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慈善

4 月 5, 2023


【主题思想】

本章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说明了人性的另一个软弱,那就是自私的个性。前面的两章讲述了人性的三大基本软弱:放纵食欲、任意妄为、贪爱世界,这些人性的软弱也构成了对我们时常的试探。我们细观这三大软弱的本质,就会看到有一条共同的线索贯穿在三者其中,那就是自私。我们放纵食欲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这是自私;我们任意妄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也是自私;我们贪爱世界就是为了满足自己肉体物质的或其他方面的欲望,这也同样是自私。所以,本章在论述了人性的三大软弱之后,进一步论述了统管人性软弱的一个核心本质,那就是自私。

本章虽然涉及到人性软弱的自私精神,但是本章并没有剖析这种精神,而是告诉我们应该培养真正的慈善,才能解决人性的自私精神。换句话说,如果要解决人性的种种软弱,特别是自私的精神,就需要从基督那里分享基督的属性——真正的慈善——才能成就。这就是本章的主题。

本章围绕着“真正的慈善”主要论述了以下几点:第一,什么是真正的慈善?第二,如何培养真正的慈善?或者是如何遵守诫命?第三,真正慈善的精神具体包含哪些属灵的特质?第四,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人性的自私会表现在哪些方面,或者是自私会导致什么局面?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培养慈善的精神,我们将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

第一,什么是真正的慈善?

自私精神是与真正的慈善相对的,真正的慈善只有从基督而来,那是基督的精神属性特征,基督的精神是舍己的精神,而舍己的精神就是爱的精神。所以,真正的慈善是上帝爱的舍己精神,我们只有从基督那里才能获得这种爱的舍己精神。

而只有带着基督爱的精神的人,才能遵守上帝的诫命。所以,爱的精神就是诫命的精神。而诫命的精神是指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这是律法的原则,也是诫命的精神。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精神去引导人的时候,就会把人带到真理里面。所以,这就是因信称义的真理的精神。

由此可以看来,我们在实行真理的经验中,如果想要按照真理生活,就要遵守上帝的诫命。但是,我们在遵守诫命的时候,要首先对于诫命的精神有正确的认识。当我们细看十条诫命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前四条是我们认识上帝的基础,我们通过前四条诫命会认识上帝是怎样的一位,让我们对上帝的观念能够处在正确的框架内,不会轻易偏离左右。而这样的一位上帝却如此俯身与我们说话,这就是舍己的精神,这就是爱的精神,所以,我们就会认识上帝的爱,被这样的爱所吸引,被这样的爱所感染,我们也愿意被这样的爱的精神所栽培。

当我们再看后六条诫命的时候,我们就会认识我们人性的种种软弱,也会看到因着我们随从人性的种种软弱导致罪恶在世上泛滥。我们会对自己有所认识,对罪也有所认识。因为上帝圣洁爱的光照,我们会看到这些都是人性的自私所造成的,我们与上帝的舍己对比,我们真的没有义,我们充满的是自私的污秽不洁。所以,我们多么痛心于人性的软弱和人心的罪恶,于是我们真的不愿意再这么做了。我们想舍掉自己的自私,就是不愿意再去忘恩负义、违背父母了;不愿意再去放纵人性的食欲和情欲了;不愿意再去自私的索取别人的财物了;不愿意再去贪恋别人的性命和一切了;不愿意再去伤害人了。所以,那些“当……”、“不可……”的那些条目,就是一种立志抵挡的意思,就是我们从内心中就带着对那些罪恶和人性软弱的抵制的情绪,我们表示厌恶。

所以,后六条诫命就是在教导我们要学习抗拒人性的种种软弱,抗拒人性的自私;而前四条诫命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在我们里面培植基督的属性,就是爱的舍己的属性精神,让基督的爱的舍己精神统治我们的内心,帮助除掉我们人性中的自私精神。所以,十条诫命本身就是在教导我们因信称义的真理精神和经验,它本身就是在教导我们应该如何遵守上帝的诫命。

所以,真正的慈善表现在基督里面,也表现在诫命之中。真正的慈善就是基督的舍己精神,也是诫命的精神和律法的原则,也是因信称义的精义。

第二,如何培养真正的慈善?或者是如何遵守诫命?

由以上的观点可以看到,诫命本身就包含着一种爱的精神在里面,每一条诫命都是在对上帝爱的渴慕和感恩、对自己人性的软弱自私的恨恶、对所造成罪恶的痛恨、对处在相同人性软弱中的人的同情、怜悯、关怀、理解和饶恕、对为要拯救灵魂的责任之中去遵守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正在犯这条诫命或者是正在这个方面的软弱中挣扎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要抓住上帝,顺着这条金线痛彻觉悟人性在这方面的软弱性,看到我们随从这个软弱去行所带来的危害,感受到我们真的不能这么做,如果这样做将会造成使人对上帝的误解,将会造成对人的伤害,并且会带给自己属灵的创伤,永远无法抹除。这样,我们钢铁般的人性就会被软化下来,我们随从本性去行的那股冲动劲儿就会失去它的欲望和力度,就会在默想上帝、呼求上帝舍己的爱的精神中被制伏。

在这样的经历中,我们实际上就是带着对上帝的感恩、对人的爱和饶恕、为了保持一种和睦的精神,来对抗人性的软弱,这样,我们就可以满足诫命的要求了,就可以遵守诫命了,就没有去犯这个罪,这就是得胜,这就是真理的精神。

有过这样经历的人,如果遇到别的人在相同的软弱中,或者是不同的软弱中,正在挣扎或者是跌倒了,我们就能同情他们,我们就能给与他们帮助,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能给与关怀,也给与饶恕和怜悯,带着一种和谐的精神去指出这样做的结果,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行,也鼓励他们不要灰心,不要他们陷入绝望。因为我们带着信任的眼光去看待他、等候他,相信他同样的是不愿这么做,他也会在事后后悔,他心里也会有无比的痛苦和黑暗。这就是以最好的立场来说明别人的动机,这样给与信任,他才会有重新得力、战胜人性软弱的愿望和动力。这就是遵守诫命的精神,这也是对待人的精神,这就是真正的慈善。这就是我们领受了真理,在遵守诫命的时候应该理解的。

第三,真正慈善的精神具体包含哪些属灵的特质

本章在对F姐妹和弟兄的劝勉中,具体的提到了几点,那就是要培养同情心、仁爱心、关怀的心、宽大为怀的精神、和谐的精神、饶恕的精神等。这些如果都被基督的灵圣化,就都是真正慈善的精神,也是发源于基督的属性,爱的属性。具体来说真正慈善的精神具体的表现是:

(1)你应该培养仁爱心和人性的同情心,这会使你与基督的精神相和谐。这是我们本性的一种品质,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人类的同情心既与爱心和慈善相调和,再被耶稣的灵所圣化,它就是一股能产生伟大善行的力量。

那些真正爱人如己的人,了解自己的责任和受苦人类对他们的要求,且在自己每日的生活中实行上帝律法的原则。何时上帝律法的拥护者们将自己的脚稳稳地踏在律法的原则上,表明他们不仅仅在名义上忠诚,在内心也是忠诚的,在自己每日的生活中实行上帝诫命的精神,且向人施行真正的仁爱心,他们就会拥有道德的能力去感动世界。

我们都应培养一种和蔼可亲的性情,且使我们自己服从良心的支配。真理的精神使将真理接到心中的人变得更好。

(2)更多想着关怀别人,宽大为怀,你们的心灵就会得到更大的福气。应当认同受苦的人类,使别人的需要成为我们自己的考虑事项。

上帝要求我们都做自我牺牲的工人。真理的每一部分都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实际的应用。

心灵的状况与身体系统的健康有很大的关系。人如果感到自己在行善并因给别人带来幸福而满足,他的心就会快乐自在。这种快乐会对整个身体产生作用,造成更好的血液循环和全身的协调。

应该在自己的家里实行仁慈,温柔地对我们的孩子讲话,亲切地对待他,不要因一点小错就责备他,免得他因我们不断挑毛病而变得刚硬起来。

应当培养基督的慈爱和恒久忍耐。需要软化自己的心,且被基督的灵充满,以便我们生活在快乐仁爱的气氛中,也帮助我们周围的人健康幸福。

(3)当尽力与弟兄姊妹和睦。应当舍弃自己的精神,而代之以亲爱救主的精神。

应该追求更加和谐的品格。应将自我钉死,且使全人都顺服主。温和的处置,柔和的应答,以及悦耳的言辞,比严厉暴躁更足以使人改良并拯救人。温柔的精神,文雅动人的举止,可以挽救犯错的人,并且遮掩许多的罪。

你也当受饶恕的精神驱使,对四围之人的每一善良的目的和行动,予以应得的信任。要对你的丈夫、你的孩子、你的姐妹和凡与你交往的人说称赞的话。

许多人可以在宗教信仰中团结一致。尽管他们对今生事物的意见、习惯,及兴味未必尽同;但他们如果有基督的爱在心中燃烧,彼此仰望那同一的天国为其永远的家乡,就必有最甜美最智慧的联络,及一种最奇妙的团结。

第四,人性的自私会表现在哪些方面,或者是自私会导致什么局面?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培养慈善的精神,我们将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

(1)从我们自身来说,自私会有让我们只顾自己兴旺便利不顾别人的危险;也不可能在自己的生活举止上反映基督的形像。

(2)从对于救灵的责任来说,我们看不到向别人显明那条天国之路的责任,也不可能把我们影响所及的人带向基督。而只能使那些承认其神圣要求的人灰心,而且使那些本来愿意接受真理的人离开真理。

我们自私的为人处事,会使世人看到我们自私地专顾自己的利益和宗教上的喜乐,并不宽大慷慨,也不愿意他们分享我们藉着真理成圣的福气和特权。让他们看到我们所信奉的宗教是关闭或冻结心灵的通道,使我们成为既没有同情心又苛求的人。     

(3)从对待人的方式和态度来说,我们因为自私而太缺少同情心了,不能体恤别人的需要。太严格苛刻,不向人表同情。待人变得严厉、苛求而专横。也有使自己作别人良心的危险。我们对于基督徒的责任和规矩有自己的想法,且会用那些想法衡量别人,这是越界了。

我们常常对别人的动机和行为有一种警戒怀疑的精神,从而抵消了我们所行的善事。我们所怀有的情绪有冷却的影响,排斥人而不是吸引人、争取人。我们自私地专爱自己的意见和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我们渴望行善事的能力。

我们太想管制别人,也会很敏感,我们的意愿若是遇到反对,就会觉得很受伤害;自我便武装起来,因为我们没有温柔可教的精神。我们会看到别人的错误,并且急于纠正他们,以致忽略了自己的过错;我们会下苦功去除掉我们弟兄眼中的刺,而我们自己眼中却有梁木阻挡着我们的视线。我们就会喜欢申斥人、责难人。我们的话语会带来伤害和悲哀,而不是医治和改革。我们就会在我们以为错了的小事上挑毛病。

我们以为快乐与基督的宗教不符,但这是一个错误。我们就会接受狭隘的宗教观点,进一步就会限制自己的影响,变成对上帝不忠心的管家。久而久之,我们会变得固执和偏见,陷入法利赛人的精神中去。

(4)在社交、与人交往方面,也会表现出一种不和谐的局面。我们会显出严酷无情及吹毛求疵的态度,会保持着冷淡可畏的矜持,一种钢铁般的尊严,使我们影响所及的人反感。这种精神是传染性的;造成一种摧毁人良善的愿望和决心的气氛;阻止人的同情心、诚心和爱心的自然流露;在其影响下,人们变得拘谨,我们的社交和慷慨的属性因缺乏运用而受损。不仅属灵的健康受了影响,身体的健康也因这种不自然的抑郁受到了损害。这种不合群气氛的阴郁和寒意反映在面容上。

以上就是本章的主要内容。关于真正的慈善,还有要说的话:

真正的慈善不仅体现了三种精神,即基督的精神、诫命的精神、真理的精神,也体现了一个原则,就是律法的原则。

除此之外,真正的慈善还体现了一项天国的定律:施比受更为有福。(徒20:35)当我们舍弃自我的时候,我们所得到的比别人还多,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正在自己里面培植基督的属性,我们得到的是属天的福惠。这就是施舍的定律,这就是人性的一大特点。虽然我们有人性向下的软弱,但是我们人性里面也有一种向上的愿望,当我们达到这种愿望的时候,我们的心里面是充满满足和快乐的,这样的经历也会在我们里面积累,这就是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福惠。所以,每一次舍己为人的结果都会在我们里面成为一种高贵品质的积累。

真正的慈善更体现了一条黄金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7:12)当我们想要别人以某种高贵的品格特征来待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要先去栽种这种品格特征,我们要先去表现某种正确的精神。或者说当我们不想让人以某种不良的态度对待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一定要制伏我们里面的这种不良的态度,不能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人。因为我们都是一种影响力,我们或善或恶的影响,就像是一颗种子一样,都会收获一定的结果。这就是以爱来唤醒爱的原理。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与基督联合,在基督里面让基督的属性栽种在我们里面;另一方面我们在生活中有意培养这种属性,有意识的去试着做出来、行出来。当我们这样去做的时候,我们向别人所表现的精神,就可以使别人以同样的精神来对待我们。因为基督化的精神可以使怒消退,可以扭转人心刚硬的局面。这样就会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从而迎来和谐的局面。

最后,我们还要提起几个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和探讨:

第一,我们总是说“要按照真理的原则去行”,“要按照律法的原则去行”,“爱是原则,爱不是情感”。这些话都是没错的,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重新思考这些问题。

我们往往误认为原则是指律法中那些条款坚定的字句,于是,我们就会带着某种所谓的对律法的严格态度和权威,去衡量别人,去要求别人,去责备人,去定罪于人,苛刻地对待人。让这些条款和字句本身成为衡量人的标准。但最危险的是,我们以为这么做的时候,好像是在为上帝发热心,好像是在帮助、在拯救那个人一样。这是对实行真理的原则和律法的原则的误解所导致的,这也是对不明白上帝诫命的精神和律法的原则所导致的,这也是没有培植基督的精神、抵制人性的自私精神所导致的,这本身就是人性的一大弱点,那也是自私。最终,我们就会成为苛刻论断人、责难人的法利赛人。

但实际上,真理的原则、律法的原则、爱的原则,都是一样的,都是指爱的舍己精神,是基督的精神,也是真理的精神,也是诫命的精神。当我们带着这样的正确精神对待人的时候,就会以爱来唤醒爱,就会以同样的精神态度来唤醒同样的精神态度,就会使双方都受益。这就是拯救人的方法,这就是基督拯救我们的方法。

当然,我们看到别人人性的软弱会感到很痛苦,看到人的罪恶也会痛苦,但是,我们要知道没有基督爱的拯救,我们就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不能要求人达到律法和真理的标准。所以,要以爱的精神去对待人,以期望能唤醒人对圣洁的渴望和力量。

爱是原则,就是以爱的精神去怜悯人、帮助人、感化人,让人获得爱的同样的感应,对基督有回应。“爱是原则”不能理解成我们不能向人表示同情,不能表现快乐和睦,只能是权威、铁面无私、严肃、剑拔弩张,否则就是情感主义。当然,爱是在真理中的爱,是在基督里面的爱,是符合真理原则和标准的爱,那是指上帝的爱,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种软弱的、与罪恶同流合污的、爱罪恶的爱。所以,当我们说到爱是原则的时候,这个前提就是爱是指上帝的属性特征。这样的属性特征就是我们行事为人的原则。所以,爱的原则也是真理的原则,也是律法的原则。

第二,关于“合一”的正确认识,可以用本章的一段话来作解释和说明。这里告诉我们,合一是在真理和爱中的合一,这样的合一允许我们在人性的某些方面的独特性,但是在品格上都是相同的基督的品格,都有基督的恩典和精神。所以,合一不是统一,不是复制。

基督的宗教并不要我们丧失自己品格的个性,它不过是在某种范围内叫我们使自己去适应别人的观感。许多人可以在宗教信仰中团结一致。尽管他们对今生事物的意见,习惯,及兴味未必尽同;但他们如果有基督的爱在心中燃烧,彼此仰望那同一的天国为其永远的家乡,就必有最甜美最智慧的联络,及一种最奇妙的团结。世间难得有两个人在每一细节上完全都相似。这人的试炼未必是那人的试炼。我们的心胸应当开明,充满了仁爱同情,并有耶稣向祂众弟兄所发的爱在其中燃烧着。

第三,关于“责备罪恶”的问题,可以用本章的两段话来作解释和说明。告诉我们责备罪恶应有的态度和精神:

基督有时指责人很是严厉,在有些事情上,我们也不得不那样行;但我们也当想到,基督在责备人的时候,祂也是知道那人的实情,并晓得那人能忍受责备到何种程度,和必须怎样行去矫正他们的错行,同时祂也晓得怎样可怜行错的人,安慰不幸的人,鼓励软弱的人。祂知道怎样使人不陷入绝望,并用希望去鼓励他们,因为祂熟悉每一个人心中的实际动机,和所受的特别试炼。祂是万无一失的。

但我们可能误断别人的动机;可能被外表欺骗;可能以为责备错误是在做正确的事,并且走得太远,责备得太严厉,想施行医治却造成了伤害;要不就不明智地予以同情,无知地抵消了应有的及时责备。我们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但耶稣非常智慧,不会犯错。祂心存怜悯责备人,并且用神圣的爱心爱祂所责备的那些人。

最后,以本章的一句话来结束这一部分内容:

我们必须放弃自私,胜过我们品格中的每一缺陷,像基督得了胜一样。为了完成这项工作,我们必须天天向自我死。保罗说过:我是天天死(林前15:31)。他每天都有新的转变,向着天国迈出前进的一步。在神圣的生活上天天取得胜利,才是唯一蒙上帝嘉许的做法。

【结构大纲】

第一部分(1-12):讲述了真正的慈善就是基督的精神,就是舍己的精神,就是诫命的精神,就是律法的原则,所以需要培养同情心和仁爱心,才能与基督的精神相和谐。

第二部分(13-25):讲述了真正的慈善还需要培养关怀、宽大为怀的精神,就是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别人。

第三部分(26-37):讲述了真正的慈善还需要培养与人和谐、和睦的精神,要学会带着饶恕的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