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好!在我们学习了讲解耶稣生平的《历代愿望》这本书之后,我们还要学习有关基督教导方面的书籍。而《基督比喻实训》是全面而系统的讲述基督的比喻所发表教训的书籍,也就是基督在传道的过程中所讲的那些实物教训。这本书在原著中的书名是:Highways to Heaven,就是“通向天国的高速公路”之意,简称“天路”。所以,本书的主题就是借着这些比喻,向我们展示基督徒品格的发展要素和经验路线图。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基督比喻实训》这本书的第16章:浪子回头。
【主题思想】
本章围绕着“浪子回头”这个主题,主要讲述了“浪子”之所以成为“浪子”的原因,以及“浪子”后来回头的原因,都是基于对上帝之爱的理解和认识不同所导致的结果;同时也讲述了“浪子”与基督分离,以及与基督联合的不同属灵经历。具体的来说,先向我们说到“浪子”为什么会离开基督去犯罪,就是因为他不认识基督爱的属性,也不认识与基督联合的重要性;“浪子”离开基督之后的状况又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一下他与基督分离的结果;“浪子”后来回头悔改之后的经历,又向我们展示了一下他若是愿意与基督联合的结果和状况是怎样的。当然,浪子的回头是因为他对基督的爱开始有了正确的认识了,并且因着他与基督联合的经历,会使他越来越认识基督爱的属性。
迷羊的比喻是在说明罪人因为对基督的爱认识不深,但却认识到自己犯了罪,又愿意去悔改,愿意为自己的罪而悲哀,但是只是把全部经历放在如何解决罪的事情上,并没有看到基督的救恩,这就是一种律法主义的认罪悔改方式,这样的人找不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出路,需要人指点。那么,对于这样人应该如何引导呢?就是不要再过多的苛责他的罪,因为他已经非常为自己的罪而痛悔了,所以对于这样的人应该向他指出上帝的恩典,让他看到饶恕之爱的荣光。在基督爱的光照之下,使他更加准确的看清罪的性质,使他回转。
失钱的比喻是在讲述既对基督的爱没有认识,也对自己的罪没有认识的罪人,就是因为无知而导致的犯罪的人,这样的人应该如何引导他、帮助他的问题。这样的人由于不是诚心犯罪,而是由于缺乏亮光,或者是因为无知,或者是因为他人的缘故而犯罪,所以我们需要拿出真理,使上帝的话语来光照他,并且用上帝的爱来感动他,使他被光照,这样的人我们要耐心的、全面的、一步步地引导他,使他不仅认识到基督的爱,也使他认识到自己的罪,然后使他悔改。
与前面的两个比喻不同的是,浪子的比喻主要向我们展示了那些曾经认识基督的爱,后来因不愿意与基督联合,就没有在实际的经历中感悟过、经历过、体验过基督的爱,于是对基督爱的理解变得越来越狭隘,导致了他越来越按照自己的“自我”去生活,就是按照人性的软弱去生活,就是总是随从肉体的私欲活着,于是人就在罪中迷失了自己,成为了“浪子”。对于这样的人,应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就是借着祈祷把他们交托给上帝,上帝会允许苦难临到他,使他在苦难中能够醒悟过来,然后重新回想起基督的爱,并且也觉悟到自己的罪,看到自己的需要,以此使他悔改。
在本章中有这样的话语:“浪子的比喻说明了主怎样对待那些曾经认识天父的爱,后来又让试探者随意虏去的人。”(2段)“这个小儿子厌烦了父家的约束,认为自己的自由受到了限制。他误解了父亲对他的爱护与关怀,决定随从自己的意思而行。”(4段)“他又说:‘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这表明他对于父亲慈爱的理解是多么狭窄。”(13段)这些话语合在一起说明他应该是认识上帝的爱,但是由于没有与基督联合的经验,就对上帝的爱认识的越来越狭隘。
浪子的经历不一定说非要是离开“父家”,或者是非要是离开教会在世上追求的人,那才是浪子,不是的。浪子的经历是在讲述一种错误的福音经验,那些也可能是在教会中的人,也可能是在守安息日的人,那些也可能是在做主工的人,那些也可能是接受真理的人,他们如果没有获得与基督联合的经验,如果他们没有在实际的经历中体验过基督爱的大能,没有感悟过基督的能力,这样的人实际上就是“浪子”。上帝如何来救赎这样的人呢?就是允许苦难和试炼临到他,使他看到自己的真正问题,就是罪的问题,就是人性的罪恶,就是自己的真实属灵状况。因为这样的人就是因为不认识自己,也看不到自己的需要,所以就没有感悟到自己与基督联合的必要性,于是就长久的漂流在外——就是与基督联合的经验之外,这样的人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浪子”的形像。
无论是基督对“迷羊”的那种不辞劳苦的、毫无责备的爱的寻找和引导;还是基督对“失钱”的那种循循诱善的谆谆教诲,一步步的为他们拨云见日;或者是基督对“浪子”的那种以苦难临到他使他醒悟的做法,这些都是基督之爱的表达。因为基督爱罪人,他怜悯这些在罪中迷失的人——就是不认识基督的爱,也不觉悟自己的罪的人,基督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他们,这些都是基督之爱的表达,因为这一切的方式都是以爱为目的的。
“迷羊”因为走错了方向,终致离开了羊圈和牧人,这也是在代表被谬道所影响和牵引的人,这样的人在对真理无知的情况下,选择了谬道,或者是受到了谬道的影响,所以还是因为不认识基督爱的属性,或者是对真理没有清晰的认识所导致的;对于这样的人当然需要我们用爱的呵护来帮助他走出谬道了。
“失钱”因为对真理全然不知,也不认识自己罪的问题,他可以说是一个“初信者”的身份,也可能带着单纯的心,只是需要人耐心的将真理一点点教导他,只要将正确的真理亮光直接给他就行,这就是直接的证言带给他的帮助。
“浪子”是因为在真理中却不愿意屈从于真理,最终导致他在灵性上迷失了,这样的状况急需的是,既不能向他再过多的教导真理,也不需要向他说明哪些是谬道,因为他自以为自己已经明白了真理,自认为自己已经学习了很多真理了,不再需要什么了,这种骄傲盲目的状况,基督只能通过苦难临到来管教他,使他重新醒悟。
这三个比喻向我们提供了三种引导人的方法,基督针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属灵状况,来适时地引导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实际上,这三种方法,就是三个试验:第一个“迷羊的比喻”针对谬道的影响,是通过谬道来试验人,让我们在谬道的试验中看到自己的状况和需要,就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明白了真理和认识了基督的爱;第二个“失钱的比喻”针对我们单纯毫无所知的心,借着直接的真理临到我们,使我们对照自己的心,看到自己的状况和需要;第三个“浪子的比喻”针对我们因真理和亮光而自以为义的心,就是不实行真理也不认识自己的状况,允许苦难临到我们,使我们在苦难中认识自己来帮助我们。这就是上帝的方法。
这些方法引起我们的思考,也启发我们的悟性,使我们能够认识自己,也能够认识上帝,也使我们看到自己的需要,以此使我们谦卑的来寻求上帝的旨意,寻求与基督联合,这就是最终的目的。上帝不管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我们寻求上帝的经验当然都是一样的。都要从认识自我开始。
很多的时候,我们应该这样来看这三个比喻,就是说这三个比喻不一定非要代表哪一等人,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自身都有可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或者是经历这三种状况。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状态中,或者在不同的经历认识中,都有可能会经历其中的某个经验。我们也可能在不同的阶段,上帝会用不同的方法引导我们。总之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看问题。
以上我们通过三个比喻对比说明的方式,讲述了一下浪子的比喻所要表明的真实经验,实际上经过对比,我们就在实际的状况中更清楚了浪子的经历所代表的是哪种状况了。当然,使我们值得庆幸的是,在浪子的比喻中,同样向我们表明了浪子可以“醒悟”(路15:17),以及“醒悟”的经历,这是上帝对我们爱的激励。那么,关于浪子“醒悟”的原因我们先看一段灵感的话语:
在《1888资料集》第30章中有这样的话语:“有许多人作证说,当鉴察人心的真理被提出来时,他们便根据律法看出自己是犯罪的人。他们一直在倚靠自己的义。如今他们看出自己的义与基督的义相比就像污秽的衣服,唯有基督的义才能蒙上帝悦纳。他们虽不是公然犯罪的人,却看出自己内心的邪恶和堕落。他们曾以别神取代他们在天上的父。他们曾努力克制自己不犯罪,但他们是倚靠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以现状来到耶稣面前,承认我们的罪,将我们无助的心灵投在我们满有慈怜的救赎主身上。这便制服内心的骄傲,这也是将自我钉死。在比喻中,父亲看见了回头的浪子。他看到儿子的悔改和心灵的痛悔,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儿子说出了自己的忏悔……浪子充分承认了自己的罪。他没有为自己的恶行找借口,便得到原谅,重新在父亲家里得到了安置。”
这里向我们说明成为“浪子”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与基督联合,没有获得基督义的属性,也没有将基督接到心中,也没有领受基督福音的大能,也没有经历过基督救恩的能力,基督赦罪的权柄在他们身上没有痕迹。他们那么多年只是在靠自己的努力做工、悔改,他们在靠自己的努力克制罪恶,他们缺乏的是与基督联合的经验。这也就是在苦难临到“浪子”的时候,他从内心深处的认识:我们的信仰往往变得如此痛苦难受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总是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的不是罪中得释放的欢喜,而是定罪与律法主义的痛苦呢?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获得与基督联合的经验,是因为我们没有靠基督的恩典来克制自己的罪,是因为我们都是在靠自己的义。
当“浪子”在苦难中有了这样的感悟,他就有了回转的开端,他就开始觉悟自己的问题,他就开始看到自己的需要,他就开始带着自己有罪的现状来就近基督,他就开始谦卑在主面前,祈求主的怜悯和帮助,他就像那个“浪子”一样,完全承认了自己的罪和不义,他完全谦卑的把自己交在主的手中,这就是“浪子”回头的经历。
面对这样的痛悔认罪的心,天父是非常喜悦的,他会立即应答罪人的呼求。于是,他“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路15:20】并且“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路15:22】在本章中说到:“他‘相离还远’,父亲就认出他来了。爱的眼光是很锐利的。虽然受到罪恶多年的毁损,也不能把儿子变得连父亲也认不出他来。”上帝爱的眼光是很锐利的,他能清楚地觉察我们心中的呼求,他能看到我们里面的无助,他知道我们的需要和挣扎。他立即应答我们扎挣离罪的呼求,他使我们穿上“新人”——基督,使我们获得基督义的属性,使我们获得基督福音的大能,他赦罪的权柄要在我们身上生效,他使我们成为王族的一员,就是与他同坐宝座的经历。
在《1888资料集》第30章中有这样的话语:“我们感谢主,我们欢喜快乐,因为流浪者回头、谦卑认罪,接受父家的欢迎,——穿上基督的义还不太晚。我因此每一天都全心感谢上帝。……”
在《传道良助》第27章中有这样的话语:“请注意上帝对祂所造之物,是何等的仁慈怜悯。祂爱那行错了的孩子,祂劝他回家。‘父亲’的手臂围抱着祂悔改的儿子;‘父亲’的衣服遮盖了他的破衣;并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表明他是王室中人。然而有多少人看这浪子,不但不表示关心反而鄙视他。他们犹如法利赛人一样。”这些话语都向我们说明“上好的袍子”、“戒指”和“鞋”所表明的意义。这三样是不可分割的,共同组成了耶稣基督义的属性。我们获得基督义的属性,是指我们不仅有基督的品格属性培植在我们里面,还有基督的能力也培植在我们里面,基督赦罪的权柄也加给我们力量,使我们成为王室的成员。“戒指”就是代表一种权柄,就是可以继承家业的权柄,也就是意味着我们成为了王室的成员。“鞋”代表耶稣基督的救恩,代表福音的大能。
基督的属性加给我们的人性,使我们败坏的人性得以更新而变化,这就是本性的更新。因为“浪子”在犯罪的生活之中,他的本性越来越邪恶了,他的本性越来越败坏了。就是本章所描述的“浪子”在罪中的状况:“不论外表如何,凡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都是浪费的。那些想离开上帝而生活的人,是在糟蹋自己的货财。他在浪费宝贵的年华、心智和心灵的能力,酿成自己永远的损失。”(10段)“他曾安抚自己的良心,麻木自己的知觉,自以为快乐无比。但现在他钱已花光,饥饿难当。他的骄傲降卑了,道德观念模糊了,意志软弱而不可信赖,良知似乎已经死亡。他成了一个最可怜的人。”(8段)
这里“浪子”被浪费的货财和家业,就是代表上帝造我们的时候所赐给我们的才干——我们的体力、智力、道德力,也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因罪越来越败坏,就是我们的年华、心智和心灵的能力都丧失了。他的道德观念模糊了,就是良心的机能麻木了,意志力也变得软弱了。但是,当浪子愿意悔改的时候,他带着败坏了的“家业”,基督就将新的“家业”又赐给他。
本章的标题“浪子回头”实际上在英文中是:Lost, and is Found,直译过来就是“失而又得”(路15:24)的意思。这个“失而又得”实际上是更加符合这个比喻的意思的。因为包含了两个方面的经验,就说到浪子“迷失”的原因和经验,也说到“浪子”回头的经验。
“浪子”由于不认识基督的爱所以迷失了,同样,“浪子”由于恢复了对基督之爱的认识,就又被找回了,这就是本章的核心。在本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上帝的慈心仍然惦念着那个径自离开祂的人。祂千方百计引导他返回父家。浪子在困境中终于‘醒悟过来’。撒但施行在他身上的欺骗势力打破了。他看出自己的苦难是他愚昧的后果。他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浪子虽然已经山穷水尽,但仍从对父亲慈爱的信念中看见一线希望。吸引他回家的正是这爱。同样,鼓励罪人归向上帝的,也是上帝慈爱的保证。‘祂的恩慈是领你悔改’(罗2:4)。上帝之爱的怜悯和慈悲,犹如一条金链,环绕着每一个处于险境的人。主说:‘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耶31:3)。”(12段)
当浪子离开家的时候,父亲一直为他敞开着大门,也一直在门口日复一日的等待着他的儿子的回转,我们相信他的父亲也在同时一直为这个孩子献上真诚的祷告。所以,祷告是我们与上帝连结的方法,祷告是我们撼动上帝膀臂的方法,祷告也是圣灵能够为我们做工的方法,圣灵要在“浪子”的心中运行来感动他,他才能“醒悟”,如果离开圣灵,他就不能有这样的觉悟。那么,圣灵是如何动工的呢?就是通过明白真理、又拥有基督之爱的“父亲”的祷告来成就的。圣灵通过父亲的祷告来感动我们,这就是我们在实际的经历中,可以运用的法则,可以用在为我们的孩子和亲人祷告的事上。那就要求我们自身必须有一颗明白真理而又属灵的心。因为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这就是原因。
最后,我们来思考一下,比喻中的“大儿子”代表什么样的角色呢?在本章说到,在基督讲比喻的时候,代表那个时代的犹太的法利赛人,而这个“大儿子”同时也代表每一个时代中像法利赛人那样的人。这是什么具体的经验呢?
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的经历中,在教会中,往往会有这样的人,他们表面上在教会中也是在侍奉上帝的人,他们看起来也殷勤的参加安息日的聚会,他们也忙碌的在教会中做工,他们也好像在不断地学习真理,他们看起来也好像很“温柔”虔诚,看起来好像引不出一点波澜,他们在那些没有多少属灵经验的人看来是一个属灵的“好人”。但是,这样的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靠自己“做”这些事,靠自己来表现这些,他不是发自一种内在的原动力帮助他行出这些事来。所以,这些人一般很高举自己的义,他们也想做好,就是缺少一件,那就是与基督联合的经验,所以他缺少圣灵的“油”在他里面动工的经验。圣灵的“油”没有软化他的本性,他的里面没有获得基督爱的属性。
这样的人实际上就是带着“雇工”的精神的大儿子,这样的人看起来没有多大的错误,也没有犯什么公然的罪,但是就是太自以为义、太骄傲,自我还没有放下。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与基督联合的经验,缺乏圣灵的膏油。这样的人现在的经验,实际上就是“浪子”之所以成为“浪子”的经验,这样的人要想回转,必须要像浪子一样,先要认识自己的问题,也要看到自己的需要。所以,“大儿子”所代表的人就是在教会中的“浪子”。
【大纲结构】
第一部分(1-11):讲述了“浪子”之所以成为“浪子”的原因和经验。
第二部分(12-25):讲述了“浪子”之所以能够“醒悟过来”的原因,并且能够回转到上帝面前的经验。
第三部分(26-38):讲述了“大儿子”所代表的人和属灵经验,“大儿子”实际上就是教会中看起来没有什么大问题的“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