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中人性的成分

9 月 3, 2022


品格中人性的成分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好!许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对构成福音的真正要素和原理有误解,或者是模糊不清,使得我们不能正确的经历福音,达不到上帝所定理想的标准。比如,我们经常说要悔改,要解决罪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对于“罪”的相关概念是模糊的,我们就不能真正的经历悔改圣化的经验。又比如说,我们对于“品格”、“品性”、“人性”、“本性”等的概念是模糊不清楚的,我们就不能准确的在圣化的过程中把握相关的福音经验。

最近,我在学习《教会证言》的时候,对于“品格”、“品性”、“人性”、“本性”等的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真是非常感恩。对于这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可以使我们更准确的经历福音,使我们更确信我们以往所信的。更主要的是,我们更加能够理解很多无法想得通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一些品格很好的人,竟还会有一些不足和瑕疵?为什么一些灵性很好的人,偶尔还会有那样不成熟的表现?为什么经历圣灵洗礼、大有能力传福音的使徒保罗和巴拿巴竟然会彼此起争论?为什么领受早雨圣灵的彼得还会装假?对于相关概念的正确认识,使我们对于人灵性的看法更能恰到好处了,这也使我们对上帝的认识更进一步了,我们看到上帝在看待人灵性问题上的心意和我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归根结底的理解一下这些相关的概念,以及结合到实际中的意义。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

品格及品格与本性的关系

品格中人性的成分,这在我们过去的思想认识里面是没有的概念。因为我们过去只是简单认识到“品格”和“人性”、“本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分开的概念。但是,在实际的经历中,“品格”和“人性”、“本性”的问题是不可分割的,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在经验上两者之间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品格中人性的成分”,这个题目是我引自《教会证言》卷四上的一个短语。

品格中的人性成分

在《教会证言》卷四43章13段有这样的话语:“上帝按人的现状接纳他们,包括他们品格中人性的成分(with the human element in their character)。如果他们愿意接受训练,向祂学习,祂就会造就他们为祂服务。在一些教会信徒心中,存着恶毒,嫉妒,怀疑,猜忌,甚至怨恨,其根源在撒但的工作。这些成分都具有毒害教会的影响。‘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林前5:6)。……”这里提到了“品格中人性的成分”,并且说到这些成分具有毒害的影响,不能使它们在里面发起来,必须要制伏掉。

再看《教会证言》卷五32章13段上的话语:“E弟兄需要获得改变人心的恩典。他保留自己本性的品格缺陷(his natural defects of character)乃是不安全的,他必须不断地与它们争战。他若不过一种时时警醒,常常祷告的生活,便无法保持平衡,且有危险阻碍真理,误表真理,因他的影响给真理带来坏名声。但愿他小心,免得引起不信之人无法消除的偏见。”这里提到这位弟兄保留自己“本性的品格缺陷”,看英文就知道,这里的意思是“品格的本性缺陷”,就是指品格中还留有本性的不足成分,这与上面一段话的意思是一样的,这里说,保留这个本性的缺陷是不安全的,必须不断地与它们争战,必须解决。

继续看《教会证言》卷四43章8段有这样的话语:“这两个人有同样的机会和特权,可以不断学习基督的教训和榜样,纠正自己品格上的罪性(sinful traits of character)……”这里提到要纠正“品格上的罪性”,很明显,这里的“罪性”就是上面两段话语里面的“人性的成分”或者“本性缺陷”。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明白了,“品格”与“人性”或“本性”的部分是两个不同的对象,同时,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在品格的建立过程中,很容易会携带着人性中的不足,或者说,品格的建立是需要不断地对人性的不足进行切割、打磨的一个结果。而品格的建立又不是一日一时的,而是一生的工作,所以,品格的完全是阶段性的完全,是在每个阶段、不断地制伏本性不足的结果。

我们来看《预言之灵》卷二19章4段的话语:“神圣的教师沿着祂讲道的思路用了另一个比喻,说:‘上帝的国如同人把种撒在地上。黑夜睡觉,白日起来,这种就发芽渐长,那人却不晓得如何这样。地生五谷是出于自然的:先发苗,后长穗,再后穗上结成饱满的子粒;谷既熟了,就用镰刀去割,因为收成的时候到了’(可4:26-29)。这里所说的种子是上帝的道,撒在人心里并且藉着神恩多结了果子。真理若在心里扎根,迟早都会生长并结出果实。生活和品格会显现所撒种子的本性和质量。但照料的工作却是一生的工作。真理的原则一旦植入心中,就要在日常的生活责任中实行出来。基督徒品格的成长是渐进的——就象植物成长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样。但进展却是持续的。在自然界怎样,在恩典上也是怎样,植物必定或成长或死亡。

品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果实

所以,我们再来看《教会证言》卷四60章52段上面的话语:“人身上的每一项才能都是一个工匠,正在为今生和来生而建造。这建筑正在日复一日地建造起来,虽然业主并不知道。这建筑必定矗立,要么因它的残缺丑陋而成为一个警告的灯塔,要么成为一座上帝和天使会因它与那神圣的模范和谐一致而予以赞美的建筑。上帝赐给我们的心智和道德的能力并不构成品格。它们是才干,我们要予以使用,若是使用得当,就会形成正确的品格。一个人手中可能有宝贵的种子,但那种子并不是果园。种子在成为树之前必须先种下去。心智乃是园子,品格才是果子。上帝已赐给我们才能去培养和发展。我们自己的行为决定我们的品格。我们在训练这些能力以便他们协力形成有价值的品格上,有一项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做的工作。”品格的建造就是属灵的建筑,但是我们的心智和道德的能力并不是品格,我们之前学习过,这些是指我们本性的方面,这些是才干,我们去运用的时候,就会建立品格。品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果实,并且是必须由自己来决定的。品格的培养是个人性的,是自己努力靠主去做的。

关于品格,《教会证言》卷五12章27段有这样的话语:“……人的品格,动机,愿望及目的,在全能者的眼中看来,无不明如白昼。然而很少有人将此谨记在心。大多数的人到目前为止都没认识到,在上帝审判台前,干犯祂律法的人必要交何等可怕的账。”这里说到品格是与人心的动机、愿望、目的相关的。

《教会证言》卷五10章24段说到:“为使教会兴旺,信徒们必须认真努力,珍视爱心这株宝贵的植物,给它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使它可以在心中蓬勃生长。每一个真基督徒都要在今生培养这种神圣之爱的特征;他必显示一种容忍自制、仁慈的精神,没有忌恨和嫉妒。这种品格表现在言语行为上,使人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会使人不可亲、冷淡、对他人的利益漠不关心。培养爱心这株宝贵植物的人,必有舍己的精神,在被激怒之下也不会放弃自制。他不会把错误的动机和邪恶的意图加给别人,但他在基督的任何门徒身上发现罪恶的时候,会深有感触。”这里说到品格内在的动机、愿望、目的会表现在言语、行为上。

再看《教会证言》卷五32章14段的话语:“在人类的天性里,本有一种趋于极端的倾向,由此一极端而到另一全然相反的极端。许多人是狂热之徒。他们被一种给人所误认是为宗教而生的火热之心所烧化,然而门徒资格的真正考验,却是品格。他们有否基督的温柔?有否基督的谦卑及慈善?在他们的灵宫中,已否清除骄傲,自大,自私,及责人的精神?若是没有,他们就不知道自己的心如何了。他们也不明白真的基督教,乃在乎多结果子,归荣耀于上帝。”这里说到门徒资格真正的考验乃是品格,虽然人类都有本性的特征,但是上帝看的是我们的品格,因为品格才是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的人的说明。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品格是与一个人处世为人的整个动机有关系,品格的动机表现在外面就是人的言语和行为,这是决定一个人的总的为人如何,和这个人大方向上的总体特征有关系。一个人在悔改重生的时候,他的习惯性的罪都抛弃了,总体的方向向上帝转变了,人生的大方向都变化了,一个人的本质发生了向上帝的变化。虽然如此,但是这个人仍然还带着肉体,也就是说仍然还会面临人性的不足。这就是“品格中人性的成分”。

品性及品性的相关问题

品格”不等于“品性

这种品格中人性的不足,在预言之灵中还有其它的表达方式。我们来看《教会证言》卷四28章5段的话语:“……他们既觉得自己足以胜任任何工作,就没有努力纠正可厌的品格特性,那些品性虽是遗传给他们的,但藉着教育、文化和训练原可得到克服。他们已在这方面作出一些改进;但若被称在天平上,仍会显出亏欠。”从这里我们可以确定,预言之灵所说的“品格特性”简称“品性”。所以,“品性”不等于“品格”,因为“品性”是指“品格特性”。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品格特性”是什么呢?在这段话里面我们可以知道,品格特性是遗传给我们的,而前面我们已经研究过了,“品格”是在本性的基础之上,通过自主的选择能力,是后天培养的成果。简单的来说,“品格”不是遗传的,是后天培养的,而“品格特性”或者是“品性”是可以先天遗传的。所以,“品格”不等于“品性”。

除此之外,这段话里面也提到品格特性是可以在后天得到克服的。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品格中人性的不足成分,是可以而且必须克服的。这就是说,“品格中的人性成分”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品格特性”。

品性”可以是先天遗传的,有好也有坏

再看《教会证言》卷五36章5段:“唉!父母们要到几时才会有智慧呢?他们要到几时才能看明并认识到,自己不照圣经的教训去命令儿女顺服与尊敬,这样忽略行事是何性质呢?这样松弛的训练,其后果将在儿女离家进入社会而成立自己的家时,显明出来。他们使父母的错误持续下去。他们品格的缺点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还将自己所养成的品格上之不良嗜好、习惯,与性情一直遗传下去。这样,他们非但不是社会之福,反而成了社会之害。”这里又提到“品格的缺点”和“品格上之不良嗜好、习惯与性情”,而且是可以一直遗传下去的,这就说明遗传的不是品格本身,而是品格上人性的不足成分。

继续来看《教会证言》卷五47章29段:“在出版社、疗养院和学校中从事上帝工作的人,只有与基督的品格相象,才能算为可靠的人。但许多人所遗传的品性决不能代表那神圣的楷模。许多人生来就承袭了某种品格的缺陷。他们并没有克服它,却珍爱它如纯金,并将之带进自己的宗教经验。许多人终生保留了这些特性。虽然暂时可能看不到它们造成什么伤害;但酵已在发作,当有利的时机来到时,邪恶就表现出来了。”这里更清楚地说明了“遗传的品性”就是生来就承袭的“品格的缺陷”,这是指同一个对象。这些都是需要坚决要克服的。如果这些特性不被克服掉,就会成为一种邪恶的品格。

这样看来,“品格的缺点”、“品格的缺陷”和“品格上之不良嗜好、习惯与性情”都是指同一个内容来说的,这些都是“品性”或“品格特性”或“品格中人性的成分”的一个方面,因为“品格中的人性成分”有好的成分,也有坏的成分;“品格特性”也有好的特性,也有坏的特性。

我们一起来看《教会证言》卷四60章53段的话语:“那些具有尖刻粗野的品格特性的人,若不藉着训练压制和根除本性中一切的苦毒,就在上帝面前有罪。屈服于急躁不耐烦的人,是在侍奉撒但。‘你们献上自己作奴仆,顺从谁,就作谁的奴仆’(罗6:16)。好品格在上帝看来比俄斐的纯金更宝贵。上帝希望人们为今生和来生行事。我们遗传了好的东西和坏的东西,可以藉着培养使坏的更坏或好的更好。我们是象犹大那样,让坏的占了优势呢,还是把那恶的清除出我们的心灵并让好的作主呢?”这里讲的非常清楚,我们所遗传的“品格特性”,就是“本性”。并且品格特性有好的成分,也有坏的成分。但是,我们必须在后天的条件下培养好的,去除坏的,才能建立正确的品格。这里也侧面告诉了我们“本性中一切的苦毒”和“罪”的区别。如果我们不压制和根除本性中一切的苦毒就是罪,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培养本性中坏的成分就构成了罪。所以,“罪”是我们选择的结果,而不是遗传的。

品性”可以是自己后天培养的,第二天性也有好有坏

不仅如此,“品性”或“品格特性”不仅是可以遗传的,也可以是自己后天培养的。我们来看《教会证言》卷四31章26段的话语:“我的弟兄啊,……你在属世的交易上贪得和精明的品性,在买和卖、及在讨价还价上占便宜方面大大得到了发展。……你常做这事,以致成了你的第二天性,而你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在别人看来如何。……”这里提到了“第二天性”,也就是“第二本性”,这个就是我们后天通过自己的选择而培养的“品性”。当然,这段话里面所提到的是“第二天性”的坏的特性。

《教会证言》卷五39章8段有这样的话语:“……我们必须在自己的人生上具有各种的美德,也必须驱除那使我们不象耶稣的不可爱之天性。当上帝在我们的心里运行,使我们立志行事,为要成就祂自己的美意之时,我们就当与祂协同作工。基督的宗教能改变人心,使心思属世的人变成心思属天的人。在其影响之下,自私的变成了不自私的,因为这乃是基督的品格。那虚伪狡诈的人变成了正直的,他的第二天性就是要对待别人象要别人对待他一样。那放荡之人也要由污秽变成纯洁。他培养正当的习惯,因为基督的福音在他身上已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里可以看到,通过驱除不可爱的天性,就可以培养基督的品格,并且也可以培养好的“第二天性”,成为好的“品格特性”。

通过试炼,烧净品性中一切的污秽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既有遗传的“品格特性”(品性),即“本性”;也有后天培养的“品格特性”(品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天性”或“第二本性”。这些先天遗传的与后天培养的,既有好的特性,也有坏的特性。我们“品格中的人性的成分”,既有好的成分,也有坏的成分。

上帝所要求于我们的是,要我们既要压制和根除一切坏的成分,又要培养一切好的成分,而我们这样努力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品格。你努力的程度越深,培养的品格就越正确,越像基督;那么,你品格中人性的不足之处就会越少,而好的成分就会越多,就能越反照出基督的样式。

这就像是耶路撒冷建殿的时候,从山上凿出来一块可用的石头,虽然有价值可用,总体是好的,但是还有棱角,还有粗糙之处,还需要细细的、按照一定的标准切割、打磨,才能最终被搬运到建殿的地方,放在合适的位置,建造圣殿。这就是品格建造的经历和说明。当我们被上帝的爱吸引而悔改重生的时候,我们是被上帝凿出来,开始进一步为我们做切割、雕琢的工作的。这些雕琢的工作正是象征着对我们品格中人性里面一切的不足和缺陷的雕琢。

我们来看《教会证言》卷四51章10段上的话语:“放弃一些原可得到的利益,要比培养一种贪婪的精神使之成为本性的定律要好得多。耍小聪明对基督徒来说是不足取的。真理的大刀已把我们与世界分别开了。我们错误的品格特性不一定是我们能见到的,尽管这些特性对别人来说可能显而易见。但时间和环境却一定会检验我们,显明品格的真金,或暴露出贱金属。我们若不经过上帝熔炉的考验,就不能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每一个卑劣的思想,每一个错误的行动,都显明品格中的某个缺陷。这些粗糙的品性必须在上帝的工场里砍凿敲打,被上帝的恩典磨平抛光,然后我们才能适合在那个光荣的殿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段话正是向我们说明了以上的结论,我们品性的不足必须被上帝的恩典打磨,才能建造上帝的品格。这里提到“培养……使之成为本性的定律”,是指后天培养的第二本性。

我们再来看《教会证言》卷四8章6段上的话语:“我们的天父鉴察人心,祂知道人的品性,比他们自己更加清楚。祂见到一些人有感情,有能力,若是引入正轨,就可用来荣耀祂,帮助推进祂的工作。祂使这些人受磨练,且在祂智慧天意的安排下,使他们进入不同的位置,经受各种各样的环境,试炼他们,好显明他们的内心如何,和他们自己所不知道的品格上的弱点。祂赐他们机会去纠正这些弱点,磨光其天性中的粗糙棱角,使他们配为祂服务,及至祂召呼他们行动时,他们就会欣然应命,而天上的使者也可与人类协力同工,进行那在地上必须完成的工作。上帝对于自己所将降以大任的人,必本其慈悲,揭露他们隐匿的缺点,使他们可以内省,严格审查自己心中复杂的情感与思绪,并察觉自己在哪些方面有过错,这样,他们就可调整自己的性情,使自己举止文雅。主本着其美意安置人于某种境地,以便试验他们的道德能力,揭示他们行为的动机,使他们可以增进正确的东西,除去错误的东西。上帝希望祂的仆人熟悉自己心中的道德机能。为达此目的起见,祂常容许苦难之火临到他们,好使他们成为纯净。‘祂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祂显现的时候,谁能立得住呢?因为祂如炼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碱。祂必坐下如炼银子的,必洁净利未人,熬炼他们象金银一样,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玛3:2,3)。”上帝为了提拔我们、使用我们,就使我们经历各种的试炼,以便暴露出我们里面的不足,使我们在上帝的恩典面前谦卑虚己,可以靠着上帝的恩典,磨光本性中的粗糙棱角。这本是上帝的旨意。凡是经历过或者是正在经历的人,需要挺起胸来,重新得力。

关于上帝试炼我们的重要性和烧净我们品格中的一切污秽的重要意义,我们再看几段话语:

《教会证言》卷五54章23段:“……主愿意帮助我们,使我们刚强,及赐福与我们;但我们必须经过精炼的过程,直到我们品格中的一切污秽全被烧净。教会的每个成员都必经受熬炼,非要烧灭,乃要炼净。

《教会证言》卷五69章5段:“时日很短促了,一切当作的事应该赶快作成。天使在执掌着四方的风,任何人若没有完全建立在真理之中,就要被撒但占了上风。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试验。品格上的每一瑕疵,若不藉上帝圣灵之助而予以克服,就必成为致人灭亡的媒介。我空前地感觉到,我们的人应当受真理之灵的激励而振作起来,因为撒但的诡计要使每个未以上帝为其力量的人陷入罗网。主有大量的工作要完成;如果我们照祂所派定的去作,祂就要与我们通力合作了。

《一同在天上》6月2日上面有这样的话语:“我们正生活在末后日子的危险中,应该防守撒但藉以用试探接近我们的每一条通道。……仅仅赞成真理绝不会拯救一个灵魂脱离死亡。我们必须因真理成圣;必须胜过每一个品格缺陷,否则它就会胜过我们,成为一种为恶的支配性能力。要毫不迟延地着手从心园中根除每一棵有害的毒草;要靠着基督的恩典,不让其他植物在其中滋生,只留下结出永生果实的植物。

《教会证言》卷五23章24段:“我们当中任何人若在品格上仍有一点污点,就决不能受上帝的印记。那补救自己品格上的瑕疵,洁净灵宫中的每一污秽之工作,是留给我们自己去作的。这样,晚雨就必降在我们身上,犹如早雨在五旬节降于门徒们身上一样了。

圣经中两个特殊的事例

压制和根除我们品格中人性的不足,是我们领受晚雨圣灵的重要条件。重生悔改之后的人,必须要天天向自我死去,要天天攻克己身,这就是领受晚雨的步骤。最后,我们来看圣经中两个特殊的事例,这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主题内容有关,然后大家要结合到自己身上,结合到我们的实际经验中,来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事例,是关于使徒保罗与巴拿巴起争论的问题。

【徒15:36-41】“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他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关于保罗和巴拿巴为了马可的事情起的争论,我们很多时候,无法理解已经领受早雨圣灵的使徒,又是为主献身服务的人、是上帝所重用的仆人,为什么会起争论呢?甚至两个人到了“彼此分开”的地步。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形?甚至预言之灵提到说两个人“发生如此尖锐的争执”(《使徒行述》20章),这难道能说明两个人不属灵、没有重生悔改吗?

一般情况下,大家肯定会说,两个人虽然起了争论,但是他们并没有犯罪,因为他们的动机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主的圣工着想,所以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这样说,当然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要进一步去思考,对于马可,他们之所以会有截然不同的认识,这是与他们的性格不同是有关系的。或者说这是与他们的“品格特性”或“品格中人性的成分”不同是有关系的。当然,他们双方在这里所表现的不同的“品格特性”,更多的是品性中好的方面,而正是因为不同,所以也会有不同的认识。

大家可以想一想,巴拿巴是劝慰子,也就是提拔者,这是巴拿巴品性中最显著的优点,这是好的品格特性。巴拿巴也许是非常细腻温柔的人,他非常的能够理解人、体谅人,他理解马可为什么在第一次布道旅行中遇到危机会逃跑,因为年轻人都有他们的软弱之处,并且是第一次,也没有见过那样的经历,所以第一次害怕胆怯,也是再正常不过了,他并不是动机上犯错的,而是因为人性的不足造成的。虽然巴拿巴能提拔人,这是他的优点,但是还是需要顾全大局,使用一个人是需要先经过考验和审查的,这是他的不足之处,但是对于他来说,这也是需要培养的,也不是一时的功夫,但是这方面的不足本身也并不构成罪,因为人人都有认识的不足,这都有待于学习和经历的。

当巴拿巴发现马可又愿意省察己心、悔改决定再次献身了,这就更说明巴拿巴对马可的判断是正确的,第一次的失败和错误是因为经验不足、人性软弱而导致的,那么,既然马可愿意再次献身,那就说明可以受引导,可以训练,可以使用的。巴拿巴正是站在这样的立场上,认为可以带上马可同去。这本身也没有什么错。

但是,保罗是具有另一种品格特性的人,他特别外向、豪放,是粗线条的。当然,在属灵上保罗也很细腻,但在性格特征上更多的是力量型的,这就导致了保罗更多的是均衡的思维,更能够顾全大局,以大局利益为重,以上帝的事业为重。但由于上帝的恩典不断地软化和改变,保罗对于教会中的信徒也是很细腻的能理解和俯就他们的需要的,所以保罗是一个全面的人物,是不可多得的上帝的仆人。他胆子大,信心也很足,敢于面对各种艰难,也勇于承担各种责任。由于已经在主的恩典中历练的老练了,又由于他经历的事情和艰难已经很多了,对他来说,为了主的事业,尽可以抛家舍业,甚至丢失性命也在所不惜。所以,这样的保罗,面对一个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又没勇气胆量、又不能承担责任的人,他肯定是无法理解的。这就是保罗的品格特性导致的,使得他看到的更多的只是责任,只是考虑到全局,认为用人要谨慎,要经过考验。这是他的优点,同时也稍微有他的不足,那就是没有看到一个年轻人需要成长,也会面临人性的不足。

但是,保罗只是在当时的那个阶段当中,由于品格特性的问题,和当时在有些方面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了他作出那样的决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个是可以随着福音经验的积累,在认识上不断提升和培养的。因为保罗的品格动机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他当时绝对是看到全局的需要,责任和使命的需要,而作出那样的判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上的提升,加上马可也确实经过训练,开始成熟老练,对主的工作确实有益处,确实是可靠的人了,所以,使徒保罗后来也大力的推荐马可。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保罗对马可有什么私人意见,保罗对马可的态度转变,事实上这只能证明使徒保罗是多么的顾全大局,是多么的看中福音的秩序、上帝圣工的利益。

由此可以看来,两个很属灵的人起争论,有的时候并不是他们品格特性上的不足才会起争论,而有时那些好的品格特性,由于具有互不相同的特性,加上认识上的不足,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也会起争论。但是,前提是看他的品格的动机究竟如何。当然认识上的不足,这也是品格中人性的软弱成分,这是需要不断培养和弥补的缺陷。

第二个事例,是关于彼得在安提阿装假的问题。

【加2:11-14】“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但我一看见他们行的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对矶法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

我们看这里说到,不仅是彼得装假,就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这就很难理解了。这么优秀、属灵的两位使徒,怎么还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这个问题,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教会背景就是两等信徒组成的,但是由于当时犹太人的偏见特别重,受当时普遍的遗传教导的影响,也是受环境的影响,他们多少还会被这些错误的习惯所牵引,这就是当时他们的人性中的一个不足的特性所导致的。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两个自身的特性导致的。虽然巴拿巴是提拔者,这是他最重要的优点,但是他的性格柔弱,这也是他的特性,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遇到一些事就很容易没有主见,很容易随大流,这就是他的品格特性,这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必须要克服这个弱点,否则会在大事上出问题。

而彼得由于曾经否认过主,在这件事上犯过罪、失败过,又因为犯罪的结果会一直被保留下来,这就是我们的第二本性。虽然,彼得已经悔改了那个罪,但是犯罪的后果一直伴随着他,成为了他的品格特性的一部分,他在“装假”这个事情上一直有缺陷,这就是品格的缺陷。他过去怎样在救主的事上装假不认识救主,那么在其他事情上,总有那方面的倾向,这就是需要克服的品格特性。这就是彼得装假的原因。

就是说在一个事情上曾经失败过,那么就在那一点上留下了阴影,有了一个缺陷,以后我们就很容易在这个“受过伤”的地方跌倒,所以,需要时刻的提防。撒但攻击我们的地方正是这些薄弱的地方。虽然,在品格上不愿意、也没想过会那样跌倒,但是“品格特性”就有那方面的倾向,这是人性的不足,这就是彼得当时的状况。

所以,我们要时刻小心我们品格上薄弱的环节,否则我们就会受试探而跌倒。圣经之所以记载这两个事例,这是在向我们说明“品格中人性的成分”这个话题,同时让我们重视这些品格的缺陷之处,撒但在处处想方设法攻击我们的那些缺陷,而我们要靠主的恩典天天“补破口”,不要让毁坏葡萄园的小狐狸进来。

愿我们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正确的看待“品格中人性的成分”这个问题,并且正确的对待人及人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