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弟兄姊妹,大家好!最近,我们一起学习了“本性的改变”就是“心意的改变”这个问题;并且,我们也学习了“真理来改变我们的心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我看来,通过这二讲,大家应该对我们人的本性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了,是不是呢?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就能够读懂、读透预言之灵的一些话语了。《基督教育原理》第四章 关于教育的思考,标题,第1段:在人类所从事的工作中,最需要关心和智慧的,莫过于适当训练和教育青少年及儿童了。我们在幼年时期所受的影响是最有力有效的。智慧的人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人的本性是三重的,所罗门所嘱咐的教养,包括体力、智力和道德力的正确发育……。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与本性相关的问题,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本性与试探。
一 魔鬼对起初没犯罪的始祖的诱惑
《服务真诠》第8章,医师是教育工作者,第23段
离开上帝的能力,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改革。人抵挡先天与后天各种倾向的屏障,无异于怒涛中的沙堤。若没有基督的生命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一种赐生命的能力,我们就无法抵抗内外夹攻的试探。
这里说“内外夹攻的试探”,什么意思?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试探有从外部来的,也有从内部来的;另一方面,从外部来的试探,一般都是针对内部的情形来的,“外因因内因而起作用”,如果没有内因,外因是起不到作用的。试探也是如此。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始祖起初在伊甸园生活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上帝给予了他们一条什么样的法则。
《先祖与先知》第2章,创造,第17段:
我们的始祖被造的时候,虽然是圣洁无罪的,但却不是没有作错的可能。上帝使他们赋有自主的权力,来认识上帝智慧和慈爱的品德,以及他律法的公正,并在完全自由的情形之下,任凭他们顺服或者违背。他们能与上帝和圣天使交往;但在他们永保安全之前,他们的忠顺必须先受试验。在人类开始生活的时候,上帝就在他们自我放纵的欲念上加以限制,这个欲念就是撒但堕落的基本原因。在伊甸园当中,靠近生命树有一棵“分别善恶”的树,这树是要试验我们始祖的顺从,忠心和爱心的。他们虽然蒙准许吃各样树上的果子,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却不可吃,吃了就必定死。他们也有受撒但试探的可能,但如果他们能忍受试验,最后必能摆脱撒但的权势,而永远蒙上帝的恩眷。
这里说,“上帝就在他们自我放纵的欲念上加以限制,这个欲念就是撒但堕落的基本原因。”这里的“欲念”是指人的欲望说的;并且这里说,这个欲望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性质呢?自我放纵的性质。上帝在伊甸园中安置分别善恶树的目的是什么呢?正是要让人的“欲望”这项机能受到约束,每天都受这样约束的训练,从而使我们“欲望”的这个机能不断发展,直至能轻松驾驭自己的欲望、不随意自我放纵的地步。
虽然上帝赐给人自主的权力、自由意志,但是人必须在这个自我放纵的欲念上加以限制;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不能在一切事上任由自己来。所以,在伊甸园中,上帝吩咐,除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外,一切树上的果子都可以随意吃。如果人在自我放纵的欲念上不加以限制,去随意放纵、不节制自己欲念的话,就会出问题,就会犯罪,这正是始祖起初犯罪的原因,这也是撒但堕落的基本原因。《服务真诠》第8章 医师是教育工作者,第15段:我们的始祖因为不节制的欲念而丧失了伊甸园。在凡事上节制,对于我们恢复伊甸园而言,其意义超过我们所认识到的。
那么,魔鬼是怎样来诱惑、试探我们始祖的呢?
《争锋》第3章,考验期的测试,第1-11段
上帝让人经受试验,使他为自己的幸福也为他创造主的荣耀而形成坚定纯正的品格。祂赋予亚当优于祂所造其它任何生物的心智能力…
所赐给亚当的第一个道德功课就是舍己。自治的缰绳放在了他手中。判断力、理智和良心要起主导的作用。“耶和华上帝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耶和华上帝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亚当夏娃可以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只有一棵树除外。上帝只给了他们这一道禁令。那棵禁树与园中所有的树一样优美可爱。它被称为分别善恶树,因为他们若吃了上帝所说“你们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就会有罪的知识和不顺从的经验。
夏娃离开了丈夫的身边,观赏自然美景,因鲜花的绚烂芬芳和树木灌木的美妙怡人而赏心悦目。她想到了上帝就分别善恶树加给他们的限制。她对主供给满足他们每一需要的美物和恩惠深感满意。她说,所有这一切,上帝都给我们享用。这一切都是属于我们的,因为上帝曾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
夏娃漫步走近了那棵禁树,她的好奇心被激起来了,想知道死怎么能隐藏在这棵美树的果子里的呢?她惊讶地听到自己的疑问被一个陌生的声音接续并重复了:“上帝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夏娃没有意识她的自言自语已经泄露了自己的思想,所以听到蛇重复她的疑问便大感惊讶。她确实以为那蛇知道她的想法,一定非常聪明。
她回答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上帝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
谎言之父在这里使他的主张直接与上帝的明言相对抗,撒但向夏娃保证她被造是永远不死的,她没有死的可能性。他告诉她,上帝知道要是她和她的丈夫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他们的悟性就会开明、扩大、高贵,使他们能与上帝同等。蛇回答夏娃说,上帝吩咐他们不可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是要使他们保持这种从属的状态,不让他们获得那本为能力的知识。他向她保证说,这棵树上的果子很可爱,超过园中其他树上的果子,能够让他们有智慧,并提拔他们与上帝同等。蛇说,祂不许你们吃的那棵树上的果子,是所有树中最理想的果子,味道鲜美,令人振奋。
夏娃认为蛇的话非常聪明,而上帝的禁令倒是不公平的。夏娃渴望地看着那棵载满果子的树,那果子显得非常美味可口,那蛇正在显然高兴地吃这果子。她对这果子的渴望超过了上帝所赐给她有充分权利可以享用的其他各样的果子。
对于上帝的命令,夏娃夸大其辞了。上帝曾对亚当夏娃说:“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们不可吃,因为你们吃的日子必定死。”在夏娃与蛇的谈话中,她加了这一句:“你们也不可摸。”蛇的狡猾此时显露出来了。夏娃的话给了他机会,他就摘下了果子,放在她手中,并利用了她的话:“祂曾说:‘你们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你看,你摸了果子,没什么伤害临到你呀,你吃了它也不会受害的。”
夏娃屈从了以蛇形显现的魔鬼所说的虚谎的诡辩。她吃了那果子,没有马上感受到伤害。她就为自己和自己的丈夫摘了果子。“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亚当夏娃本应完全满足于在上帝的创造之工中借着圣天使的教导认识上帝。但是他们的好奇心被激起来了,以致开始了解上帝原不要他们知晓的事物。他们不知道罪,原是为了他们的幸福。他们以为借着吃禁果可以达到崇高的知识境界,哪知竟陷入了罪与内疚的堕落深渊。
其实,始祖在伊甸园被造时,即具有灵、智、体这三方面的本性。当时亚当的身体是用地上的尘土造的,“亚当”,就是尘土的意思。然后,上帝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于是他就变成了有灵的活人,可从事心智的活动。然后,上帝又赐给他明了善和义的能力,能与上帝来往,博得上帝的喜悦,这就是他的灵性。这就是起初的人。
后来,夏娃就在伊甸园受试探,其实,这个试探也是针对她人性的三个方面来的。【创3:6】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爱的,能使人有智慧……。这里的“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这含有对某一事物的欲望,属于“体力”方面的试探;又说“也悦人的眼目”,且“能使人有智慧”,这属于“智力”方面的试探;又说“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这无疑属于“灵性”方面的了。
遗憾的是,她为试探所胜。结果人的本性就败坏了,也就是说,她人性的这三个方面,都堕落了、退化了。后来,犯罪的结果随之就在身体方面表现出来了:这时他们知道自己是赤身裸体的,就拿无花果的叶子来为自己编做裙子。然后他们一听见上帝来到的声音,就藏躲起来,这就显明了他们的灵性的衰退和消逝。及至上帝质问他们所行之事时,他们就相互推诿,甚至归咎与上帝,这就表明他们心智上的退化。这就是对他们本性三方面堕落的说明。
《先祖与先知》第3章 试探与堕落,第5段
天使警告亚当夏娃要提防撒但的诡计,因为他要孜孜不倦的努力陷害他们。在他们顺从上帝的时候,那恶者就不能伤害他们;如有必要的话,则全天庭的使者也可以奉命来帮助他们。只要他们坚决抵抗他初步的侵袭,他们就能象天使一样安全了。如果他们一旦屈从撒但的引诱,则他们的本性就必败坏,以至再没有抵抗撒但的能力和意愿了。
《服务真诠》第8章,第18段
最初的背道最可悲的后果之一个就是人失去了自制的能力。只有重新获得了这种能力,才会有真正的进步。
《服务真诠》第39章 藉着圣经而领受的知识,第2段
青年人,甚至连那些成年人之所以容易遭受试探而致犯罪的原因,就是他们并没有按照所当行的,研读并默想上帝的圣言。那在生活与品格上所表现的缺少坚定的意志力,便是由于忽略上帝圣言中的神圣教训所致。他们不愿作诚恳的努力,使心灵从那原是污秽虚伪的事,转移到那足以激发纯洁、圣善之思想的事上。很少人能像马利亚一样选择那上好的福分,坐在耶稣脚前,学习那位神圣教师的样式。很少人既将祂的圣言珍藏于心,又在生活上实行出来。
二 魔鬼对我们人类的试探
《给恋爱青年的信》第5编 控制,不要挤进世界的模子,第44段
凡不愿中撒但诡计的人,必须善自防守心灵的通道;他们务须避免阅读、观看或聆听一切暗示不洁之念的事物。勿容心意随便地注视那众生之敌可能提出的每个目标。必须忠实地守护自己的心,否则外邪就会唤醒内恶,使心灵在黑暗中彷徨。
《使徒行述》第51章 忠心的牧者,第14段
彼得力图教导信徒明白:保守思想不去迷恋所禁止的论题,或避免将心力耗费在无关重要的题旨上,该是何等的重要。凡决心不上撒但圈套的人,必须善于保守心灵所有的通路;他们必须不读、不看、不听任何足以引起不洁思想的事物。不可任凭思想漫无目的地徘徊于灵魂仇敌所提供的每一个题目。务须忠心防守己心,否则,外在的邪恶就必唤醒内在的恶念,结果心灵就必徘徊于黑暗之中了。彼得写道:“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给你们的恩;……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
《给青年人的信息》第3编 得胜,第30章 活泼的信心,第53段
不可因你的心地似乎刚硬而灰心。每一个障碍,每一个内在的仇敌,都只能使你更觉需要基督。祂来就是要除掉你的石心,给你一颗肉心。你应当仰望祂赐下特别的恩典,战胜你的身上的过错。当你受到试探袭击的时候,要坚决抵制罪恶的冲动,并对自己的心灵说:“我怎能羞辱我的救赎主呢?我已经献身给基督;我不能做撒但的工作。”要呼求亲爱的救主帮助你除去一切偶像,割舍所怀藏的一切罪。要让信心的眼睛看见耶稣站在天父宝座前,伸出祂受伤的双手为你代求。应当相信你宝贵的救主会赐给你力量。
以上预言之灵分别说到“内恶”“内在的恶念”“内在的仇敌”,这都是指着我们罪的本性来说的,这就是我们的人性。魔鬼正是针对我们这个软弱的人性来诱惑、试探我们,让我们犯罪的。
三 、试探与犯罪
《新生》第1章 悔改之真伪,如何成圣?第19段
这种工作惟有藉着信靠基督并因上帝圣灵住在心中的能力才能完成。保罗劝勉信徒说:“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2:12-13)。每一个基督徒不免要感觉到罪恶的怂恿,但他总要对罪恶进行持久的战争。这就是我们需要基督帮助的地方。人类的软弱既与上帝的力量联合,就能凭着信心说:“感谢上帝,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林前15:57)。
《历代愿望》第12章 受试探,第27段
靠自己的力量,我们不能克制自己堕落天性的邪欲。撒但通过这个途径使我们遭受试探。基督知道仇敌一定会利用每个人遗传的弱点,并阴险地怂恿他们,使那些不倚靠上帝的人陷入他的网罗。我们的主既走过了世人所必行的路,就为我们开辟了得胜之道。他的旨意,决不是要我们在与撒但的斗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不要我们因那“古蛇”的袭击而恐惧灰心。他说:“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
《教会证言卷四》第31章 诚实交易,第23段
众生之敌非常顽固地攻击我们所信奉的真理,任何偏离正义的行为都给真理带来羞辱。我们主要的危险在于转意离开基督。耶稣的名有能力驱退撒但的试探,并且为我们竖起旌旗抵挡他。心灵只要安稳信靠赎罪的功效和能力,就会坚持原则稳如泰山,撒但及其使者的一切权势都不能动摇其纯正。那在耶稣里的真理象一道火墙,围绕着依靠耶稣的心灵。试探会不断向我们涌来,因为我们在世上的宽容时期要受到各种试探的考验。这是上帝的检验,显明我们心内如何。受到试探并不是罪;但我们若屈服于试探,罪就来了。
《得胜的基督》七月 基督所面对的试探,7月30日 基督知道如何帮助我们得胜,第173段
基督知道今后人类与他们的狡敌之间会有长期的斗争。祂是那些在试探的袭击下向祂求告之人的避难所。试探与试炼将临到我们每一个人,但我们不必被仇敌所制胜。我们的救主已为我们取得了胜利。撒但不是不可战胜的。他天天出现在受试炼的人面前,企图用狡计控制他们。他擅长诬告。在这一方面,他比在其他方面取得更多的胜利。基督受过试探,所以祂知道如何帮助每一位以后受试探的人。试探不是罪;屈服试探才是罪。对于信靠耶稣的人来说,试探意味着胜利和更大的力量。
《论节制》第9编 为不节制奠基,第82段
你不该置身于会被放荡的同伴败坏的地方。作为一个爱你灵魂的人,我恳劝你尽可能不与荒淫,放荡,不敬虔的人交往。要祈求说:“不叫我们遇见试探,”也就是说,“主啊,不要让我们被试探的袭击所胜。”要警醒祷告,免得踏进试探。被试探和踏进试探是不同的。
《论节制》第9编 为不节制奠基,第81段
不要踏进试探——你会让属世暂时的工作把你带进试探吗?你会怀疑爱你的主吗?你会忽视所赐给你侍奉上帝的工作吗?你所结交的人是属世,耽于声色和恶魔般的。你吸入了道德的污浊之气,处在严重的危险之中,如果不摆正与耶稣的关系,以祂的生活和品格为你的标准,你就会在本可得胜之处失败。现在,为了逃避世上从私欲而来的败坏,你必须与上帝的性情有分。你的责任是把你的心灵保守在属天的气氛中。
《争锋》第4章,第3段
撒但决心在试探无罪的亚当和夏娃上取得成功。他藉着食欲接近这对圣洁的夫妇,比用其他任何方法更有成效。禁树的果子看起来悦人眼目美味可口。他们吃了就堕落了。他们违背了上帝公正的命令而成了罪人。撒但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于是他占据了超越人类之上的优越地位。他自诩说,他已用他的诡计挫败了上帝造人的目的。
从以上预言之灵可以看到,我们每个人不免都会“受到试探”或“经受试探”。那么,受到试探或经受试探是什么意思呢?要知道,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是魔鬼的世界,难免不会受到魔鬼的试探、怂恿;而且上帝赋予我们人“体力”的机能,我们身体对外来的信息,会产生本能的反应。所以,我们能感受到外来的试探。而且上帝既然允许这些试探临到我们,对我们是有益的。
预言之灵说“试探不是罪”,或“受到试探并不是罪”。如何理解这样的话语呢?由于受普遍的遗传规律影响,我们的灵、智、体机能,一代比一代弱、一代比一代退化。撒但来,正是针对这些退化、堕落的方面来试探我们,让我们跌倒、犯罪。相反,基督的救赎正是在这些方面来加强我们,让我们能抵挡试探。尽管我们悔改、重生后,心意发生了改变,但我们肉体的这种性质还在,向罪的软弱性还存在。正是因为如此,魔鬼就不断地借着各种环境来试探我们。
什么是试探呢?试探就是我们大脑的理智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意志还没有来得及作出选择(决定)的时候,我们肉体本能的反应(冲动),这是我们身体对外来的信息本能产生的反应。预言之灵说,试探不是罪,正是指着我们肉体这个反应(冲动)来说的,所以,我们肉体感受到试探的瞬间,不能说我们就犯罪了。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是犯罪了呢?预言之灵说,“我们若屈服于试探,罪就来了。”也就是说,我们是否犯罪,完全在于我们是否屈从了这个试探。所以当试探临到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犯罪,在于我们对这个试探所作出的选择!当我们肉体感受到试探之后,我们选择让这个试探,在我们心里滋长、怀育,我们跟着这个试探走,这就表明我们进入(踏进)了试探,这就是“罪就来了”的意思,这样,我们就犯罪了。但如果我们立即把试探抵挡出去了,我们就没有怀抱这个试探,这样,我们也就没有犯罪。
但是,每逢试探来的时候,我们肉体第一时间会不会产生反应呢?这是有的,这是我们理智和意志还来不及作出反应的时候,肉体正常的反应,因为我们人是有感受力的,我们对外来的信息可以感受到好坏,这是我们身体本身机能的功用。
保罗在《圣经》中以经验性的话语告诉我们:“生气却不要犯罪,含怒不可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预言之灵反复说,我们要依靠主的恩典来抵抗(制)试探、抗拒试探。这也就是保罗所说的“攻克己身”的意思。
《使徒行述》第30章 更高的标准,第13段
这位使徒将自己比作一个正在跑道上用尽一切精力以争取奖赏的人。他说:“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保罗为使自己在基督徒的竞赛中不至于作无定向或无目的的奔跑起见,他就亲自受严格的训练。“攻克己身”的正确意义就是以严格的训练抑制各种的欲望,情感,和爱好。(另一个版本译成:“攻克己身”的意思就是指着他用严格的锻炼抑制自己的欲念和情感。)
起初在伊甸园的时候,上帝借着“分别善恶树”来训练始祖“自我放纵的欲念”,让“自我放纵的欲念”加以限制;同样,在末时代,上帝借着“饮食改良”来训练我们“更加堕落的欲念”。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饮食改良”就是当代的“分别善恶树”!现在,只要我们能很好地抑制我们的食欲了,那我们的情感也就能很好地控制了,这样,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培养圣洁无罪的品格了。这就是末时代倡导饮食改良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攻克己身”的意义所在!
现时代,我们为什么要时刻攻克己身呢?因为自始祖堕落犯罪之后,我们的欲望、感情、意志都退化了,都堕落了,都附上了“自私”的属性(上帝总是带着“爱”的属性),所以,魔鬼总是利用我们这种堕落的、带着“自私”属性的欲望、感情、意志、来攻击我们,让我们跌倒、犯罪。
【雅1:14-15】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这里14节给我们说明了,人受试探的原因:人之所以被试探,是因为人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那什么是私欲呢?“欲”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欲望”。而我们的欲望是怎样的呢?随着我们始祖的堕落,随着我们受前辈一代一代的遗传影响,又加上我们后天犯罪的影响,我们的欲望是一代一代退化,堕落了的,带着罪的性质。我们把这种退化、堕落,带着罪的性质的欲望,称之为“私欲”。并且,我们所有人都带着这样的性质出生,这是我们自己无法面临的选择。
那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一种性质出生,这并不是我们的责任,上帝也不会以此来定我们就是一个犯罪的人、就不能得救。相反,我们可以依赖上帝的恩典过得胜的生活。所以,当试探来到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上帝的恩典来制伏住它,不让这种欲望活,钉死它。并培育向上帝的愿望。这是圣灵在我们身上能够成就的恩典。
但是,15节接着说,如果人把这个私欲怀存在心,让这个欲望在心中生根,那么,“罪就来了”,你在心中就犯罪了,罪在你心中就产生了。罪既然你犯了,如果不悔改的话,那最终的结局就是死亡。
四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来理解什么是得救?
【林后1:10】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他将来还要救我们。
看英文圣经,这三个时态体现的更加清楚。【彼前3:20】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人不多,只有八个人。(过去时:We were saved)【林前1:18】在我们得救的人。(现在时:We are being saved)【可16:16】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将来时:We shall be saved)
得救不是过去或现在的一个不能取消的公约。得救是指持续不断的领受上帝称我们为义的义和分赐给我们义的基督徒的经历。得救,要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段里去理解它。得救已在过去开始,现在也正在进行,将来也要持续下去。
比如:一次,有一个人正在离陆地很远的地方钓鱼,但突然船翻了开始沉入水底,而他却不太会游泳。正在这时,其他的钓鱼船近前来,但这只船载了太多的货物,无法再容纳另外的任何乘客了,但他们因为非常想救他,就把绳子扔给了他,并对他说,“抓住这跟绳子,我们会把你拉到海岸。”那个人一抓到绳子就说,“上帝啊,太感谢你了,我得救了!”是的,只要他还抓着绳子,他就一直处在得救的状态。
我们可以分三个时段讲论得救问题,即过去,现在和将来。当他抓住绳子的时候,他能说“我得救了”,当他被船拉向岸边的时候他能说“我在得救”,而在他踏上海岸之前,他可以说“我会得救的”。
得救就是这样的概念,但是在这样的拯救当中有他要做的部分。不论何时如果他松开绳子、不抓住绳子,那么他就不能得救了。从罪中得拯救的人也一样。只要他还抓着基督的手,他就一直处在得救的状态。如果他定意松手去抓魔鬼的手,那么他就会遭受灭亡。他的得救在于他所选择的决定。
悔改的人,已从罪的刑罚中得了拯救,在神学上我们称之为“称义”。而如果他正从现时的罪的势力中得拯救,则称之为“圣化”。此外,当基督再来的时候,他将从罪的本性和身体中得拯救,我们称之为“荣化”。这三个时段都是圣经在说明得救问题时所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