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髅地之“十字架”

3 月 16, 2024


亲爱的弟兄姊妹,大家好!前几讲,我们学习了耶稣在“客西马尼”祷告、被抓时的情景和经历,从中我们理解了在末后的危机中应具备的气概和精神,这是我们面对末后事件的关键,所以我们花了五讲时间全面地学习了在客西马尼中基督的经验。随后本应学习基督“受审”的内容,但由于我们在学习《历代愿望》时对此部分内容学习得比较详细,因此我们在此只简单略过、不再详述。现在我们就要来学习“骷髅地”的有关内容了。

但是,在学习骷髅地的内容之前,我们要知道二点:第一,基督所经历的“客西马尼”和“骷髅地”的经历,其实是同一个事件的两个阶段,在这个事件中,客西马尼是基础,骷髅地是结局,也就是说,只有拥有了客西马尼的经验,才能顺利通过骷髅地这个死亡的考验。第二,基督从“客西马尼”到“骷髅地”的经历和阶段,与末时代上帝的子民经历兽印的患难时所面临的艰难时期非常相似。末时代的艰难时期也包括两个阶段,我们通常称末时代艰难时期的开始为“小艰难”时期,末时代艰难时期的结束为“大艰难”时期。在《早期著作》中说到,艰难时期的开始,实际上就是恩门关闭之前的那段时间,而恩门关闭之后的那段时间就是艰难时期的结束部分。

而基督的“客西马尼”实际上就是基督被钉十字架的开始部分;并且基督从“客西马尼”到“骷髅地”的经验,是末时代上帝的子民面对兽印的患难时必备的经验。所以,末时代上帝的子民只有先具备了“客西马尼”的经验,才能在经历末时代兽印的患难时、站立得住;而只有经历了星期日法案的考验而站立得住的人、才能够领受晚雨圣灵,最后才能在恩门关闭之后的艰难时期中、得以站立。这些经验都是紧紧相扣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题目:骷髅地之十字架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耶稣是什么原因被带到了“骷髅地”这个死地的。【路23:33-37】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当下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百姓站在那里观看。官府也嗤笑他,说:“他救了别人;他若是基督,上帝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兵丁也戏弄他,上前拿醋送给他喝,说:“你若是犹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吧!”这是耶稣被带到骷髅地时的情形。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耶稣的髑髅地和我们现今时代相对应的一些环节。

问大家:给耶稣作出死刑判决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之前学习过是犹大与祭司们暗中签订了约定,把耶稣的信息直接告诉了他们,这是导致耶稣被捉拿的直接原因。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种盲目、顽固的宗教偏见和政治力量的结合,正是这种二合一的强大力量,给耶稣下达了十字架的死刑判决。

那么,这种“盲目、顽固的宗教偏见”是什么呢?就是那些深受宗教领袖们影响的暴民。耶稣的门徒路加记载了这些人叫嚣的场面和情景:【路23:23-25】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把他们所求的那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释放了,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这里说到了耶稣被定死刑的缘由:先是这些暴民们被犹太教会的领袖煽动,然后叫嚣着要流耶稣的血,后来彼拉多就屈服于他们的要求,最终签署了死刑判决书。

同样,现今立法者也会因不堪承受外界压力而屈服于民众的要求,这个世界也会把上帝的子民钉在十字架上,这样的事件将会重演。

大家不要认为最后的大逼迫是极少数心狠手辣的人做的,就象曾经无数愚昧的民众加入“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的呼声一样,末后也是这些人最终促成上帝子民的死刑判决。安息日的问题已经成为全基督教界斗争的焦点。那个时候,那些少数坚持遵守安息日的人,会普遍成为人们憎恶和咒骂的目标,他们将会成为人们的公敌。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些叫喊着钉耶稣十字架的民众真的可恶,认为他们是极坏的人,甚至认为“我们绝不会像他们那样”,其实不然。如果让我们置身于同样的处境之中,我们不比他们强,甚至比他们还差。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人的共性,人很容易在大环境的压力面前,受环境的影响,被环境左右,然后就轻意地随从大多数人的主张和立场;哪怕心中尚存一丝正义之感,但仍然还是很容易在罪恶的环境中与罪恶妥协,然后被恶人牵着鼻子走,人性的弱点本身就是很容易倾向于罪恶。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性中都有一种“从众、盲从”的性质,都有一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特性,我们都害怕在一种特定的危险环境当中,因自己的不同被别人抓住把柄,这样会给自己造成危险甚至失掉性命,人都有一种潜在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是人性的普遍弱点。

在彼得三次否认基督的过程中,其中有一次就是这样的原因所致,这既是彼得的弱点,也是我们所有人人性的弱点。大家知道:当基督被带到彼拉多的衙门内受审的时候,彼得为了不被别人认出来,也混杂在那些捉拿基督的人群当中,并同那些人说一些嘲笑之类的话。当彼得这样把自己置身于危险的环境之中、置身于仇敌的势力范围之下,这时他就成为了撒但试探的目标。所以,当大环境都是不信的言论和氛围的时候,彼得出于压力和保护自己,就否认了基督。其实彼得和这些叫嚣的民众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也是一样。

正因此如此,当复活之后的基督在三问彼得的时候,第二次是这样问的:【约21:16】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基督问话的意思是:“彼得,你拥有爱我的舍己之爱吗?”“你是否爱我超过你自己的性命呢?”

基督之所以这样再次问彼得,表明基督对彼得软弱的人性了如指掌,对他此刻的内心也心知肚明。当基督问彼得有没有以上帝的舍己之圣爱来爱他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彼得深有感触,因为他一直因否认基督的事而处在懊恼、悔恨之中,此时的他知道基督所问的是什么意思。基督就这样直接针对彼得的这个软弱、第二次问彼得。

而此时的彼得也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这个软弱,所以,当耶稣这样问他的时候,他真正地感悟到自己并没有对基督的舍己之爱,现在充其量最多只是出于人类最真挚感情的兄弟之爱而矣。于是,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约21:16彼得内心含着对基督亏欠的痛楚说:“主啊,是的,我没有对你的舍己之爱。我在危险的环境中,为了保全自己,甚至否认了你,我真的太亏欠了。”

当然,基督这样问,不是让彼得难堪,更不是让他出洋相,基督这样做只是为了让众门徒能看到现在的彼得真的认识到了在主面前没有什么可夸的,真的已经真诚悔改了,这样他就重新获得了弟兄们的信任;

然后呢,当彼得这样真正认识到自己这个人性的弱点之后,基督就将帮助人性的这样的一个弱点托付给了他,因为从他自己失败的经验中,他就能够理解别人了,他也能够以基督爱他的爱来帮助有这些人性弱点的人了,就像基督那样对待他一样,他也可以正确对待别人了。于是,基督对彼得说:你牧养我的羊。”(约21:16基督在此再一次让他担起传道的责任。

非常有意思的是,基督这次所使用的“羊”这个词,与第一次所使用的是不同的,这次这个词(sheep)在英文中是“绵羊”的意思。什么意思呢?基督在这里根据绵羊的特性,来象征那些像绵羊一样很容易受别人摆布、很容易放弃自己的主张和立场,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的人。所以,基督在这里暗含着,你去牧养那些“从众者、盲从者、胆小鬼、易受人摆布的人、缺乏主见或轻易盲从的人”。基督在此托付了彼得这样的牧养责任。

当然,这里的“羊(sheep)”也并不是代表哪一类人,而是代表我们人性普遍软弱中的一个侧面,无疑地,我们所有人的人性中都会有这种盲目跟风的性质,只不过有的人重一点,有的人轻一点而矣,这样就很容易受环境影响,很容易见风使舵。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正因为彼得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当基督这样问他的时候,他太清楚基督在说什么了,基督的每一句问话,他能够懂得基督问话的意思,他非常清楚基督在讲什么,因为基督说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他心坎上了。

以上我们借用彼得的例子说明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些民众叫嚣着要流耶稣的血,喊着“钉他十字架”。其实所有人都有可能这样随大流。

我们再来看上帝给以弗所教会的证言:启2:4-5】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这里说到,上帝的教会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上帝在这里强烈呼求要悔改,否则上帝会“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与其说是上帝挪去你原处的灯台,倒不如说是我们随大流,最后离上帝越来越远,直至叛离上帝的地步。

在如今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环顾我们四周的基督徒,多么容易因某些传言、然后迅速改变对他人的看法和态度啊!我们是不是因他人不同的见解而疏远别人?是不是因别人暂时还不理解而视为异己?是不是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和礼貌?是不是总是按自己的眼光要求别人呢?是不是对他人的一点不足而上纲上线?是不是对一些小事太敏感而耿耿于怀?是不是彼此之间有了间隔、纷争甚至彼此分开?是不是背地里作一些诋毁他人人格的事情?这些有没有在我们身边发生?在坚持真理、劳碌忍耐中却离弃了起初的爱心,这是存在的,这就是不再像耶稣的表现。

起初的爱,是上帝的圣爱,这爱是永不止息、永不改变的。但如今的人与人之间,心里的态度慢慢变了,变得不再理人了、变得冷淡了、变得陌生了、变得反目成仇了。多么熟悉的同工、弟兄姐妹啊,回想一下刚认识的时候、回想刚传福音给人时的情形,回想一起同甘共苦走过来的岁月,现在怎么样了呢?回想一下“起初所行的事”,起初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来给对方也都情愿”。而现在却是怎么待他的呢?

啊,以始终不变的爱心对待别人,如同主对待彼得那样,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往往我们在听到别人的一点传闻就迅速改变了态度,而最能让人感化的正是起初不变的爱心!主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中说:我在七灯台中行走,我右手拿着七星。我对你们的爱永不止息!我一直在这里,我在天上的服务和在地上一样!啊,耶稣的爱永不改变,这就是主给我们的信息!         

所以,弟兄姊妹,我们多么需要引以为戒啊!如果我们现在失去了起初的爱心,那么将来在那样的环境中,就会步那些深受他人影响而盲从的暴民的后尘,就会大声叫嚣着“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这是人性发展的必然趋向,这是可以预见的事实,因为与基督同行共话三年半的彼得都这样,可想而知我们会怎样。

现在,宗教势力和政权联合起来的逼迫、已迫在眉睫;曾经“彼拉多因怕失去势力和权柄,同意将耶稣处死”。同样,将来这样的事情会再次发生。 过去,人们被宗教领袖们所鼓动;现今,这些人也在那里聚集。大家在灵里看见了吗?唯愿我们不在其内!

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一个细节,犹太的宗教领袖们总是习惯性地把人的视线,引到“必须除去耶稣”这个想法上,并且该亚法为这样的想法,还自鸣得意。

【约11:4950】内中有一个人,名叫该亚法,本年作大祭司,对他们说:“你们不知道什么。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

在这里,该亚法主张,即使耶稣是完全无辜的,也必须除掉他,因为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一呼百应,如果让他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势必引起罗马人的忌惮,最终会毁了整个犹太民族。所以他就说,耶稣是否无辜,根本不重要,耶稣的存在对罗马人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对整个国家来说,除去他是最好的办法。

现今也是这样。我们来看《善恶之争39,第7段:安息日的问题已经成为全基督教界斗争的焦点。宗教和政治的权威已经联合起来要强迫人去遵守星期日。那时,少数坚决不肯服从群众之要求的人,便要普遍地成为憎恶和咒骂的目标。有人要鼓动说,对于少数反对教会制度和国家法令的人不应予以宽容,宁可让他们受苦,免得全国陷于混乱和无法律的状态之中。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犹太“治理百姓的”也曾拿这同一个论据来反对基督。那狡猾的该亚法说:“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约11:50)这一个论据要显为非常合理。最后便有命令发出,制裁那些尊第四诫之安息日为圣的人,斥责他们为应受最严厉处分的人,并指定一个期限,让众人在期满之后,得以自由把这些人置于死地。

这就是现今下达死亡令之人的观点,这和当初判处耶稣死刑的死亡令如出一辙。这个观点看起来极其合理,过去这条死亡令判处了耶稣死刑;同样,将来也会置上帝的子民于死地。耶稣的经历和末后上帝的子民的经历竟是惊人的相似!

彼拉多最终签订了死亡令之后,就将耶稣交给众人,然后他们就将耶稣带往髑髅地,并在那里将他钉上十字架。《早期著作》属灵的恩赐 卷一 第104段中有一段话描绘出了这群暴民们的态度:“他们得意叫着,把宝贵的救主带走了

弟兄姊妹,你是否被咆哮、怒吼的暴徒包围过呢?或许我们没有人有过这种经历,但很快就会临到我们身上了。当然,这并不是一幅美好的画面,暴徒愤怒的咆哮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声音。请注意这里的表达:“得意叫着”这样的喊叫声也会在末后重演,这是死亡令执行之前的最后一个场景。

我们来看《善恶之争》第40章,第3段的话:正当成群的恶人狂叫呐喊,讥诮辱骂,声势汹汹地向他们的俘虏猛扑的时候,忽然有一阵浓密的,比午夜更深的黑暗笼罩在地上。随后有一道虹放射着那从上帝宝座而来的荣光,拱在天上,似乎是包围着每一群祈祷的人。那些发怒的群众忽然呆住了。他们的讥诮呐喊声消沉了。他们忘记了自己所要行凶施暴的目标。他们怀着恐惧知祸的心注视着上帝立约的记号,并急欲逃避其压倒一切的光辉这里说到“成群的恶人狂叫呐喊,讥诮辱骂,声势汹汹地向他们的俘虏(我们)猛扑”,所以,我们即将会听到这样的怒吼声。

不过,不同的是:耶稣实实在在地被他们杀害了,而上帝的子民却不会经历真正的死亡。在这一点上,上帝的子民和耶稣的经历并不完全一样。恶人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最终耶稣是实实在在地死了;而上帝的子民恰在死亡临到的千钧一发之际,被拯救。

但是,尽管他们没有经历真正的肉体的死亡,但也几乎经历了耶稣曾经经历的非人的折磨,这种经历,真应验了一句老话:活着比死去更艰难,耶稣最后一句“成了”将他从持续数小时的极度痛苦中解脱了出来。而他们在雅各大患难的日子,所遭受的痛苦远比殉道者的死亡要沉重得多,虽然他们不会死亡,但这是一场远比肉体的死亡更为严峻的试炼和考验。

下面,我们来看看耶稣在十字架上所经受的情形。当然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苦难,这不是我们今天这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但我们之所以提及,主要是因为我们即将在某种程度上要进入耶稣的经验。所以,我们有必要看耶稣被钉十字架时的情形:

当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下面有许多人联合起来嘲笑、戏弄他。【23:35】官长嗤笑他,说:“他救了别人;他若是基督,上帝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兵丁也戏弄他,说:“你若是犹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吧!”这里说到了“官长”。

就连耶稣身边的“强盗”也讥诮他,说:“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路23:39

马可向我们记述说:“路过的人”看到也都加入了辱骂、讥讽基督的行列中。15:29从那里经过的人辱骂他,摇着头,说:“咳!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重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

并且,祭司长和文士也是这样戏弄他,彼此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以色列的王基督,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叫我们看见,就信了。”(可15:30-31这样,对耶稣的侮辱声此起彼伏,他们口中基本只是一句话:“如果你真是基督,为什么不从十字架上下来呢?”然而,耶稣却一言不答。

但在这些无知蒙昧的人看来,基督的沉默,足以证明他们所说的“耶稣并不是上帝的儿子”是真的。但我们都知道,基督在有能力从十字架上下来的情况下,却依然选择被钉,并承受所有的伤痛和羞辱,这足以显明耶稣对人类所存的爱是何等的深,所存的怜悯是何等的大!

同样,上帝的子民将会以相似的方式遭受暴徒愤怒的咆哮和咒诅。请看《早期著作属灵的恩赐 卷一,第334段:对圣徒们来说,那是一个可怕而且极痛苦的时刻。他们夜以继日地呼求上帝拯救。从表面上看来,他们是不可能逃脱的。恶人已经开始夸胜,喊叫说:“你们的上帝为什么不救你们脱离我们的手呢?你们为什么不上去而救自己的命呢?”圣徒们却不听他们,雅各一样,圣徒们正在和上帝较力

这里说到了上帝的子民与基督相似的经历。但是,弟兄姊妹,大家知道吗?那些在十字架周围的人所使用的相同表达,或许能在末后的大危机中帮助到我们,因为耶稣被钉的每一幕,圣灵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思想都被这些画面占据着。我们来看《善恶之争》第39章 第47段:照人的眼光看来,上帝的子民不久必要用自己的血来印证他们的见证,如同先前的殉道者一样。他们自己也开始疑虑,耶和华已把他们交在仇敌手中了。那真是一个令人极其惊惶苦恼的时候。他们昼夜呼求上帝施行拯救。那时,恶人欢喜雀跃,发出讥诮的喊声说:“你们的信心现今在哪里呢?你们若真是上帝的子民,祂为什么不拯救你们脱离我们的手呢?”但那些等候拯救的人却想起耶稣在髑髅地十字架上临死的时候,大祭司和官长如何大声戏弄祂说“祂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祂是以色列的王,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祂。”(太27:42)上帝的子民也要像雅各一样,与上帝摔跤角力。他们的脸上要表露内心的挣扎。各人面若死灰。然而他们仍是不住地恳切祈求。

所以,当我们独自踹酒榨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耶稣正在更大程度地忍受了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这个时候,我们就更加明白了“羔羊无论往哪里去,他们都跟随他”这句话的含义,这样我们的信心反而是更加坚定了。所以,我们在危机中这些类似的经历,反而帮助到了我们。

我们再来看看:当众天使听到祭司和官长们讥笑耶稣说:“你若是基督,为什么不救你自己?”的时候,天使们的反应。《早期著作》属灵的恩赐 卷一,第107段:当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时,一些经过的人辱骂祂,向祂摇头,好像向一位君王鞠躬一样,并对祂说:“祢这拆毁圣殿,三日内要再建起来的,救祢自己吧。祢若是上帝的儿子,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吧。”盘旋在基督钉十字架之地上空的众天使义愤填膺。他们在那里想要前去营救耶稣出来,但是不允许他们这样做。祂使命的目标还没有完成。

大家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鲜血染红了地面,底下的人不断地怂恿他说:“如果你是基督,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这个时候,天使中间起了骚动,他们迫切地想要下去将耶稣从十字架上救下来,然后向全地的人证明:被你们无情地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个人就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但天使长却不允许他们这样做。

同样,不久的将来,在雅各大患难的时候,上帝子民的经历和此时是何等惊人的相似:《早期著作属灵的恩赐 卷一,第313段:在他们开始恳切呼吁之后不久,众天使本于同情,想去解救他们。但有一位身材高大的天使长阻止了他们,说:“上帝的旨意还没有成全。他们必须喝这杯,他们必须受这洗。”

在我看来,这应该是同一群天使,昔日他们想救耶稣,将来也想把上帝的子民从苦境中救出来。但上帝的旨意必须得以成就,末后的子民必须要喝耶稣所喝过的杯、受他曾受过的洗。

还有一件值得我们注意的事,当耶稣进入最深沉、最艰难的经历中的时候,黑暗笼罩了整个髑髅地。

【太27:45-46】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约在申初,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

同样的话在诗篇22篇的开篇也有记载,22:1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为什么远离不救我,不听我唉哼的言语?诗篇22篇记述了耶稣在经历最黑暗的时刻,心中的所思所想。大卫在这里写下了这段预言性的话语,描述了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在经历最黑暗时刻的心理活动,这是一场信心和希望的斗争。耶稣觉得自己似乎被抛弃了,不仅被为之付出一切的人类抛弃,就连全心信赖的上帝似乎也离弃他了,没有中保者,没有人为他代求。这个时候,极大的黑暗笼罩着十字架,也包围着基督的心灵。“这个时候,基督受到黑暗权势的压迫,毫无一线之光照明前途。撒但说基督已落在他的权势之下,说他的势力强过基督,说天父已不认基督,又说基督不再蒙天父的眷爱,就好象他自己一样了。如果祂实在是仍蒙上帝的恩眷,那么祂又何必死呢?上帝不是能救祂免死吗?”(《教会证言卷二》第29 基督的苦难,第35段)

这个时候,基督是如何战胜这场残酷的试炼呢?当一切希望消逝之时,信心和爱给他带来了力量。相信天父的公义,相信天父必爱他为之献上宝贵生命的人类。至于他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他必须单单用信心去战胜。《教会证言卷二29 基督的苦难,第26段:在基督断气痛苦之际,因为上帝从前所给祂爱子的嘉奖与悦纳的保证被取消了,信心及指望就为之战惊摇动。世人的救赎主这时只好凭靠着以前坚固祂的证据,就是祂父曾悦纳祂的劳苦及喜悦祂的工作。耶稣受洗时,天父认证的话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当耶稣登山变像时,天父又重申了一遍。但当无限的黑暗笼罩在十字架上时,没有鸽子降下,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一丝亮光。在祂临死痛苦之时,在祂舍弃其宝贵生命之际,祂只有本着信心靠赖自己素所乐从的父。在祂左右,并没有清楚明亮的希望曙光鼓励祂。四围的一切都是沉闷迫人。在天地一同为之深深惋惜哀悼的骇人幽暗中,救赎主饮尽了那神秘的苦杯,不留余滴。祂甚至放弃了自己将来必可得胜的光明指望及信念,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祢手里”。祂熟悉祂父的品性,及其公正,慈悲,和大爱,因此祂心顺服,把自己交在父的手中。在天变地动的大混乱中,那些惊奇的观众,都听到了这位“髑髅地之人”的断气遗言。(同上)

因此,耶稣是因着信,单单凭着对天父的信赖战胜了黑暗、战胜了撒但,他单单是用信心得胜的。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明白了【启14:12更深一层的含义呢?“圣徒的忍耐就在此;他们是守上帝诫命和有耶稣信心的。”如果我们想持守耶稣的信心,就必须先拥有耶稣的信心。我们必须先明白它,拥有它,才能持守它。

亲爱的弟兄姊妹,让耶稣最终得胜的就是这样的信心。那么,这样的信心,他是什么时候获得的呢?是在髑髅地吗?不是的。他早在拿撒勒、迦百农和犹太地的时候就获得了这样的信心,及至到客西马尼园的时候获得了信心的最高峰。

所以,我们也要日复一日地、在明白上帝对我们的旨意和确信上帝接纳我们的事上获得经验。如果没有这种确切的经验,在大艰难时期就会随波逐流,无法站立。我们必须获得这种经验,当我们被雅各大患难的黑暗所包围的时候,就可以依靠上帝所给予我们的经验。我们将凭信心相信上帝的应许,永不动摇。这样,在没有中保的情况下,我们将会通过末后的大试炼。

是不是有人问:我们必须在没有中保的情况下,通过雅各大患难吗?是的,就像耶稣单单凭着信心战胜了黑暗一样,在雅各大患难中,我们也必须单凭信心而赢得胜利。《善恶之争》第39章,第22段:我们需要一种能以忍受疲劳、迟延和饥饿的信心,来应付那即将临到我们的忧患和痛苦的时期,这种信心纵然经受最惨重的试炼,也不至于衰退。……凡不愿克己,不愿在上帝面前挣扎,不愿恒切求主赐福的人,必一无所得。与上帝“角力”,能体会这一句话的人,真是寥寥无几!……当那说不出来的绝望之感,像浪涛一样猛然冲击祈求上帝的人时,又有几个人能以不屈不挠的信心持住上帝的应许呢?

弟兄姊妹,我们必须明白,耶稣再来迟延的原因,是让我们拥有这样的经验。耶稣再来迟延并不是因为这地上的罪恶还不够泛滥,也不是因为还有什么预言没有应验;在上帝的子民没有预备好之前,什么都不会发生。但是一旦上帝的子民拥有了这样的经验,所有的预言将会快速展开,世界历史将会迅速结束,这是非常明确的。

所以,你、我是整个事件的关键,如果我们拥有了得胜罪恶的经验,那么,握住上帝的应许、依赖上帝的义、领受作见证的能力等经验,将会随之而来,这样,我们就是预备好了回天家。

请记住:那些和耶稣一同得胜的人,必先和他一同受苦;那些在荣耀中和他同行的人,必先和他一同经受羞辱;那些和他同坐宝座的人,必先和他同钉十字架。在十字架之前,必先经历摇筛的试炼和考验;而在考验和试炼之前,必先来到客西马尼园;而在进入客西马尼园之前,必先有长时间的提升品格和祈祷的经验,这样,才能成功地应付这个末后的危机。

目前,上帝所要教导我们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就是接受每日的任务,如果我们乐意接受这些任务,从中将会受益匪浅。可惜的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各自面对自己人生客西马尼的时候,都在极力地逃避、摆脱,甚至将之转移给他人,我们总是逃离这些修直我们品格之路的事。上帝深知我们的本性如此,于是,耶稣就主动地去客西马尼园,从天上获取力量,然后喝下这杯,在此给我们作出了示范、榜样。

我们看到,基督从客西马尼到骷髅地的全过程中,他一直为门徒们着想,宁愿选择牺牲自己,也要保全他人,并且,他始终信赖上帝,所以心甘情愿接受这个苦杯。虽然“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但他仍然继续前往客西马尼。当犹大带着人来抓他的时候,他仍然想激发犹大的天良,打动他的铁石心肠,还想继续感动并引导犹大,他说:“犹大,你用亲嘴的暗号卖人子吗?”无奈犹大对此无动于衷,没有任何表示,犹大已把自己完全地交给撒但了,他此时已经完全进入黑暗之中了。当犹大执意如此的时候,耶稣只是很仁慈怜悯地对他说:“朋友,你来要做的事,就做吧”当彼得拔出刀来的时候,他劝告彼得说:“收刀入鞘吧!因为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当犹太当局的宗教领袖们“必须除去耶稣”的时候,当那些咆哮、怒吼的暴徒得意地喊叫的时候,当那些官长、祭司长和文士,路过的人,甚至强盗,肆无忌惮地嘲笑、戏弄、侮辱、辱骂、讥讽耶稣的时候,他始终沉默、一言不答,他没有半点报复的念头。当苦刑的架子绑上身的时候,他丝毫不抵抗,也没发半句怨言,反而为这些恶待他的人代祷:“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当他进入最深沉、最艰难的时刻,黑暗笼罩了整个髑髅地,在这个恐怖的黑暗中,基督明显被上帝离弃了,然而他仍凭着信心,仰赖他向来所乐意顺从的父,他因信而得了胜。

弟兄姊妹,让我们定睛在耶稣身上吧!看哪,客西马尼园中独自挣扎的上帝的羔羊!看哪,十架上被挂着的上帝的羔羊!看哪,为末后的危机,在预备我们经验的上帝的羔羊!

弟兄姊妹,当我们在“知道临到我们一切事”的时候,你愿意像耶稣一样喝下这杯吗?你愿意每天都喝这杯吗?愿你能坚定地说“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愿你能做到“收刀入鞘!”所以,请不要试图推开或打破这杯,因为握着这杯的是天父的圣手!特别是当现今的立法者不堪承受外界压力而屈服于那些宗教权势和民众的要求,最终签署了我们的死刑判决的时候,愿你也能这样说:“朋友,你要做的事,尽管做吧!”也愿你作第二个司徒反,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更愿你在没有中保的情况下,在雅各大患难中,能始终握住上帝的应许,能凭着单纯的信心而赢得最后的胜利!

惟愿骷髅地之“十字架”能帮助大家!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