们的骄傲,会助长我们的自以为义,我们就会立自己的义,我们就会像比喻中的那个债户一样,我们对待别人就没有饶恕之爱,我们就会以法利赛式的精神任意定罪于他人。

在本章中有这样的话语:“王的宽恕代表上帝赦免一切的罪恶。那动了慈心豁免仆人债务的王代表基督。人因违犯律法已被定罪。他无法拯救自己。所以基督来到这个世界,神性披上人性,舍弃了祂的性命,以义的代替不义的。祂为我们的罪而献上自己,并将祂宝血所换来的赦免白白地赐给每一个人。”(5段)“这就是我们应向我们的同胞罪人表示同情的理由。”(6段)“那个债户向债主求怜恤时,对自己债额的庞大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他没有看到自己无法自救,居然想解救自己,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同样,有许多人也想靠自己的行为赚取上帝的悦纳。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无法自救。他们不把上帝的恩典作为一种白白的恩赐来领受,却想建立自己的义。他们自己的心没有因罪而伤痛自卑,对待别人既严厉又无宽恕的精神。”(8段)

所以,我们饶恕人的程度,与我们内心属灵的经验是成正比例的。我们悔改的程度越深,我们得到上帝的饶恕越多;我们与基督联合的越深,我们从基督所支取的饶恕的品格特性就越多;我们里面这样的经验越多,我们向他人显示的饶恕之爱的精神就越多。

并且,圣经也说:“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5】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说上帝饶恕我们是以我们先饶恕别人来定吗?我们刚才不是说我们自身并没有饶恕之爱吗?我们不可能先饶恕人,然后换取上帝对我们的饶恕。所以我们不可能以饶恕人的功劳来赚取上帝对我们的饶恕。那么,这个经文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在说明我们在与基督联合的情况下,我们在内心中获得属灵经验的情况下,我们在不断地领受基督饶恕之爱的前提下,我们如果同时以这样的饶恕之爱去对待他人了,我们就会在这个经历中获得上帝更多的恩典,我们就会有更多的认识和经验。而上帝就像我们对待他人那样,就像我们饶恕他人那样,去对待我们、去饶恕我们。这就是这个经文所要表达的意义。

在本章中有这样的话语,可以向我们证明以上的结论:“没有什么理由可以用来为不饶恕人的精神辩护。不怜恤别人的人,表明自己与上帝的赦罪之恩无分。犯错误的人既得到上帝的赦免,就会与无限慈爱的主亲近。上帝慈悲的恩潮要流入罪人的心,再从他身上流到别人心中。基督在自己奇妙的生活中所显示的柔和与怜悯,必要在领受祂恩典的人身上再现。”(21段)“我们得蒙饶恕,不是因为我们饶恕别人,而是像我们饶恕别人那样。一切的赦免,虽然都是出于我们所不配得到的上帝之爱,但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却表明我们是否已经拥有这爱。”(24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饶恕人呢?我们应该如何向人显示上帝饶恕之爱的恩典呢?在本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向我们总结说明了这个经验,我们一起来看:“不要让犯错误的人灰心。不要让法利赛式的冷酷进入你的心,去伤害你的弟兄。不要在你的心中产生苦毒的嘲讽。不要在言语上流露出丝毫的傲慢。你若说一句出于自己的话,抱着冷淡的态度,或表示出怀疑和不信,都可能造成一个人的灭亡。他正需要一位弟兄,怀着“长兄”般的同情来感化他的血肉之心(touch his heart of humanity触摸他人性的心)。要使他感觉到有同情的手紧紧地握住他,听到你低声说:我们祈祷吧!上帝必使你们两人都得到丰富的经验。祈祷会把我们彼此之间联系起来,把我们与上帝联系起来。祈祷会把耶稣带到我们身边,使困惑软弱的人重新得到力量,去战胜世界、肉体和魔鬼。祈祷能够击退撒但的进攻。”(19段)

这里向我们说明,我们首先要带着正确的精神去接触人,我们应该怀着“长兄”般的同情来感化他的血肉之心,这个在英文中是touch his heart of humanity,直译过来就是:触摸他人性的心。也就是我们应该带着上帝成熟之爱的怜悯、理解对方的精神,与对方促膝交谈,达到心与心、灵与灵的沟通。让这个正在灰心软弱中的人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我们从主领受的饶恕之爱,让他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罪,并且愿意放弃他的罪。

然后,我们要与他一同祈祷,这个是很重要的。这个“祈祷”的经验在前面我们一再的学习过了,这就说明在我们圣化成长的经验中,我们需要经历祈祷的经验,祈祷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与上帝联络了,也就意味着我们与基督联合了。只有通过祈祷我们的心才能来到主那里,我们的心才能触摸基督的心,这样就使我们在圣灵的帮助之下获得基督的品格属性,可以被他的饶恕之爱所感化。

这样,我们就把这个人带到了基督面前,让他与我们一同仰望被杀的上帝的羔羊,让他在基督那里获得罪的赦免的经验。在本章中有这样的话语:“当一个人转眼不看人的缺点而仰望耶稣时,他的品格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基督的灵在他心中运行,按照祂的形像改变他的心。所以你要努力高举耶稣,要向人心灵的眼睛指出‘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20段)这也就是我们带着饶恕之爱的精神,与这个人促膝交谈,使他触摸到基督之爱的洪流,并通过祈祷把他带到基督面前的结果。

这就是饶恕之爱的相关经验,我们谈到了饶恕人的程度与我们属灵经验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在经历圣化的经验中,必须要经历的一种经验。因为我们常常会接触人,我们常常会与人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免就会出现摩擦,在这个时候饶恕之爱就显得尤为重要。至于说我们是否是发自内心,能够达到多大的饶恕人的程度,这个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的功课,这个经验要不断地成长。

但是,我们在谈论饶恕人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罪的问题。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饶恕人是因为这个人犯罪了、犯错了,我们对待这个犯罪的人理应给予怜悯和同情,但是我们不能在饶恕人的同时,对他所犯的罪也一并饶恕了,这个是不可以的。我们对待人和对待罪应该是两个不同的立场,我们要看到罪之为罪,我们要认识到罪的可憎性,我们要认识到罪是不可原谅的,正是因为这样,基督才为我们钉在十字架上担当我们的罪。

所以,罪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只不过是,我们在解决罪的问题的时候,要带着饶恕之爱的精神,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解决罪的问题。就像使徒保罗所说的那样:“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4:2】我们既不能毫无怜悯的定罪于他人,又不能毫无原则的姑息人犯罪,姑息罪恶就是与罪恶同流合污,就是在他人的罪行上有份。【加6:1】“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我们在饶恕人的同时不能被他的罪所诱惑了。

【腓2:3-5】“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我们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要正确看待弟兄的罪,不能由他陷在罪中,不能姑息他犯罪,不能纵容他犯罪,要对他的灵命负责。【路17:3】“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所以,我们要在罪的问题上劝勉弟兄。甚至我们要按照《马太福音》18章解决罪的问题的步骤,来解决罪的问题。

在本章中有这样的话语:“但是这个比喻的教训不可滥用。上帝对于我们的赦免,并不减少我们顺从祂的义务。我们对同胞的宽恕精神也并不减少合法债务的权利。”“祂并不是说,为了使我们的罪得蒙赦免,我们就不可以向欠我们债的人讨债。如果他们不能偿还,即使是因为他们不善于理财,也不可以将他们下在监里,压迫甚至苦待他们。但是这比喻并没有叫我们鼓励懒惰的精神。”(10段) “但是我们不可轻看罪恶。主吩咐我们不可纵容弟兄犯罪。”“要称罪为罪,并坦率地向犯罪的人指出来。”(12段)

所以,本章所讲述饶恕人的程度不可越过一个道德底线,那就是罪的这条红线,我们不能越过这个底线来谈饶恕。

【大纲结构】

第一部分(1-9):借着讲述这个比喻本身的意义,也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我们饶恕人的程度是与我们对上帝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罪的问题的认识,以及在这个基础之上自身悔改的程度,是有直接关系的。

第二部分(10-17):讲述了虽然我们需要一再的向人显明饶恕的精神品格属性,但是饶恕人也是有一个底线的,那就是罪的这个底线。我们不能触碰这个底线,我们既要饶恕怜恤人,同时又要称罪为罪,凭着爱心劝勉人离开罪,而且还要遵循一定的解决罪的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饶恕人的程度虽然很深,但是不能触碰罪的这条底线,我们不能姑息罪恶,也不能与罪恶有份,不能受他人犯罪的影响,或在他人犯罪的事上有份。

第三部分(18-24):讲述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饶恕人,我们应该如何向人显示上帝饶恕人的恩典。前提是我们要与基督联合,时刻从基督那里获得饶恕的品格特性,然后我们才能向人显示这样的特性,我们饶恕人的程度与我们获得上帝饶恕之品格特性的程度是成正比例的,我们向人显示的饶恕人的特性越多,就说明我们获得的上帝饶恕的特性就越多,也就是我们获得的上帝的饶恕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