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思想】
本章围绕着“救主的邀请”这个主题,主要讲述了救主基督邀请我们来到他那里得安息的方法、步骤和经验。我们需要清楚的是,来到救主面前得安息的经验就是因信称义的经验。所以,本章的内容就是在以另一种方式来教导我们有关因信称义的方法和经验,通过我们正确的理解其中的核心经文,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更深刻的学习这种经验。
结合基督第二次巡回加利利的主题,我们可以知道第二次巡回加利利,基督最主要教导门徒的是有关进入天国的经验,或者是天国在人心里面建立的经验,这个就是因信称义的经验。换句话说,我们如何解决罪的问题,如何解决人性的软弱,如何获得基督义的属性,如何因信称义,这其中的经验是什么。这就是基督第二次巡回加利利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看到本章正是在全面的阐述有关因信称义的内容,特别是关于如何获得基督的属性这样的内容,就是如何过圣化的生活。
本章内容所依据的主题经文是《马太福音》第11章28-30节。理解本章内容的关键,就是要理解《马太福音》11章28-30节的经文。所以,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担重担”?什么是“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什么是“负基督的轭”?什么是“学基督的样式”?什么是“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为什么说基督的轭是容易的?这是我们理解本章内容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思考基督所说的:“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这个经文的意义和经验。什么是“重担”呢?就是我们的罪担,这是对我们来说最重的重担(5段)。然后,其它一切的担子都是因为我们罪的缘故所导致的。也就是说,我们一切的忧虑、悲伤、愁绪、心灵的空虚、怀疑和恐惧、意志的困窘,这些都是罪所带来的结果,这些是罪所附加给我们的。
具体来说,这个“罪担”是指什么呢?
一方面是指我们已犯的罪带给我们的罪责感,因为我们对罪的性质认识的越深,我们就越会感受到圣灵通过良心对我们的责备,使我们觉悟我们的罪,使我们认识的更深,使我们产生对罪的恨恶之心。这样,我们就会感受到罪就像是沉重的担子一样压迫着我们,我们就会感受到我们自身无法承担起这个罪,我们就会获得认罪的经验,我们就会来到主面前向主屈服,谦卑的承认自己的罪,求得主的赦免和帮助。
另一方面,罪担也是指我们对罪的本性的认识,也就是对我们人性软弱性的认识。我们对自己所犯的罪有了认识的同时,我们对自身的本性的软弱也会逐渐有了认识,因为我们感受到自身没有能力悔改这个罪,我们自身也没有能力不犯罪,我们越是想去努力“行善”的时候,我们就越会感受到我们无力做到,我们总是面对失败,这就是我们自身的性质。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受到太“苦”了,我们就会感受到这个沉重的担子,把我们牵拉着、捆绑着,使我们无法自拔。一直被人性的软弱牵拉着的人,他们的生活就会时刻处在忧伤和痛苦之中。就像《罗马书》第7章的经验一样,那个人最后要发出痛苦的呐喊。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重担”。
实际上,世上所有的人都面临着这个罪的重担,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体会和感受。所以,救主邀请和呼召所有的人,所有劳苦担重担的人到他那里得安息,因为所有的人都需要一位救主来得到救赎,耶稣是天下人间唯一的一位救主。这也就是“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这个经文第一方面的意思。
但是,这个经文还有另一方面的意思,那就是:凡是真正认识到我们自身所担的重担的人,凡是认识到自身已犯罪的性质的人,凡是真实的愿意抛弃罪的人;凡是真正认识和感悟到我们人性软弱的人,我们就会谦卑下来,感受到自己的需要,看到自己需要一位救主。于是,我们就会来到救主基督面前,我们就会向他认罪悔改,求得他的饶恕和怜悯。这样,基督就会赦免我们的罪,也会加给我们得胜人性软弱的力量,我们就会从罪的罪责感中得到释放,我们就会从人性的罪的势力中得到释放,我们就会得到“安息”。
所以,这节经文就是在说明因信称义经验的第一步,也就是我们来到基督面前的第一步,也就是说我们获得了重生、悔改、称义的经验。这样的经验,基督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安息”的经验。所以,“得安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从罪的重担中得到了释放,就是我们有了称义的经验。很明显,“得安息”的经验与“担重担”的经验是两个相反的经验。
我们要说明的是《马太福音》11章28节的“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与29节的“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是两种稍微不同的经验。在原文中,这两处“安息”这个词用的是不同的词汇,28节的“得安息”有着“稍事休息”、“间歇”等暂时的意思;而且在英文中28节的“得安息”,是指基督给我们的安息。这也就很清楚了,使我们知道使我们称义的经验,是基督所赐给我们的;就是我们还没有行义的经验,但是我们这个时候真诚悔改了,基督就算我们是一个新人了,算我们为义了,于是就赦免我们的罪,称我们为义。这就是基督说的“我就使你们得安息”的意思,这是称义阶段的经验。
但是,29节的“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在英文中是指你们就会“找到”或“发现”安息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心里面就会有“安息”的经验实实在在的成就在里面,我们就会实实在在的获得基督的属性,基督的义就会实在的培植在我们里面,我们就会发现、就会看到有这样的性质在里面了。这是指我们“成圣”的义,我们实在的有了这样义的经验,我们真实的体验、感受过了。所以,这29节的经验是指圣化阶段直到成圣阶段的经验。
在《给青年人的信息》第5章中有这样的话语:“上帝呼召那些愿意与祂同工的人。人性与基督联合,就会变得纯洁真诚。基督会提供效能,使人成为向善的力量。诚实正直是属于上帝的性情。凡拥有这些性情的人,就具有战无不胜的力量。
……使我们称义的义,是主归于(imputed算给)我们的;使我们成圣的义,是主授予(imparted传授给)我们的。前者是我们进入天国的权利,后者是我们进入天国的资格。”这里说到称义的义是主“归于”我们的,在英文中,“归于”这个词是“算”的意思,就是我们刚才所解释的。这义是主的,我们没有,但是因着我们真诚的悔改,主就将他的义赐给了我们,使我们被称为义,这个就算是我们的了。就相当于我们从朋友那里获得了一批资助金,或者是我们做生意的铺底金,这是别人给我们的,我们自身还没有赚钱的经验。
同样,我们虽然因信认罪、悔改有了称义的经验,但是这个所得到的“义”是我们的朋友赐给我们的,我们自身还没有义的体验,我们只是开始接受了义,有了一个义的开端,但还没有深切体会这个义的经验究竟是怎样的,还不能获得义的感受。所以,有了这个铺底金之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去赚钱,就是要去经历福音,以便获得更多义的经验,去体会这个义,运用这个义,揣摩这个义,就能获得更多的义。这就是过圣化、持守义的生活的经验。
这里也说到使我们成圣的义是主“授予”我们的,在英文中这个词是指“传授”的意思,就是从主那里实实在在的传给我们、授予我们,使我们不仅有了义的开端,也使我们有了义的实质。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去运用、体验这个义的属性了,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何为义,如何在生活中表现这个义,面对不同的情况,如何以义的心去处理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获得义的经验。这个时候我可以说我实在的获得了义的经验,有了更多对义的认识和体验。基督义的属性在我们里面化成了我们的思想、情感和习惯,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这样的经验是基督住在我们里面成就的,就是从主那里来的属性进到我们里面、培植在我们里面的,这就是从主那里传授给我们的意思。
所以,称义的“义”和成圣的“义”,这两者在经验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我们成为义的开端,就像一颗小树刚种在土里面,还不是很稳固;而后者是我们有了稳固的经验,不再轻易地摇动了。虽然字面上都是“义”,但是两者的经验是截然不同的。同样,虽然《马太福音》11章28节和29节都说到“安息”,但是两处经文所要表达的经验是不同的。28节表达的是称义的经验,29节表达的是成圣的经验。那么,我们如何成圣呢?我们来具体看29节的经文。
基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我们最重要的要正确理解这节经文的意思。结合《历代愿望》本章我们所学习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准确的理解这节经文的意义。
首先,基督教导我们要认识到他“心里柔和谦卑”的属性,就是先要让我们认识到他的属性,也要我们正确理解“柔和谦卑”的意思。什么是“柔和谦卑”呢?就是能够舍己,能够放下自我的经验。我们在遇到冲突的时候,人性的软弱就会使我们凭血气为自己争战,因为人性的软弱有一颗专爱自己的心。那么,相反的,如果在冲突临到的时候,我们弃掉那专爱自我的心,我们能够放下自我,能够舍己,这就是“柔和谦卑”的表现。这就是救主基督的内心,这就是他的生涯。我们称这样的属性叫“义的属性”,救主邀请我们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
第二,基督也邀请我们当负他的轭。那么,什么是基督的轭呢?什么是负基督的轭呢?我们结合《历代愿望》第34章的内容来理解。在第7段有这样的话语:“轭是服务的工具。牛负轭,为了作工;它也必须用轭,作工才有成效。”这里说“轭”是服务的工具,是让我们的服务工作更加有成效的工具。那么,请大家思考什么是使我们服务更加有成效的工具呢?就是基督的爱,就是基督爱和义的属性,我们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属性,才能学会舍己牺牲,才能甘心乐意的把自己放下为别人服务,然后,我们的服务工作才会有成效。所以,这使我们服务的“轭”是指什么呢?就是基督爱的属性。
接着我们来看第8段:“为服务而负的轭,乃是上帝神圣的律法。上帝伟大之爱的律法,就是先在伊甸园启示,后在西奈山颁布,而今新约时代写在心版上的律法,它使为主作工的人顺服上帝的旨意。”这里又说这“轭”是指上帝的律法,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上帝的爱是有原则的,是符合上帝律法的要求的,不是随心所欲的情感。所以,上帝的律法是爱的律法,上帝的律法彰显了上帝爱的属性,使我们甘愿为他人的益处而牺牲自己。
继续来看:“我们若随心所欲,照着自己的意思行事,势必归入撒但的队伍,养成他的性情。因此上帝把我们圈在他的旨意之内。他的旨意是崇高的、尊贵的、令人向上的。他要我们耐心而审慎地负起服务的责任。基督自己在肉身上负过服务的轭。他说:‘我的上帝啊!我乐意照你的旨意行,你的律法在我心里。’(诗40:8)‘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约6:38)”所以,这“轭”是基督的属性,使我们甘愿顺服上帝的旨意,不要按自己的意思去行,而是按照上帝的旨意去行。我们总是习惯于去顺服上帝的旨意,我们就会形成他的性情,我们就会获得他的属性。
最后我们来看:“耶稣到地上来舍身受苦,是因为他爱上帝,热心求上帝的荣耀,也是因他怜爱堕落的人类。这是他人生的原动力,他劝我们也要恪守这个原则。”这里说到基督舍身受苦,因为他爱上帝和人类,所以基督舍身受苦为要顺服上帝的旨意,不按自己的意思行。这就是基督一生的宗旨,也是他一生服务、舍己的原动力。舍己之爱成了他人生的原则,这就是基督爱的属性。
所以,什么是基督的轭呢?就是基督的属性,就是基督爱的属性,那是他心里柔和谦卑的具体说明和表现。所以,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负基督的轭,我们需要接受基督那样的属性,我们需要接受基督的恩典浇灌在我们里面,我们需要圣灵将基督的属性浇灌在我们里面,使我们与基督联合,使我们的人性与基督的属性联合,这样我们就会获得得胜人性软弱的力量,就会克服一切的自我,以便成就舍己的人生。
那么,相反的,我们如果不负基督的轭,我们就会被自身奴役我们的轭所捆绑。在第9段中提到了这样的经验:“我们的主希望他们卸下这奴役他们的轭,来接受他所负过的轭。”那么,奴役我们的轭是什么呢?正好与基督的轭相反,那就是我们自身人性的软弱,就是我们罪的本性。我们罪的本性中有一种罪的势力,就像一根无形的绳子在牵拉着我们,使我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这人性罪的势力在我们里面总是牵引我们去犯罪,总是怂恿我们人性的欲望,使我们随从这欲望追求肉体和世界所喜好的。正如第9段所说的那样,就是“想达到世俗的标准,就劳累烦躁,精神痛苦。他们选择了世俗的工作,接受了世俗的忧虑,染上了世俗的作风。于是他们的品格受了损害,人生多了苦恼。他们又因为要满足自私的野心和世俗的欲望,竟不惜违背良心,为自己加添悔恨的重担。那种不间断的忧虑,简直把他们一生的精力消耗殆尽。”所以,救主让我们负他的轭,就是要“先求上帝的国和他的义”,这就是基督的轭。
第三,我们如何负基督的轭呢?就是要学基督的样式。那么,基督的样式是什么呢?就是他柔和谦卑的样式,就是他那样的属性。那我们如何学基督的样式呢?就是要持续不断地坚守在基督里面,使我们紧紧与基督联合。我们经常在他里面不断地关注他、瞻仰他、默想他、与他沟通,这样他的属性才能潜移默化的被浇灌在我们心里,我们的思想、情感、爱好、习惯才能相应的被他的属性所改变。这就是我们学习基督的方法,因为人心的一个规律是:你总是关注什么,就会成为什么。你总是关注什么,就会被什么所同化。就好像我们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我们就会被他所影响一样,这就是学习的方法。
所以,我们当如何负基督的轭呢?就是通过与基督同工,把基督时常放在眼前,以基督为始、为终、为至善。当我们去服务的时候,我们就要与基督连结、与基督沟通、向他祷告求帮助、求智慧;在我们做工的时候,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时候,在为他人服务的时候,我们需要想基督会怎么做,这个时候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有基督服务的画面出现,这就是我们负基督的轭实际的方法和经验。
正如第10段所讲的那样:“我们必须进基督的学校,学他柔和谦卑的样式。救赎之道,就是训练人进入天国的课程。这训练能令人认识基督,摆脱在黑暗之君的学校里所学到的思想、习惯和行为。”这就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在基督的学校中,与基督交往的经验和结果。
第11段说到:“他们不把身心完全献给上帝,惟恐奉献之后,所牵连的责任太多了。然而他们若不这样献身,就必得不到平安。”所以,我们必须完全献身,才能完全与基督联合,才能以基督为始、为终、为至善,才能负基督的轭。在做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能坚定的依靠基督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要清楚地明白:“我们工作的价值,是根据圣灵浇灌的多少而决定的。信靠上帝促使我们的意志更圣洁。这样,我们就能在忍耐中保全我们的心灵。”
这就是《马太福音》11章第29节经文的含义。简单的来说,向我们说明了我们如何过圣化的生活、走向成圣的经验。最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心里充满了基督的属性,我们从人性捆绑的势力中得到释放了,这就是得享安息了。
那么,“得享安息”的人,最终会有怎样的体验呢?就是《马太福音》11章30节的经验:“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为什么呢?《历代愿望》34章13段中说到:“把轭放在牛身上,是要帮助它进行工作,减轻它的重负。基督的轭也是如此。当我们的意志完全符合上帝的旨意,并用他的恩赐造福人类时,我们就会发觉人生的担子是轻省的。凡遵照上帝的诫命去行的人,就是与基督同行的人,他的内心就在基督的爱中得享安息了。”轭在牛身上最主要的作用是要减轻它的重负,这也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如果有基督的属性在心中,我们就会在任何环境里面都有信心、有力量,即便是面对艰难处境我们也能积极应对、轻松解决。
这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经验是在教导我们如何在基督里面得安息的经验,就是圣灵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才能为我们做工,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这就是本章的主题。
【大纲结构】
第一部分(1-6):简要的讲述了救主邀请我们得安息以及得安息的方法。换句话说,这简要说明了我们来到主面前得安息的方法和经验。通过提述【太11:28-30】的经文,使我们全面的认识到了因信称义的实在经验。从“担重担”到“得安息”,再从“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到“得享安息”,这全面的概括了一下因信称义两个阶段的经验。28节讲述的是第一阶段的经验,即“称义”的经验;29节讲述的是第二阶段的经验,即从“圣化”走向“成圣”的经验。
第二部分(7-15):承接第一部分的内容,具体向我们讲述了如何“得享安息”的经验,就是如何从“圣化”走向“成圣”的经验。在这里具体要我们理解的是何为“负基督的轭”?何为“学基督的样式”这样的内容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