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感

10 月 11, 2021

亲爱的弟兄姊妹,大家好!我们知道,当我们陷在罪当中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借着上帝的恩典凭着信心脱离罪;并且继续依靠上帝的恩典得胜罪的权势、对我们的控制,使我们不再作罪奴;但是即使我们脱离了罪本身以及得胜了罪的权势,但是魔鬼还是会在最后时刻来攻击我们。这个时候,魔鬼攻击我们的什么呢?就是动摇我们对基督的信心。虽然我们摆脱了罪本身,以及得胜了罪的本性,但是魔鬼对我们还是不松手,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末后的危机;也就是说末后的考验是专门针对我们信心方面的考验,所以,最近我们都在围绕信心的主题在学习,信心不是一种理论,更多的是在生活中,一种实际的体验和经历,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感受。所以,现在在平安稳妥的时候,在最后的考验未到以先,我们要从各方面来训练我们的信心,这是很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为此,今天就与大家分享这样一个题目:恐惧感

《心理、品格与个性》第51章:亿万的人被恐惧所束缚——亿万的人被假的宗教所压制,为迷信的恐惧和麻木的良心束缚着,像负重的牛马一样,终日辛劳,对于今生毫无希望、快乐或志向,对于来世只有一种渺茫的恐惧。惟有上帝恩典的福音能救拔世人

是的,现在人们的心灵常常因恐惧感而受到伤害。当然,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恐惧感”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单纯因为外界某个事物或某种特殊情境、而产生的害怕情绪,不是这种恐惧感。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恐惧感”是指人内心潜在的缺乏自信的软弱状态,这种状态导致人在面临问题和遭遇困境时、不敢去战胜和超越。这是我们今天所要说明的“恐惧感”。

那么,人为什么会产生恐惧感呢?最主要基于两种原因:一种是内心缺乏安全感而恐惧,当然造成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因素有很多种情形,比如:陷在罪当中;再比如:缺乏信心,这是内心缺乏安全感而产生的恐惧。另一种是人生经历中曾经遇到过挫折和失败的打击,一旦再次受挫,过去的经验被唤起而产生恐惧。比如:成长环境中受到太多的否定;又比如:年幼时父母争吵给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伤害等等。

可以说呀,恐惧感甚至比愤怒感的危害还要严重。因为沉浸于恐惧中的人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通常是逃避,而不是去面对,以致生活变得一团糟。如果一个人被恐惧感所支配,就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做每件事情都要观察周围人的眼神,揣摩别人的态度,不知道如何表现最真实的自己。这样的人如果结婚了,就会无条件地迎合对方,他总会想着:“对方的需要是什么?感情怎么样?” “哎呀,我又做错了,我们的关系要是破裂了怎么办?”“哎呀,我说错话了对方不高兴怎么办?” 所以,分分秒秒处在自已制造的高压状态下,结果产生了病态的心理。

《心理、品格与个性》第51章:

恐惧表明不信——耶稣怎样因信依靠天父的保护,我们也当如此依赖救主的眷顾。如果门徒信靠祂,他们就可蒙保守得平安,他们在危险中的惧怕显明他们的不信。

  我们岂不常有门徒的这种经历吗?当试探的风暴兴起,强烈的闪电射来,汹涌的浪涛漫过我们时,我们竟独自挣扎,忘记有一位能帮助我们的主。我们常靠自己的力量,直到希望断绝,万死一生的地步,那时我们才想起耶稣。虽然如此,只要我们求祂搭救,总不至于徒然。祂虽然忧伤地责备我们的不信和自恃,但总会赐给我们所需要的帮助。无论在地上或海上,若有救主在我们心里,就不必惧怕。我们对于救赎主若有活泼的信心,这信心就能使人生的苦海风平浪静,并能照着上主所看为最妙的方法,救我们脱离危险。

陷于恐惧只能加深恐惧——如果我们缺乏信心,陷于疑惑恐惧之中,或者试图解决自己所未能看清的问题,就只能加深疑虑。但我们在感到自己软弱无奈的时候,如果能怀着信靠的心来到上帝面前,向无所不知的主阐明我们的需要,那位监察万有,按祂的旨意和真道治理万有的主,必乐意垂听我们的呼求,让真光照入我们的心。藉着诚恳的祈求,我们得以与无穷上帝的心联结在一起。我们或许不能即时看到救赎主以同情和爱心垂顾我们的显著凭据,但实情确是如此。我们可能感觉不到祂明显的抚摸,但祂的确怀着仁爱和慈悯,按手在我们身上。

恐惧不能减轻心灵的负担——你应该对福音有清楚的理解。宗教生活并不是忧郁悲伤的,而是平安喜乐的,加上基督化的尊严和圣洁的庄重。我们的救主并不鼓励我们怀有疑惑,恐惧和苦恼的预感。这些东西丝毫不能减轻心灵的负担,应该予以斥责而不是称赞。我们可以拥有说不出来、充满荣光的喜乐。

恐惧让圣灵担忧──许多人信心甚小,经常恐惧,自寻烦恼。他们每天被上帝之爱的证据所包围,每天都享受着祂丰富的照顾,但他们却忽略这些福惠。他们所遇见的困难,不但没有促使他们归向上帝,反而心里不安,口出怨言,与上帝分离。……耶稣是他们的良友。全天庭都关怀着他们的福利,但他们的畏惧和怨言却使圣灵担忧。

既然恐惧表明我们的不信,并且恐惧不能减轻我们心灵的负担,反而恐惧只能加深恐惧,而且让圣灵担忧,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这种恐惧感呢?

首先,必须要突破自我,敢于正面对决恐惧感。要知道:恐惧感不是某个真实存在的事物,它只是压抑我们精神的一种心理情感;我们越是逃避,它就越占上风,所以我们必须要与之争战。与恐惧相反的是什么呢?就是勇气,那么,勇气来源于哪里?当我们意识到身边有支持自己的力量,知道有人爱我,有人信任我时,就会产生信心和勇气。

《心理、品格与个性》第51章:

恐惧时该怎么办──惟有感受上帝的同在,才能消除恐惧,这种恐惧会使弱者视人生为重累。请记住这个应许:“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周安营,搭救他们”(诗34:7)。请阅读以利沙在山城中的奇妙故事,当时有大队的天使,驻扎在他与敌军之间。请阅读彼得被定死罪、关在监狱中时,上帝的使者显现了,领着祂的仆人安全地越过武装的卫兵和紧锁的铁门。

请阅读那身为囚犯的保罗,在前去受审赴难的途中,向那些在狂风巨浪中饥饿疲劳,筋疲力尽的士兵和水手们所说鼓励和希望的豪言壮语:“现在我还劝你们放心!你们的性命,一个也不失丧。……因我所属所事奉的上帝,祂的使者昨夜站在我旁边说:保罗,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凯撒面前;并且与你同船的人,上帝都赐给你了”。保罗凭着对这个应许的信心,向他的同伴们保证说:“你们各人连一根头发也不至于损坏。”事情果然如此,因为在船上有一位上帝能藉以作工人,全船的外邦士兵和水手都保住了性命,“众人都得了救上了岸”。

信靠耶稣克服恐惧——耶稣邀请我们来就祂,祂也必将重担从我们疲惫的肩头卸下,而将祂那容易的轭和轻省的担子放在我们身上。祂邀请我们所行的道路,只要我们始终行在其中,就毋需经受任何的痛苦。惟有在我们偏离本分的正路时,前途才遍布艰难与荆棘。我们在跟从基督时所必须作出的牺牲,只不过是转回到光明,和平与幸福之途的众多步骤而已。怀疑和恐惧因放纵而增加,它们越放纵,就越难以克服。放开一切现世的支持,握住那能在暴怒的海上拉起和搭救将沉门徒之主的手,乃是安全的。

将视线转离自己──要将视线从自己转到耶稣身上。我们可以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同时我们也有权利承认基督是我们的救主。祂来不是要召义人,乃是要召罪人悔改。撒但会向人心提出许多困难和建议,来削弱人的信心,摧毁人的勇气。他用许多试探,接二连三地来诱惑人心。专注于自己的情绪,屈服于自己的感情,就是接待那疑惑的邪恶宾客,陷自己于绝望的困境。你或者要问,在这些可怕的建议面前,我该怎样行呢?要藉着仰望和思念救主无比高深的大爱,把试探驱逐出去。你的情感不论是好是坏,是忧伤沮丧或令人鼓舞,都不要予以颂扬、谈论和崇拜。

摆脱罪就摆脱恐惧──亚伦和百姓一见摩西,就畏缩不前,他们“怕挨近他。”摩西看见他们惊惶失措的情形,却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他就劝他们近前来。他向他们提供上帝赦免他们的保证,和上帝重新眷爱他们的应许。他们看出他的声音之中只带着慈爱和诚恳的口吻;终于有一个人敢于走近他。可是竟畏惧得说不出话来,只是默然无言地用手指着摩西的容貌,以后又指着天上。这个伟大的领袖摩西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他们良心自觉有罪并觉得自己仍在上帝的忿怒之下时,他们就忍受不了这天上的光辉。如果他们顺从上帝的话,这光辉就要使他们心中充满喜乐。自知有罪的心是有惧怕的,那脱离了罪恶的心却不会远避天上的荣光。

【约一4:18】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如果没有得到爱的话,我们就会孤单,就会害怕和恐惧,觉得孤苦伶仃。但是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即使所有人都离开了我,背叛了我,上帝仍然爱着我。所以,我们要居住在上帝的爱里,使自我和私心在上帝的爱中融化。事实上,恐惧感是过于注重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们时刻深信上帝爱我,他深深地爱着我,那么我们心中的惧怕感就会被驱逐出去,勇气就会进来。这种从上帝而来的恩典足以打败恐惧的习惯思维,使我们充满勇气去承担和面对。

克服恐惧感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要除掉心中各种的疑惑,卸掉心中各样的忧虑。人为什么会害怕呢?无非就是因为担心忧虑。其实,忧虑和绝望往往是我们自己的想象的结果。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只要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和度过今天。

订购本书可加微信:yile144000

《心理、品格与个性》第51章:

不信任上帝有一千种担心——许多人他们不信任上帝,对将来有一千种担心。他们像以色列人一样有不信的恶心。

上帝照这班人所需的给他们作了丰富的预备;但他们为将来自寻烦恼。他们在旅途中牢骚抱怨,说摩西领他们出来是要饿死他们和他们的儿女。想象上的需要关闭了他们的眼睛和心门,使他们看不到旅途中上帝的良善与恩慈,对祂一切的厚恩忘恩负义。

在这个不信而且堕落的时代,自称上帝子民的人也是这样充满不信任。他们担心自己可能会陷入缺乏,他们的儿女可能会变得非常贫穷,他们的孙辈会一无所有。他们不敢倚靠上帝,他们虽蒙祂委以今生的福惠和才干用来推进祂的圣工,增进祂的荣耀,却对祂没有真实的信心。

【太6:25-34】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上帝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这里并不是指我们什么也不用做,只等着坐享其成;而是指上帝的供给就在那里,只要我们按着他制定的法则去努力,去生活,我们就不会缺乏。回顾我们的一生,得到的祝福其实多过我们遭受的艰难。过去已经成为往事,我们只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要沉浸在懊悔之中,那样毫无益处;至于将来,我们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要为那些还没有临到的事情忧虑,我们可以在今天靠主而活!

《心理、品格与个性》第51章:

信心在与疑惑和恐惧的斗争中增长——上帝经常把我们放在不同的位置,好激励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在祂的天意安排中,有时会出现特别烦人的事,为要考验我们的耐心和信心。上帝让我们学习倚靠的功课。祂希望教我们知道在急需时到哪里寻求帮助和力量。这样,我们就获得关于祂神圣旨意的实际知识,这是我们的人生经验中所非常需要的。信心在与疑惑和惧怕的认真斗争中变得坚强

克服恐惧感的第三个方法是不要成为完美主义者。百分之百无差错或让所有人满意,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是对的,然而过分地追求完美,就容易产生恐惧,害怕失败,令人裹足不前,或难于从失败中挣脱出来去勇敢接受新的挑战。人一旦瞻前顾后,就可能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也可能动摇自己的决定。如果我们总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认可,那么我们就很难拥有并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勇气。我们要学会认识自己。我们不是上帝,要承认自己是属肉体的,是不完全的。我们应尽自己的努力和本分,也要懂得从上帝那里接受饶恕,饶恕自己的不完美。上帝知道我们的缺乏,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

得胜恐惧感的第四个方法,就是要确信在人生的旅途和信仰道路上自己不是孤军奋战。可能我们正在经历难以担当的人生重担,以至于感觉好像被世界遗弃,但看一看和我们一起奔走天路的弟兄姊妹吧!我们周围有很多彼此劝勉、彼此帮助、彼此激励的弟兄姊妹,看到他们,我们就会得到力量。我们并没有被抛弃,这只是自己身处逆境时的沮丧情绪。所以,从那些彼此相爱、彼此交心、彼此同甘共苦的同道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莫大的鼓励和勇气,在去往天国的路上、并肩作战。

得胜恐惧感的第五个方法,就是要学会感恩。或许现在的境况让你感到艰难,似乎无法感恩,但就算是流泪绝望的时候,也要向上帝表达感恩。真正的感恩不是鹦鹉学舌般时刻将感谢主挂在嘴边,而是在困境中依然学会依赖和信靠上帝,寻求等候上帝的旨意并为此而献上感恩。懂得感恩的人、会在逆境中深深地反思,学会吃一堑长一智,这样,当品格又经历了一次考验和火的洗礼后,消极、恐惧的思想就会消失。所以,真实的感恩会带来勇敢地面对。

得胜恐惧感的第六个方法,就是要关注永恒的事物。比起地上的幸福,我们更要去关心永远的幸福。【林后4:17-18】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上帝会通过艰难和困苦训练人,因为它是通向天国的必经之路,即使象约伯如此义的人,也通过苦难更深地去经历和认识上帝。我们因犯罪遭受苦楚,在痛苦中更能体验上帝的爱和能力,更渴望与上帝同在,渴望有一天与主在天国里同享那份永远的荣耀。所以,上帝允许我们受苦,是为了我们能进入永远的天家,我们在此世不过是客旅,是寄居的。如果我们懂得把自己的盼望放在天上,那么,恐惧感就会全然消失。这就是得胜恐惧感的六个方法。

愿弟兄姊妹们,在基督徒实际人生中,都能战胜恐惧,对基督充满百分之百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