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弟兄姊妹,大家好!主内平安!非常感谢主又把新的一年赐给了我们,即将我们又要按原来的计划和安排来学习“耶稣生平四福音合参”和《历代愿望》了,愿主继续恩待和引导我们这些不足的人,让我们从《圣经》中的话语中,更深地来认识基督,从而潜移默化地将上帝的属性种植在我们心里、成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就是“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的心路历程。
《圣经》说,【路10:27】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爱上帝;第二,爱人如己。那么,这样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我们知道人都带着自私的本性,那怎样可能做到既爱别人、又爱自己呢?这似乎是不是有点矛盾呢?“爱人如己”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内涵和经验呢?为此,我们就来分享这样一个题目:小议“爱人如己”。
最近在地铁上看到这样一幕争吵,当然这类似的争吵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司空见惯。当时,一位穿着时尚、妆容精致的年轻女子,不小心踩到了一位中年妇女,这位年轻女子也向这位妇女道歉。随后,这位衣着朴素、皮肤黝黑的中年妇女按着痛处,不断呻吟着:“哎哟,好疼……”然后,这位年轻女子开始变了脸色,厉声说道:“我不是说了对不起吗?你还要怎样?”这位中年妇女本来声音很小,几乎是自言自语,但看到那位年轻女子这种态度,马上就愤愤地说:“你说对不起算什么?我叫疼怎么不行啦?”随后这位年轻女子讽刺说:“怎么了?是不是很严重?那要不要送你去医院啊!”这话一出口,立马激怒了对方,这个时候,这位中年妇女声音立刻提高了八度,说:“那好啊,现在就去医院!我痛得受不了了,要好好检查一下!”
就这样,二个人不停地争吵着,这位年轻女子由于无理的言语变得越来越被动;后来,周围的人就过来打圆场,年轻女子显然意识到自己盛气凌人的态度和带有讽刺的言语的不对,就不再那么理直气壮了,后来,年轻女子终于尴尬地安静下来,到站后就下车离开了,事情就这样平息了。
在生活中,类似的事例有许多。前段时间也听到一位在平台上、热心服侍的基督徒说到,自己多次热心接待一些基督徒朋友,也尽力帮忙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但对方没有任何感恩的表示,好像一切都是该得的、都是理所当然似的;然后,这位姊妹就觉得对方知恩不报,就感到有些沮丧,心中有些酸溜溜的滋味,多少有些不平、不解和埋怨。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通常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感受呢?
又有一次,遇见一位朋友在工作上,给了合作方很大的帮助,结果成功之后,利益却被对方独享了,自己丝毫未得,这只是在经济利益上一个例子。在个人荣誉、人气上,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一个团队借着媒体来传道,结果那些在前线与人接触的传道人,往往得到许多人的认识和赞赏,并且自己还常常沾沾自喜,以此来炫耀自己,来抬自己的人气,好像这些都是自己该得的;而那些幕后的默默无闻的制作、宣传、推广人员,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人们都不知道他们辛苦付出和劳累。
《圣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有一次,尼哥底母夜里来寻见耶稣,耶稣看出他是一个寻求真理的人,就直截了当、和蔼可亲地对他说:【约3:3】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上头生的,就不能见上帝的国。尼哥底母本是一个严格的法利赛人,素以善行自豪,他也乐善好施、慷概捐助上帝的圣工,这样,他深孚众望,他自己也认为一定会得蒙上帝的喜悦。但一听到耶稣说:上帝的国度,是他现在连看都不配看的,这就使他很惊异。其实,他也懂得耶稣这句话不是字面的意思,但是,因他生来就是以色列人,就自以为必在上帝国里有份,他觉得自己不需要什么改变,所以,当他听到耶稣这句话之后,由于骄傲和自尊心作祟,他对耶稣就起了反感,于是,他就用讽刺的话回答耶稣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约3:4)可见,尼哥底母和众人一样,是属血气的人性。当锐利的真理刺入他良心的时候,他人性自私的一面就完全暴露无遗了。
弟兄姊妹,类似的争吵、埋怨、独占、讽刺,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人人皆有的利己之心作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私”。
其实,“自私”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有些时候显而易见,就被人直呼叫做“自私”;有些时候较为隐藏,而被人称为是“虚伪”;有时候异化为其他形式,比如:为工作废寝忘食、为慈善而舍弃万贯家财。这些行为,在人们赋予的称誉和光环之下,本质依然隐含着“自我”的动机。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要评论“自私”“自我”的是和非,或质疑这些举动,而是想说明一个事实:我们人所做的,不论外表是“自私”还是“无私”,根源都在于满足自我的需要,只是这种需要的表现层次不同而已,本质是爱自己,也就是所谓的“自私”,这就是我们的人性。所以,保罗也深有感触地说:【林前13:2-3】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其实,无论是市井小民,还是达官贵人,作为人而言,其自私的本性并没有区别,只是表现程度和形式不同而矣。所以,《圣经》说:【约3:6】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耶13:23】古实人岂能改变皮肤呢?豹岂能改变斑点呢?若能,你们这习惯行恶的便能行善了。也有古语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真实的情况可能是“清者”没有机会成为“浊者”,只不过是其自私的劣根性尚未暴露或放大而已。“自私”的人性一旦遇到权力和诱惑,“自我”迅速点燃,直至燃为熊熊欲火,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自私的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意义而言,每个人所表现强度的差异,只取决于不同的环境和条件等因素。一旦因素具备、具足,这种利己的欲望和贪婪再加以放纵,其结果常会超乎自己的想象。
上面我们通过列举一些事例,说到人性都是极其自私的,也就是说,人根本没有上帝爱的属性;然而,耶稣在《圣经》中教导我们说:【太22:37,39–40】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我们人性都是自私的,那么,这里的“爱人如己”当如何理解呢?
按其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要像爱自己那样去爱别人,爱自己有多深,爱人就要有多深。但这种对“爱人如己”的解释准确吗?我们一起分析一下。爱人就如同爱己,这意味着“爱人”和“爱己”是同时的、是等量的。上面我们已经谈到,爱自己的实质就是自私,而人自私的程度,是没有止尽的,这样说来,爱自己的同时,爱人也要达到同样无限的程度,这可能吗?
那么,什么叫爱人?耶稣已亲自为我们做了解释:爱人,就是舍己,就是牺牲,就是饶恕,就是服侍。在耶稣的生涯中完全的舍己,无限量的爱人,这就向我们示范了“爱人如己”。所以,“爱人如己”中的“如己”是修饰“爱人”要达到的程度,正如人爱自己的程度是无限量的一样;不是说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一个爱自己的人,或者说,一个拥有自我的人,不可能做到“爱人如己”。“爱人如己”这样的爱是从上帝而来的,也就是说,爱是上帝独有的属性。我们要想做到“爱人如己”,就必须每天去领受上帝的这种爱。《历代愿望》第五十七章说:“若要领受到上帝的爱,必须放弃专爱自己的心。”
“爱人如己”这是上帝对我们的要求,这看起来很难,但却是我们基督徒的本分,也是通向天国唯一的道路。信仰的根本是顺从,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此较力。
现在,我想以一个人的悔改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他来到上帝面前,希望得到饶恕和拯救。他求问上帝说:“主啊,我需要做什么才能得救?”上帝说:“第一,你要爱我。”这人说:“好的,我愿意。曾经的我是那样罪恶,你依然饶恕我,为我舍命,如果没有你,就没有我。我决心爱你,顺从你。”上帝又说:“第二条,你要爱人如己。”
但现实中的他,是那么自私贪婪,“爱己”到了极致;现在上帝要他爱人如己,于是,他陷入了沉思:耶稣放下天国的荣耀和宝座,来到人间。他从不为自己的需要施行任何神迹,也从来不为自己做什么辩护。人打他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人打。这样一个至善的人,却被本国之人以最残酷的刑罚钉死,自始至终,他没有为自己申辩……他终于明白了:正是耶稣将人性中无限的“爱己”即“自我”归零,才有了我的拯救。否则,如果耶稣心中仅有一点自我的成分,他就可能在救赎计划的某一个苦难点上,因不肯进一步牺牲而显出神性回到天庭,抛下人类任其灭亡,这就是耶稣无限程度的爱人,这就诠释了“爱人如己”。
所以,“爱人如己”意味着完全舍弃自我。但许多人认为保留一点自我无足轻重,想当初,撒但正是因为心中萌生的一丝骄傲(专求利己),导致自我之心的膨胀,产生了反叛,这就是宇宙间罪的起源。路锡甫以前又何曾不是一个光明的天使长?他岂不也曾爱上帝并有着光明的荣耀吗?但那一点点的私心如同面酵一样发展,以致他爱上帝和爱众生的心,渐渐褪去,使自我无限膨胀,终于由天使堕落为魔鬼。这教训是何等地大啊!
所以,爱是排他的,爱的方向是单一的。爱人如己,不是既爱自己,又爱别人,像爱自己一样爱人;与之相反,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舍己、爱人。在爱人的程度上,要像人爱己一样无限量。
现在,我们来看约翰和马太的表达:【约一2:15】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太6:24】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玛门。爱耶稣,就意味着要放弃自我。反之,如果选择了自我,就不爱耶稣。同样,爱人就必须完全去除自私之心。
再来看路加的记述:【路6:27-31】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听道的人,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凡求你的,就给他。有人夺你的东西去,不用再要回来。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路加在这里记述了耶稣所说的七个方面的内容,总之一句话,就是要爱仇敌。爱仇敌怎么爱呢?就是在这七个方面,这么去做,所以,31节就总结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是一条金律,这是天国的原则,这是上帝的属性,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事情上,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黄金律?律就是生命之律,能够给我们带来生命的这样一个法则、这样一个规律,黄金律说白了,也就是“爱人如己”。
这个“爱人如己”具体表现在二个方面:第一,爱人无己,就是说首先你要有无私的心,如果没有无私的心,你想爱人如己,是无法如己的,所以首先你要无己。
什么是无己呢?就是说,你所当挂虑的不是你能获得多少,而是你能给予多少,这就是属灵的法则,这就是上帝的品行,所以上帝的品行是什么呢?就是舍,从来都不图回报、不图别人给我什么,他只是舍,不管别人什么反应,无论对什么样的人,只是给予,这就是爱仇敌的爱,这就是爱人无己。
“爱人如己”还包括第二点:爱人无敌。【路6:35】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要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这样,你们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45)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不要把对方当作敌人,而是当一个灵魂来对待。世人可以说都是耶稣的敌人,因为凡与世俗为友的,都是与基督为仇的,但圣经要求我们爱人如己。就是说,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念别人的需要;换句话说,你当体会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困难、他们的失望、他们的欢乐和他们的忧伤,你要和他们化合为一,然后你向他们所行的一切,就如易地而处时,你所希望他们对待你一样。也就是说,你站在那个人的位置上,当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那你需要的是什么、想得到的是什么,然后你就这样去安慰、去鼓励、去劝勉他,你就这样去对待他,这就是爱人无敌。也就是说,这个人他之所以这样作,你要理解他,你要感受到他的需要,他可能是无辜的,他可能是不得已的,所以你要这样去理解他,你才能爱他,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也是优先次序法则,就是先人后己,先他、后你、最后是我,这就是“爱人如己”的含义,这就是黄金律的内涵之一。
所以,耶稣在这里说:“恨你们的,要待他好;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为什么呢?因为爱人无己,因为没有自我了,别人再怎么待你,怎么咒诅你、凌辱你,都无关紧要了,没有自我了,所以你仍然待他好,仍然祝福他、为他祷告,这就是爱的表现。
在这里,我们看到“爱人如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他为什么恨我呢?他可能有他的原因,你要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他为什么凌辱我呢?为什么咒诅我呢?为什么打我呢?为什么夺我的外衣呢?为什么求我呢?所以,你要站在他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顾念他的需要,这个时候,你就会看到他的需要,那你就会给他。所以,圣经说:“凡求你的,就给他,夺你的东西,你不要要回来”,也就是说,你夺就夺吧,你肯定有你的需要,你是不得已的,既然是这样,那么,我就不指望再要回来,这就是没有自我的人,这就是爱人无敌的具体表现。
所以,路6:27-31节,这是对至高者水准的具体说明,路加在这里具体讲述了上帝属性的具体表现和内容,这也是天国的原则,也就是爱仇敌。那么,怎么爱仇敌呢?不是说要与他的罪恶有份,不是说要妥协他的罪恶,不是说他的罪恶是好的;而是说,我们要按照一条“黄金律”去生活,这条黄金律就是“爱人如己”的法则,具体包含:第一,爱人无己;第二,爱人无敌,这就是至高上帝的品行,这也就是上帝的属性,天国的原则,这一切都体现在一个字上“爱”,这个爱是上帝之爱的爱,不是人的爱;上帝的爱是上帝一切属性和原则的综合表达,在《福山宝训》第6章有这样的话:这爱原是天国一切荣耀及其财宝的总和。上帝的属性,无法一一说明,就用一个字来表现,就是“爱”,这个爱不单单是一种感情,爱还包含了上帝所有品性的特征,所以约翰说,上帝就是爱!
那么,这种“爱人如己”的爱怎样获得呢?人只要依靠上帝的恩典,才能将上帝的属性栽植在人的里面;使人性和神性相结合,才能彰显出上帝属性的特征。我们来看路加接下来的记述:
【路6:39】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瞎子岂能领瞎子,两个人不是都要掉在坑里吗?这句话的意思是:自身是瞎眼的人,也就是说,自己没有上帝的属性,怎么能去引导另一个一样没有上帝属性的人呢?这样的话,两个人岂不是都会一样的堕落,会一样的落在上帝的审判之下,成为灭亡之子吗?
【路6:40】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称为“先生”的人,实际上是指没有上帝属性的人,这样的人教导别人,就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了;作为学生,即使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学成了,最多达到的也只不过是老师的标准,实际上还是人的属性的层面,无法超出这个水准的。也就是说,他作为学生,他学他的老师,他老师是一个没有上帝属性的人,那么,老师按照自己的标准,按照人的属性来要求这个学生,即使是这个学生达到了这个老师的要求,那么,他最多也是和他的老师一样,无法超越老师的水准,还是人的本质。所以,一个人无法改变另一个人,人靠着自己的肉体无法达成上帝的属性。所以接下来就讲到了梁木和刺的问题:
【路6:41-42】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这里的意思就是:要想帮助别人、引导别人,你自己先去掉自己人的属性里面的不足,再来以上帝的属性去引导别人吧!“梁木”和“刺”虽然在量上不同,但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指人性的不足和软弱,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所以,这里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路6:43-44】因为没有好树结坏果子,也没有坏树结好果子。人不是从荆棘上摘无花果,也不是从蒺藜里摘葡萄。这里的意思就是:人在自己本性的基础上,无法靠自己从本性里面成就上帝的属性,靠自己永远都不可能有好的果子。你想从荆棘上摘无花果,从蒺藜里摘葡萄,这是不可能的。接着说:
【路6:45】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只有本性改变了,只有根植了上帝的属性,人才能发出相应的上帝属性的果效来。也就是说,你如何彰显上帝的品行和荣耀呢?除非你的本性变了,除非上帝的属性栽植在你里面;所以,上帝的神性和人性要结合在一起,才能改变我们,才能有这样的结果。
总之,路6:39-45节,这一部分是在说,你不要指望靠自己的标准,靠自己的义来要求别人,来改变别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瞎子不能领瞎子,因为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因为有梁木不能去挑刺,因为荆棘上不能摘无花果,蒺藜里不能摘葡萄,坏树不能结好果子。这些都是比喻,都是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的肉体是软弱的,人靠着自己的肉体是不能成就什么的。
所以,路6:39-45节,是在讲述人靠自己肉身罪恶的属性,是无法成就义的属性的、是无法成就上帝的属性的,是无法达到黄金律的标准的。39-42节强调的是一个自称属灵的人,想以自己的义来要求别人、来纠正别人、来改变别人,最终也只不过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来要求别人、引导别人而已,所达到的结果也不过是人自己的水准。所以,路6:43-45节就总结说,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才是灵。也就是人想达到至高者的水准,就必须仰望基督,借着圣灵的恩典,将上帝的属性栽植在人性的里面;换句话说就是,人性和神性必须相结合,才能成就上帝的旨意,才能将黄金律刻写在我们里面。
【路6:46-49】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遵我的话行呢?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我要告诉你们他象什么人。他象一个人盖房子,深深的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发大水的时候,水冲那房子,房子总不能摇动,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 惟有听见不去行的,就象一个人在土地上盖房子,没有根基;水一冲,随即倒塌了,并且那房子坏的很大。
46-49节,强调听到了以上所讲的内容之后,就要按照上帝救赎我们的原则去行,只有仰望基督,从上帝那里来的属天的圣灵的恩典进到我们里面,我们的本性发生质的变化,才是我们坚固的保障。也就是说,我们究竟是在磐石基督的属性上建造品格呢?还是在土地或流沙上(人的属性)上建造?这就是我们最终所要去选择的。
使徒们曾经也充满着自私,但耶稣三年半的言传身教以及复活后再次给他们讲解了真理,使他们理解了上帝的爱。后来,他们效法耶稣,爱人如己。路加对此深有体会,他将耶稣的话深深存记着,【路9:23】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话,但耶稣的十字架究竟意味着什么?简单讲,就是舍自我、舍自私,而化作爱人,爱人如己。
保罗也说:【林前15:31】我是天天冒死,这是同样的意思。我们不是偶然间背起十字架,而是要天天察看自己内心,看看自我是否真已死去?看看是否真的爱人如己?当心中拥有耶稣的爱,决志效法他、顺从他,圣灵就会帮助我们,将人性中无比的自私(爱己)转变,这样,爱人就没有尽头!
深愿平台上的每位弟兄姊妹,都祈求上帝将这样的“爱人如己”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践行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