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思想】
本章围绕着“再洁净圣殿”这个主题,主要讲述了基督在耶路撒冷圣殿里面显出了君王般的威力和权柄。而基督行使这君王的权利也是为了犹太祭司和百姓的缘故,他为了向他们证明他作为弥赛亚的身份,也是为了证明他的使命是出于上帝、他是仗着上帝的权柄行事。基督这样做就是为了让犹太人正确认识他,也是为了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现状,尤其是那些犹太教会的领导人物。换句话说,基督最后一周做工最主要的对象之一是那些教会的领袖,基督为要唤醒他们,当然还有所有的犹太人,于是就发出最严肃的警告来警戒他们。
当犹太教会的首领们到了对基督的救恩完全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地步,他们的内心就完全污秽了。他们的心对于神圣的事物及其属灵的意义毫无知觉了,他们完全麻木不仁,完全被贪图暴利的心所驱使,所以他们因自私和贪财,心肠已经刚硬如铁石了。所以,对于不领受基督救恩的犹太人,当基督再临到他们的时候,基督对于他们就意味着审判的王来到了。
正如本章所记载的那样:“圣殿的权贵们自己也在作买卖,兑换银钱,全被贪图暴利的心所支配。”(1段)“祭司和官长们一点也感觉不出他们工作的神圣意义。”(2段)“犹太人每逢这些大节期只顾一味残酷地杀生流血。他们不知自卑,不知悔改,……祭司和官长们因自私和贪财,心肠已硬如铁石。……献祭礼节的神圣性在民众眼中大致已被他们破坏。这种情形激起耶稣的义愤。……他们不住地流祭牲的血而无动于衷。”(3段)
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基督骑驴进耶路撒冷,就预示着基督作为王的身份来到,基督不单是作为平安王的身份来到,同时也是作为审判之王的身份来到,这是基督作王的双重身份。当我们不愿意迎接基督为平安之王的时候,基督就自然会以审判之王的身份临到。本章就是在说明当他以审判之王临到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情景。
“民众已经应验了预言,宣布耶稣为以色列的王。他已接受他们的崇敬和君王之位。现在他必须凭这地位行事。他虽然知道,要改革那腐败的祭司制度的努力必归徒然,但这番工作他必须作:必须向那不信他的百姓证明他的使命是出于上帝。”(5段)
本章以基督再洁净圣殿为象征,来说明基督对人心的审判工作。基督为什么要来审判这些犹太人呢?尤其是这些犹太的领袖,他们到了什么样的地步了呢?他们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到了这种地步的呢?基督既要揭露他们内心的状态,又要说明导致他们这种状态的原因,最终是为了唤醒他们,也唤醒民众。这就体现了基督之爱的属性中所交织的公义和怜悯之特性。这就是本章的主题。
围绕着这样的主题,本章先讲到基督洁净圣殿的内容,这是在预示着基督君王般的审判的工作;而基督为什么要来审判这些犹太领袖们和百姓呢?当然尤其是这些领袖们。因为这些犹太的官长们内心已经完全麻木、刚硬了,他们现在的属性状况是完全黑白不分了,他们变得在属灵上麻木不仁,他们以光为暗、以暗为光,他们已经到了可以罔顾事实和真相而遂行撒但作为的地步了。这一点是在他们询问基督是仗着什么权柄行事的事上充分反映出来了。
然后,基督又借着两个比喻继续说明之所以造成他们这种麻木不灵、黑白不分的属灵现状的原因。“两个儿子的比喻”是在说明他们在面对基督的救恩之时,没有选择顺从基督的救恩,而是选择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两个儿子的比喻”讲述了顺从的重要性,这也是将来上帝审判我们的依据。接着,基督又借着“凶恶园户的比喻”进一步说明了他们没有在上帝的事上过荣耀上帝的生活,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基督的救恩,也没有选择降卑自己、克己牺牲,所以他们完全占据了上帝的荣耀,他们没有真正克己牺牲,把应该归给上帝的荣耀却归给了自己。那么,具体应该如何破碎自己、克己牺牲呢?也就是基督接下来所阐明的有关跌碎在房角石上的问题。
当然,按照“四福音合参”的学习,我们知道基督当时在圣殿里面还讲到了第三个比喻,就是“没有穿礼服”的比喻。(注:这里比喻里面的“婚宴”在原文应该都是“婚礼”)王在婚礼上观看宾客,发现有没穿礼服的,这是在说明他们没有基督的属性特征,他们没有获得基督的义。而如何获得基督的义呢?婚礼本身预表着人性与神性的结合。那些已经与基督联合的人,就是与基督在天上的至圣所中举行了婚礼的人,这样的人是与基督的神性联合的人,这样的人是有基督的属性在里面的人,他们穿上了基督属性的义袍。这就是将自我破碎在基督房角石上的结果。当王进来观看宾客的时候,这样的人就是通过审判的人。
所以,这个比喻中王进来观看宾客,这是预表着末时代天上至圣所中的查案审判的内容。而基督在他结束自己在地上的使命之前,再一次进入耶路撒冷圣殿中,进行再洁净圣殿的工作,这是在象征着末后的查案审判的内容,也是过去旧约时代大祭司在大赎罪日所做的工作。这就是说明犹太国的末期到了,对于犹太教会来说,他们的末时代就来到了。
一方面,基督要废除地上的献祭制度,而恢复天上的圣所的时期到了,也就是基督要进入到天上圣所中作中保的时期到了,从那时起,天上圣所的真理亮光会丰富的赐下来。另一方面,基督要在自称作为上帝子民的人中做审判的工作,基督站在圣殿里面,犹太众人的一生似乎在他面前都展开了,就好像案卷在审判案前被展开一样,所有人一生的行动都记录在案。
于是,基督以君王般的威严站在众人面前,两等人在主面前就分开了。对于那些悖逆基督的人,他们惊慌失措、迅速逃离;但是对于那些认识基督、愿意寻求基督的人,基督对他们就是医治和安慰,基督为他们辩护,为他们作中保。
“耶稣锐利的目光再次环视那被亵渎的圣殿庭院。众人都转过来望着他。祭司和官长、法利赛人和外邦人,看见他带着天上君王的威严站在他们面前,都感觉惊恐、畏惧。神性透过人性闪耀出来了,基督身上便显出从未有过的威仪和荣耀。那些靠他站着的人赶紧向人丛里后退。”(6段)“这次他们比以前更惊慌、更快地服从了耶稣的命令。无一人敢质问他仗着什么权柄作这事。祭司和商人都赶着他们的牛羊从耶稣面前逃跑了。”(7段)这是那些悖逆之人面对审判的情景。
“但是还有许多人从逃跑的人丛中挤过去,热切地要到主面前,因为他是他们的唯一希望。当众人从圣殿里逃走时,也有不少人留在那里。现在那些新来的人和他们聚在一起。于是圣殿院内挤满了患病和垂死的人,耶稣就再次为他们服务。”(8段)“他们悄悄地回到圣殿里,只听见男女老幼同声赞美上帝。他们进了院子,一望到那奇妙的景象就目瞪口呆,止步不前。他们看见病人得了痊愈,瞎子重见光明,聋子得以听见,瘸子乐得直蹦。而最欢腾的还是一班孩子们。耶稣医好了他们的疾病,把他们抱在怀里;他们连连与他亲嘴来表示亲热,而且有些孩子正当他教训人时,在他怀里睡着了。如今这些孩子快乐地赞美他。”(9段)这是那些敬畏主的人面对审判的情景。
所以,接下来基督所讲的比喻就是在说明他之所以这样审判的原因,那些悖逆他的人、被定为不义的人,他们一生的记录是什么呢?造成他们不义的原因是什么呢?他这么做,一方面是在揭露他们的罪恶,说明他这样做是公义的;另一方面是在向人说明应该如何做才不会重蹈犹太人的覆辙。所以,基督在圣殿最后的时间所做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揭露犹太领袖的罪恶,另一方面在告诫人们应该如何行。
所以,基督再洁净圣殿的内容,既是在宣告他使命的结束,又是在宣告地上献祭制度即将结束;既是在说明对犹太教会最后的审判,也是在象征着末时代的查案审判;既是在揭露犹太人的罪恶本质,又是在向人说明应该如何做才能不重蹈覆辙,也就是如何做才能洁净自己的内心,这也就是基督的使命。基督在这最后的时刻,仍然不忘记他洁净人内心的使命。
所以,基督初来犹太地传道时第一次洁净圣殿的工作,与基督末次上耶路撒冷第二次洁净圣殿的工作是相连的。基督第一次洁净圣殿宣告了他的使命,以及开始了他在地上的工作。他的使命是要人借着他的救恩完成洁净内心的工作,但是那些拒绝他救恩的人,最终内心会越来越刚硬,越来越顽梗,就像犹太祭司和官长们最后的处境一样。当基督末次上耶路撒冷进入圣殿之时,圣殿污秽的情景比三年前更严重,这就在预示着人心污秽的现状比三年前更甚。所以,这样的状况已经无法再挽回,几乎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审判的工作必然来临。
基督再洁净圣殿是在基督最后一周的第二日,而他在圣殿里面回答祭司询问他仗着什么权柄的问题,以及他讲的三个比喻都是在第三日。所以,基督第一日宣布他为王,第二日就做了王所要做的工作,第三日就向人说明王为什么要这么做。但实际上,基督第二日和第三日未到圣殿之前,这两天早上,在他们去耶路撒冷的路上,分别发生了一件事情。第二日早晨基督看见没有结果子的无花果树,于是就咒诅无花果树;第三日早晨基督与门徒看到被咒诅的无花果树枯干了。
这两样事情实际上分别与当天基督在圣殿的工作是相比照的内容。基督有意这么做,就是为了使我们更加清楚他在圣殿里面所做事情的意义。具体我们来看看:
第二日早晨基督看见无花果树没有果子,就咒诅无花果树;然后他到圣殿里面看见圣殿里面污秽的情景,看到祭司和长老们自私和贪婪的内心,他就进行了审判的工作,就是洁净的工作。这是相对应的内容。基督之所以咒诅无花果树,是因为他在之前,同样在比喻中为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做过代求,请求说“今年且留着”,但是无花果树仍然没有结果子,所以咒诅才临到。同样,基督已经为犹太教会做了三年的工作,但是他们仍然执迷不悟,比以前更严重,所以审判才临到。
第三日早晨基督看见无花果树从根部都枯干了,然后他到圣殿里面回答祭司的提问,并讲述了三个比喻。无花果树被咒诅的结果是枯干了,实际上这是无花果树长期不结果子的自然结果。正如犹太祭司和长老们之所以到如此黑暗、昧着良心的地步,也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犯罪作恶的结果,他们从“根部”就败坏了,也就是他们的本性已经败坏到极点,他们在这样的本性基础之上所行所想的一切都是罪恶污秽的。具体的内容在三个比喻中向我们说明了。
我们接下来具体看一下基督第三日在圣殿里的主要内容。这也就是本章第二部分(12-40段)的内容。本部分可以分为四小段:12-17段,讲述了祭司对基督有关权柄问题的提问;18-22段,讲述了两个儿子的比喻;23-26段,讲述了凶恶园户的比喻;27-40段,讲述了房角石的问题。
第一小段(12-17段),祭司向基督提问关于权柄的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了基督作为弥赛亚的身份;另一方面说明了犹太祭司虽然明知道基督的身份,一切证据都已经摆在他们面前,但是他们还是不愿意承认,他们消灭了圣灵在他们心里的感动,于是他们的心完全刚硬黑暗了,已经光暗不分了。这是在证明他们里面属灵黑暗的事实。而基督以施洗约翰的事向他们反问,也是在向他们说明他们拒绝了施洗约翰的信息,也就预示着他们也会拒绝基督的信息,那么他们就不会再进一步通过基督的十字架,他们也就与五旬节天上圣所的信息无份了。
第二小段(18-22段),基督所讲有关两个儿子的比喻,大儿子象征着表面上犯罪作恶、罪大恶极的税吏和妓女,但是当施洗约翰的信息传来的时候,他们都表示认罪悔改了,并且接受了约翰的洗礼;但是小儿子却代表那些犹太教会的领导人物,他们却没有接受施洗约翰的信息,他们也没有生出悔改的心与他们相称的果子,他们也没有接受约翰的洗礼。这就表明他们没有顺从基督的呼召,他们在走向基督的第一步上就出问题了。所以,这个比喻说明了顺从的重要性,这也是基督审判的标准。
第三小段(23-26段),讲述了凶恶园户的比喻,这个比喻最主要说明了那些作为上帝真理管家的人,本来是从上帝所托要保管真理,并且要按照上帝的诫命生活,要将一切的荣耀都归给主,因为我们一切都是从主所领受的。在园主要来收果子的时候,园户理当将自己的本分献上,将当归给上帝的物都归给上帝,但是他竟然拒绝了上帝的要求。这说明他不愿意履行自己的本分,他不愿意付出牺牲和代价,他不愿意克己牺牲,这就是将上帝的物占为己有了。这样的生活显明他的内心没有改变,他没有在生活中与基督联合,使自己的内心获得基督的属性而改变,这样的人是不能荣耀上帝的,所以他也不能顺从上帝。
所以,这个比喻讲述了顺从上帝的内在源动力,上帝对我们内在的要求是什么。换句话说,假如我们没有接受施洗约翰的信息,也不会在基督的信息中得到帮助,他们也不会看到自己与基督的关系,他们也就不会与基督联合,也就不会获得真正的改变。
第四小段(27-40段),基督基于园户的比喻,进一步讲述了如何才能做到克己牺牲呢?基督就是房角石所象征的,而这块石头是试验过的石头,是稳固的根基,“全世界的人类尽可以把他们的重担和忧患放在其上,它足能担当一切。他们尽可以放心地在其上进行建造。基督是“试验过的石头”,凡信靠他的人,他总不使他们失望。他已经受各种考验。他已承受了亚当的罪担和他子子孙孙的罪担,不仅得胜了那恶者的权势,并且得胜有余。每个悔改的罪人放在他身上的重担,他都肩负起来了。有罪的人在基督里得了拯救。他是稳固的根基,凡倚靠他的有绝对的安全。”(33段)
但是一般的人却只看到基督卑微的外表就拒绝基督,他们没有认识基督内在的属性,也没有认识基督经得起试验的属灵经验。所以他们就不信基督,也不接受基督的救恩,于是基督对于他们就是一块跌人的磐石。
但是基督对于那些信靠他的人成为了房角的可靠基石。这样的人就会获得“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太21:44】的经验,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愿意信靠基督与基督联合,而在基督里面屈服的经验,这样的人因为破碎自我在基督里面,就与基督紧密相连了,这就是与基督联合的经验。
正如本章所讲的那样:“对相信的人,基督是稳固的根基。这些人就是跌在磐石上而且跌碎的。这就是归顺基督并相信他的人所必有的经验。跌在磐石上而且跌碎,就是放弃自以为义的心,而存着小孩子般的谦卑来到基督面前,悔改我们的过犯,并且相信他赦罪之爱。”(36段)“藉着与活基石基督相联合,凡在这根基上建造的人,也就成了活石。许多人想靠自己的努力来斧削、琢磨、装饰自己,但因为没有与基督联合,就不能成为“活石”。没有这种联合,就没有人能得救。若没有基督的生命在我们里面,我们就经不起试探的风暴。”(37段)因为基督里面有着美好的属性,所以他是活石,如果我们在基督里面获得基督的属性,我们也就成为了“活石”。
“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太21:44】这是什么意思呢?那些拒绝基督的人,不久就要看见他们的圣城和国家全被毁灭了。他们的荣耀就要消失,正如灰尘被风吹散一样。而那使犹太人灭亡的是什么呢?就是那块磐石。如果他们建造在其上,他们原是可以得到安全的。他们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藐视上帝的良善,拒绝他的公义,轻视他的怜爱。人自处于敌对上帝的立场,以致本来足以拯救他们的,倒转而把他们毁灭了。上帝预定赐他们生命的事,反而使他们死亡了。犹太人钉死基督同耶路撒冷的毁灭有直接的关系。在髑髅地流的血既归到他们身上,其分量之重,足以使他们今生来生永远陷在灭亡的深渊之中。
在那最后的大日也必如此。当审判临到那些拒绝上帝恩典之人时,他们所弃绝的磐石基督,倒要向他们显现为一座报应的大山。他脸上的荣光,对义人是生命,对恶人却是烈火。罪人之所以灭亡,乃是因为拒绝了上帝的慈爱,藐视了他的恩典。
这个比喻就是为了使犹太人重新认识基督及他的使命,并让他们看到他们遭受审判的原因。当他们拒绝施洗约翰的信息,就得不到基督信息的帮助,他们就进一步不能通过基督十字架的考验。
【大纲结构】
第一部分(1-11):讲述了基督最后一周在第二日末次来到耶路撒冷、再洁净圣殿的内容。
第二部分(12-40):讲述了基督在最后一周的第三日回答犹太祭司的提问,以及基督讲述三个比喻来说明犹太人遭受审判的原因,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属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