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爱的领悟

9 月 4, 2021

亲爱的弟兄姊妹,大家好!主内平安!我们上几周对罪作了特别的思考,特别是当我们看到罪对别人、对自己带来那么恶劣、那么长久的伤害的时候,我们就会生出厌恶罪恶的心。同时,我们也会对上帝的爱产生新的领悟。大家知道:使徒约翰被称为“爱的使徒”,这就表明他当年对耶稣是怎么爱他的,很清楚,他非常留意耶稣的一举一动,他对耶稣的爱,每天都有新的感悟。所以,他说“亲爱的弟兄啊,我写给你们的,不是什么新命令,乃是一条旧命令。但是,我写给你们的,似乎又是一条新命令”,他每天都能从上帝那里获得爱的新感受、新体会、新经验,所以,在他晚年的时候,他逢人就说“上帝就是爱,我们要彼此相爱!”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个题目:对爱的领悟

先让我们一起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啊,感谢你给予我们恩典,感谢你给予我们爱,感谢你每天让我们领悟到爱。主啊,当我们真正认识上帝爱的属性的时候,圣灵也将上帝这种爱的品格赐予了我们,这样我们就在爱的经验上逐渐成长了。主啊,爱是原则,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你教我们以真理、以爱的动机去对待人、对待事。主啊,真正拥有爱的人,他会完全地舍已,他会顾念别人的需要,他会顾念别人的感受,他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他会俯就别人,他不会去计算别人的恶,不会轻易发怒,他会凡事忍耐,恒久忍耐,他会将一切的事都交给主处理!主啊,帮助我们成长,帮助我们每天在爱的经验中不断长进,每天获得新的感悟。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在希腊文当中,有三个表达爱的单词,但中文只一个词“爱”来表达。希腊文第一个爱的词就是“上帝之爱”的意思。那么,上帝之爱是什么爱呢?就是神圣之爱,也就是舍己之爱,这是超越一切的爱,这种爱延伸到那些伤害我们的人。也就是说,这样的爱,它包括爱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爱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和我们之间有一些隔阂的人,要延及到这样的人身上,这就是舍己之爱,这就是上帝之爱的意思。在《圣经》中,所提到的上帝对罪人的爱,就是这样的爱。正是因为上帝以这样的爱,来对待我们这些罪人,所以,我们才受到感化,才有机会获得救赎,才有了希望。这被称为是舍己之爱,这是最高层次的爱。

第二个层次的爱呢,就是弟兄之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在人类当中,那种知己之爱、手足之爱,就是像弟兄一样无话不谈的那种爱,这是人类之间最高超的爱。这种爱,它的范围只涉及那些爱我们的人、对我们好的人、对我们有益处的人,这是存在于我们的亲兄弟、亲姐妹之间;或者在教会的弟兄姊妹之间;或者是在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之间。这个第二个层次的爱,一般的人也是能够达到的;但是这种爱,不是上帝之爱。

第三个层次的爱呢,就是夫妻之爱、男女之间的那种爱,这种爱只限于肉体层面的爱,这种爱在新约圣经中没有提到过。

圣经中所提到的爱,是指上帝之爱、最高层次的爱。这是我们基督徒奔跑,最终要达到的经验。箴18:24“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亲密。”这个翻译与原文有很大的出入,如果看原文圣经的话,更加的清晰。原文圣经的第二句不是说“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亲密”,原文圣经中的“朋友”这个词是“上帝之爱”这个单词,就是“但有一种爱,比弟兄之爱更亲密”那么,24节的前半节是什么意思呢?它不是说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不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有朋友的话,就要表现出一种亲密的、友情的关系,就要表现出一种兄弟之爱,这是人类当中的肢体之爱,这是人与人之间最高层次的爱。然后接着说:但有一种爱、有一种关系,比兄弟之爱更亲密,这就是上帝之爱,就是最高层次的爱,这就是这节经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对于爱的追求,是圣经中所有的先祖先贤们,是所有的使徒们一生追求的目标,这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这也是我们常常谈论的话题。我们总是说,我们要彼此相爱;那么这个爱呢,不是第二个层次的爱,也不是第三个层次的爱。很多的时候,我们误解了上帝对我们的爱,我们就无法正确的去领会上帝的爱。所以我们所表现出来的,可能就是一种情感之爱,一种肉体层面的爱;最多也就是一种朋友之爱。就是那种对我好的人,我才爱;跟我关系好的人,我才爱,最多也就表现在这种层面上。所以,在我们的教会中,如果对爱的认识不到位的话,我们就会处在一种很低层次的这种爱的经验当中。

那么,这种对爱的认识、对爱的领悟跟什么有关呢?和基督徒成长的经验是有关系的。我们刚刚有了一点信仰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还没有什么变化,那么,我们很可能就处在第三层这种爱的经验当中,就是一种出于肉体层面的情感之爱。我们内心罪的问题没有解决的话,我们的爱很可能就处在这种状态,是不是这样呢?但是,如果我们在真理的认识上、在福音的经验上,有了一些长进的时候,我们很可能就会进入那种兄弟之爱的经验当中。是不是在我们实际的经验当中,都有这样的感悟呢?回顾我们过去,虽然说信仰这么多年,也在献身传道,但总感觉到我们的爱,好像始终停留在第二个层次当中,最多也就是兄弟之爱。

换句话说,我们更多的表现就是:对我们所喜欢的人,对哪一个牧师,对哪一个传道人,我很喜欢他,我就很爱他,就特别的愿意去跟从他,愿意去认可他所讲的。但是呢,如果大家对他有一些说法,有一些意见、或传言,这个时候,我们很可能对他就开始有了一些偏见,然后就不那么友好地去对待了,是不是这样呢?所以,这就是我们在爱上出了问题。所以很多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对别人很严厉呢?很苛刻呢?为什么我们排斥别人呢?定罪别人呢?就是因为我们对爱的认识太狭窄了,就是因为我们爱的经验太肤浅了,就是我们里面没有上帝的那种舍己之爱,我们缺乏那种最高层次的上帝之爱,对不对呢?所以对爱的追求,它是因信称义的经验当中始终要贯穿的。

对于我们因信称义的经验,如果成长到“成圣”这个阶段的话,就会表现出一种舍己之爱,就可以完全舍己了,就可以完全放下一切了,这是最高层次的爱,这也是因信称义最高的顶点所要表达的。那么,到了这种程度的人,他会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经验呢?至死忠心!就是死,我也要忠心;就是死,也不要与上帝分离的这种状态。

罗8:35“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这里说:无论任何的环境临到,无论任何的试炼临到,都能够随时随在了,随时随在都得了秘诀,都能够站立得住了,都不会动摇了,已经很稳固了。到了这种程度的时候,就是完全的舍己。哪怕是亲人离弃我,哪怕是最亲密的朋友出卖我,哪怕是最好的同工毁损我,这个时候,都不会动摇了。同时,还会带着一种理解的心、同情的心,没有半点的怨恨,只有怜悯和饶恕。

到了这种经验的时候,这就是因信称义最高层次的经验,这也是“成圣”阶段的经验。这样的人,罪就可以得到涂抹了;这样的人,就可以领受上帝的印记了;这样的人,就可以通过末后的患难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盖印的经验。

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八步阶梯”。看圣经:彼后1:2“愿恩惠、平安因你们认识上帝和我们主耶稣多多的加给你们。”这里的多多的加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上帝的恩惠、平安,因着我们认识上帝和主耶稣,基督要以“乘法”的方式来加给我们。也就是说:我们以加法的方式与主合作,我们每一天以加法的方式做成自己得救的功夫;当我们有了这样的经验的时候,然后,上帝所赐给我们各方面的恩惠,就会以乘法的方式、以成倍的方式来加给我们。

3“上帝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这里说:我们领受了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的这些真理。就是能够使我们获得生命,能够过虔敬的生活,能够最终获得基督的美德,能够到达荣耀的国度的这些因信称义的真理,上帝已交给了我们,也呼召了我们。那么借着这样的真理,怎么样呢?

4“因此,他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上帝的性情有份。”借着这样的真理,就能够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这个败坏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情欲来的,这里的“情欲”和“私欲”是同一个单词。所以,当我们脱离这样的罪的时候,才能够与上帝的性情有份,才能够分享上帝的性情。

5“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的殷勤。”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正因为我们有了这样的真理,并且借着这样的真理,我们脱离了从情欲而来的败坏、脱离了罪;然后我们就开始进入到分享上帝的性情的这种经验当中。什么叫分享上帝的性情呢?就是在我们圣化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去体验、不断地去品尝上帝的义;因着体验,自然而然在我们身上就会发展上帝的性情、上帝的品格。圣灵带领我们的这种经历,是不是这样呢?所以接下来就是我们分外的殷勤要做的工作。

所以,5-11,这些都是什么经验呢?这里所说的“八步阶梯”,就是我们重生之后的基督徒一种成长的经验,这也是分享上帝的性情的经验,这也是我们要去成就的经验。

接着看:5“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德行”是指在行为上遵守上帝诫命的意思。所以,你有了信心,你不要抱残守缺,你不要以此为满足;你有了信心之后,你还要行出来;你的信心和你内在的相匹配的行为,要表现出来。

“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你还要怎么样呢?你还要去感悟在这个行为当中,在这个实际的经验当中,上帝对你的旨意是什么,你还要去认识有关上帝的“知识”。这个“知识”是什么?就是从实际的经验中而生发出来的,对上帝一些新的认识、新的领悟,这种领悟配合圣经的真理,这才是真知识。

所以,我们过去学过这个真理,但是没有那么亮,没有那么清楚,但是通过我这样去选择,这样去遵行上帝话语的时候,上帝让我的眼睛打开了,让我的这种属灵经验更加深了,让我更加认识到这个话语原来是这样的表达,原来是这样的含义,所以对于上帝的认识,就更多了、更深了。

接下来又讲到,有了这样的经验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更加学会省查自己了、更加“节制”了。节制是什么呢?节制在这里不是说在饮食上少吃一点,而是指约束我们过去那种放纵的习惯,约束我们过去那种随时发着的情感。这里的“节制”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攻克己身的经验,所以,我们要节制我们的欲望,要抑制我们的情感。

当我这样来认识的时候,似乎真的是圣灵的一种光照,我就感受到:哦!在我的本性中,还有那么多的问题,还有那么多的不足,还有那种恶势力,这是一股不假外援、不借圣灵的能力自己无法抵御的势力。所以,是不是还要拼命的每一天都要攻克己身啊?每一天都要去争战,这样,每一天就会有成长。

当我们有了这种经验的时候,就学会了“忍耐”,就有了忍耐的经验了。所以,忍耐这种经验,是在什么基础上才有的呢?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较力争战、攻克已身这种功课,有了这样一种经验之后,才会有了忍耐。

忍耐不是强烈地忍受着。如果里面没这种经验,没这种爱的经验,没这种认识自己的经验,对自己根本不认识,你能忍耐吗?即使忍着,那也是一种强忍着,这种强忍很可能就一时半会儿,心中还有不平、还有愤怒,对不对呢?这不是真正的忍耐。

然后,“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虔敬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像上帝”的意思,这个时候,你就能够体会上帝的心了,你就能够以上帝的心、以上帝的品行去对待人了。然后,你就开始有了“爱弟兄的心,爱众人的心”

我们的爱,首先就是第二层次的这种爱,这种爱只局限于那些爱我们的人,只限于那些和我们关系好的人;然后对爱的认识不断的加深,发展到爱众人,这就涉及到那些和我们在真理上暂时有不同认识的人、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对于这些人,我们是拥抱呢?还是排斥呢?所以,我们不因有什么矛盾、有什么隔阂而不去爱别人。

这就是我们要有的这几样,我们如果有了这几样,就可以结果子了。然后我们就会成长到第10节所说的“坚定不移,永不失脚”的这种经验当中,这也是我们最终要有的盖印的经验。然后11就说,等将来耶稣来的时候,就会进入基督荣耀的国度当中。这就是彼得常常提醒我们的,我们虽然晓得这些事,但是我们要在这些真道上坚固自己。12节)

所以,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什么呢?这种爱的经验是八步阶梯最后的经验。当然,八步阶梯,不是这样说的: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等等。不是这样来理解的,不是说你这段时间学习信心的功课,然后再学习德行的功课,然后再学习知识的功课。在我看来,这些经验都是无法分开的,这些经验都是同时在成长的,当你信心在增长的时候,你的德行也在成长,德行在成长的时候,知识、节制、忍耐、虔敬,爱心,都在成长。

换句话说,重生的人,他对上帝的认识在加深的时候,他的信心也在增长,他的德行也在增长,他顺从的经验、屈服的经验也在增长,与此同时,节制的经验,爱的经验也在增加,所以,这八个方面,是同时在成长的,这些经验都是融合在一起的。不是说刚开始有了信心的经验,以后就不需要了,不是这样的。

所以,8节说“你们若充充足足的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什么叫充充足足的有这几样呢?就是这几样不是单独存在的,这几样都是一起有的,并且一起成长的,最终达到饱满,这才是一个成熟的基督徒的经验。

当我们达到了这种成熟的时候,你就能忍耐那些不公平了,你就能忍耐那些毁谤了,你就能忍耐那些伤害了,你就能正确的去对待人了,你就能顾念别人的需要了,你就能理解对方了,你就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了,你就能“俯就卑微的人”了,你就能带着完全饶恕的心去对待别人了。

弟兄姊妹,大家能体会这种经验吗?这种经验,保罗是怎么说的呢?“随时随在,我都得了秘诀”,哪怕是在被囚之中,也是喜乐的。无论是逆境、是顺境;或饱足、或饥饿、或缺乏、或有余,我都可以知足。这就是成熟的基督徒最后的经验,有了这种经验的人,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放下呢?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纳呢?这样的人就能包容一切了;这样的人就会以最好的想法来诠释别人的动机,哪怕别人真的是带着动机来伤害他,但是他却以最好的想法来诠释别人的动机;这样的人达到了真正舍己的地步,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这就是上帝之爱!

所以,舍己是什么呢?人犯罪之后,本性就败坏了,本性中都有一种自私,都有一种为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我自己的利益,所以就没有了舍己,没有了这种舍己之爱,这种舍己之爱和我们里面的这种败坏、这种争强好胜的精神是敌对的、是相反的。所以,当我们完全得胜了这种先天遗传的、或后天养成的这种罪的本性的时候,我们就能体验这种舍己之爱了!

我们来看一下哥林多前书13章,这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爱的赞歌”。那个时代,哥林多教会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分党、纷争、排斥、控告,在这样的时候,保罗就讲到了哥林多教会特别需要上帝这种爱,需要上帝之爱的恩赐!所以,爱是上帝的恩典,是圣灵的一种恩赐,是我们自己没有的,是上帝特别赐给我们的。爱是上帝的品格,我们要去获得这种品格,这种品格里面有仁爱、有怜悯、有节制、有真理。

林前13:4-8“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我们上面讲到八步阶梯,我们有了八步阶梯这种因信称义的经验的时候,我们对上帝的认识不断的在加深;同时,对自己的认识也在增加,不断地省察自己、不断地攻克已身;每一天针对自己攻克已身的人,拥有这种经验的人,他就不会那么狂妄自大了,不会那么争强好胜了,也不会那么去追求自己的益处了。所以,面对问题的时候,面对别人伤害的时候,面对别人不成熟的时候,他就都能够放下了,不再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和面子了。因为他想到:“我过去不就是这样吗?我过去也不是从这一步开始经历的吗?想到过去这种经历,上帝不就是在这个时候,饶恕我的吗?还给我机会的吗?”于是,就想到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罪人,没有什么可夸的,所以就能够忍耐了;想到上帝如此的饶恕了我,我就愿意这样去对待别人了,所以我们就能够忍耐了。

并且这种忍耐是在任何事情上,在任何的时候,都是忍耐,忍耐任何事,并且是恒久的经验。所以,“凡事忍耐,恒久忍耐”,包含什么呢?就是:对待任何事,在任何的伤害中,在任何的诽谤中,在任何的情况下,在任何的环境下,并且在任何的时候,都以忍耐的态度对待。

所以,这样的态度或精神是什么呢?这就是一种原则,这就是爱!爱是原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以这样的爱为原则来对待别人,这才是上帝之爱。所以,你无条件地去爱吧!无条件地去忍耐吧!无条件地去饶恕吧!无条件地去给他成长的机会吧!允许他这样出错吧!就是无条件地这样去做。上帝对我们的爱难道是有条件的吗?难道因为我们很好,他才爱我们吗?耶稣钉十字架,难道因为我们哪里有好的地方,他才道成肉身钉十字架吗?这就是我们要有的一种精神,就是一味地以这种态度对待别人。不管别人来的是刀、是枪、还是舌。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经验。

所以,“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忍耐的同时,又有恩慈。我们看到很多的人,在忍耐的时候,表现得很严肃,也不愿意去搭理别人,不和对方交往,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忍耐,因为缺乏恩慈。所以忍耐的时候,你的态度还要表现得非常正确,要能够接纳别人;要让别人感受到你是真诚的,你是真诚地这样去做的,你是真诚地这样去爱他的,真诚地理解他、真诚的帮助他的。所以,你的态度是非常温和的,而不是那种僵硬的。

接着说:“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这是什么意思呢?当我们有了嫉妒的心,这个时候,我们里面就有了骄傲,然后就自夸、张狂。我们为什么说大话呢?为什么总是炫耀、总是高抬自己呢?为什么总是喜欢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呢?因为我们看到的总是自己,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呢,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好,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看不到别人比自己强的地方,所以,你无法去顾念别人,无法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呢,我们就会以自我为中心。

但是爱是什么呢?爱就是舍己!当你有了这种舍己之爱的时候,你就会站在上帝的立场上看问题了,这个时候,你就能够看到别人的需要了。所以腓2:3“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要看别人比自己更需要”。这里的“强”不能按字面来理解,难道这个软弱的人,比我们有哪些强的地方吗?这个贫穷的人,比我们有哪些强的地方吗?这个“强”是指我们看别人比自己更需要,看别人比自己更重要,看别人的利益比我们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对不对?

所以,接下来第4节就说“个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要顾别人的事。”就是说:当我们去顾念别人的事的时候,顾念别人的需要的时候,顾念别人感受的时候,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在“看别人比自己强”,这是一种舍己的实际的经验。理解吧!

大家看耶稣在世上的时候,是不是这样呢?耶稣对待任何人,他都是带着一种怜悯的,愿意去理解的、愿意去俯就的,都是感受别人的需要的。“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总是这样顾及别人的需要。当他在审判厅里的时候,他想到的都是别人;当耶稣在公会里面受审的时候,他为什么转过身来看彼得呢?因为他的心不在审判厅那里,而是在彼得身上;他知道彼得的弱点,他也知道彼得的心,所以呢,他想激励彼得、鼓励彼得。

所以,当他转身看彼得的时候,彼得的眼睛正好也注视着他,这个时候,彼得非常地悔恨。但是,他看到耶稣的眉目之中没有任何的责备,没有任何的埋怨,没有任何的怪罪,而是完全的怜悯和慈祥,完全是给予希望。他的眼睛似乎是在告诉他:“彼得,你想起我对你说的话了吧!我曾说‘你要三次不认我’,并且我也说‘你回头之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这个意思就是说:“你看到自己的缺点了吧!你看到自己本性中的软弱了吧!但是,你不要灰心,上帝依然爱你,还给你机会,你还可以悔改,悔改之后还会为上帝所用。”这里的话语,是不是包含这样的意思呢?这就是“顾别人的事”

接下来说:“爱是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我们看到,在前面的这个基础之上,爱是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什么是“害羞的事”呢?“害羞的事”就是不符合上帝旨意的事情,就是让别人嘲笑的事情,爱是不做这样的事情,“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我们发怒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触犯了我的原则,触犯了我的利益,触犯了我的观念,触犯了我的标准。在家里面,为什么对妻子发怒呢?因为我自己的要求没有达到,所以发怒。是不是这样呢?往往都是因为以自我为中心,当没有达到我的要求的时候,就会发怒,就会计算人的恶。所以计算人的恶,都是因为我们不愿意舍己而导致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不好,那个人过去怎么样、怎么样,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接下来说:“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过去我们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爱必须要有真理,如果离开了真理,就不能够谈爱。如果我们不维护真理,好像就没有爱,爱好像就是维护真理、就是高举真理,爱是不能够离开真理的。

这里的“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是什么意思呢?上帝的爱完全拥有真理的属性,是以真理来对待所有的人、所有的事。上帝对我们的爱是什么呢?他教导人义的、给人正确的。我们教导孩子怎么教导呢?就是把正确的告诉他,告诉他正确的态度,告诉他这个路应该怎么去走。所以,真正的爱是什么呢?从来都不会有一种不义的想法。所以,拥有上帝之爱的人,他不会去想别人的不义,去想别人的这缺点、那缺点,然后把别人的缺点拿来说,然后加以评判;真正的爱有一种遮掩的属性。

所以爱里面不容得有一点的计算人的恶,不容得有一点的带着怒气,不容得有一点的带着自己的利益说话、行事。所以爱是不喜欢不义,爱不可能带着半点的杂质,带着一点点的炫耀、自夸、张狂、嫉妒在里面,爱丝毫不含这样的成份;爱,它只和真理是相符的,这就是“爱只喜欢真理”的意思。

所以,我们所表现出来的,与真理相符就行了。你只管做正确的事,你只管表现义的事情,你不要去表现不义的事情,不要去表现非真理的事情就可以了。不管别人怎么对待你,不管别人怎么说你、毁谤你,你只做上帝喜悦的事就行了,其他的都交给主吧!这就是“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所以,在任何场合当中,我们所做的,就要像保罗所说的那样,我们都要做那个场合里面的人。当然,我们只做符合上帝旨意的事情,不超过这个范围就可以了。然后我们用爱的原则、爱的方法去对待就行了。你不要认为:他做的这不对、那不行,加以指责;你所要表现的是:都交给主吧!然后你不要去犯罪,不要在他的恶行上有份就行了。就像大卫一样,扫罗再怎么不好,但是你不要去恨他,你不要说“我来杀了他吧!”不是这样的,而是说“他是上帝的受膏者”,让上帝来引领这件事情吧!这不是我的工作,不是我去审判的。所以,这就是“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的含义。

接下来总结说:“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爱是永不止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凡事”的意思;就是你任何时候,你都要以这样的一种爱、这样一种经验来对待人,来处理问题、来看待问题就可以了。当我们带着这种经验、这种精神的时候,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可以很好地解决的。

读到这里,我就发现,我们许多的问题,都没有以这样一种态度来对待的。对不对呢?所以就伤害了人,让人跌倒了。对不对呢?这个人真的是有错误,真的是有问题,真的是犯奸淫了。但是我们往往都是以真理的原则,要怎么来处置他,要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从来都没有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

如果我们带着完全的舍己之爱、饶恕之爱的态度,然后给予怜悯,给予同情,带着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以这样的态度和精神来对待,凡事包容、凡是盼望、凡是相信、凡是忍耐,凡事都是给予他饶恕,凡事都是带着一种相信上帝会帮助他,相信他过了一段时间会悔改的,凡事带着一种盼望,带着一种忍耐去等候他,这个时候,才能真正的得人。

否则,我们真的得不了人,我们到处竖敌,所以,到处都是对我们不平不满的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对我们不平不满呢?这就说明我们过去,确实缺少这种经验,对待人确实太苛刻了;我们认为我们有真理,我们就应该这样去做,得理不饶人,其实有的时候,并不是这样。

  我们来看林前5:5,这是教会中一个实际的例子,保罗讲这样话的意思,就是说对教会这些问题,如何看待呢?如何去解决呢?“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为什么把这种行淫乱的人交给撒旦来败坏他的肉体,然后让他的灵魂还可以得救呢?是不是不好理解呀!我们往往对这样的人很苛刻;往往认为:对于这样的人,教会完全不能够容忍,应该把他逐出教会,把他当作外邦人、当作不信的人来对待。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保罗在这里是带着一种怜悯的态度,带着一种爱罪人、恨恶罪恶的态度来说的。在原文圣经中,是这样的意思:“对他败坏的肉体要交给撒旦。”也就是说:把他的罪要交给撒旦,把他犯的罪归咎在撒旦身上,因为是撒旦引诱他,让他犯罪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去帮助他,他是很可怜的,他需要怜悯,需要同情,需要引导。

然后这里又说“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就是说: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去引导他、去帮助他,使他的灵性可以复苏过来,使他能够被感化过来;然后认识到自己这种败坏的行为,愿意悔改;然后在主恩典的日子里得蒙拯救。总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以这种爱的态度去帮助引导他。

弟兄姊妹,如果我们教会中真的有这种人,应该怎么办?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是不是还要去爱他、还要去帮助他呢?即便是这样的人,你都不应该远离他,你不能说我们都是洁身自好的,然后把他推得远远的。如果真的这样做的话,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心寒,越来越关闭心门。所以你不管他怎么样,你首先要选择去爱他,怜悯他,关心他,然后再来引导他,感化他,使他悔改,然后得到拯救的机会;否则他就会越来越刚硬,就没有得救的机会了。所以,保罗在这里表达的大家要能理解。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只是不要去沾染他的污秽,不要在他的罪行上有份,但是我们要去帮助他、挽回他。

最后来看一下:犹22,23“有些人存疑心,你们要怜悯他们。”这里说:对于那些敏感的人,对于那些喜欢这样去怀疑的人,我们是不是要去怜悯他们呢?然后又说“有些人你们要从火中抢出来,搭救他们。”这里说:有些人他已经犯罪了,他已经跌倒了;这个时候呢,不是嘲笑他,不是孤立他,而是要竭力地去搭救他。然后又说“有些人你们要存惧怕的心怜悯他们,连那被情欲沾染的衣服也当厌恶。”这里说:这个人更甚了,他可能是犯了大罪,哪怕就是这样,我们是不是还要怜悯他呢?我们还是要怜悯他们,“要存惧怕的心怜悯他们”。为什么存惧怕的心呢?惧怕他的罪,对不对?然后,不沾染他这种情欲的污秽,但是要给予怜悯。所以这里是分三种情况来说的,这里说:对待罪人的态度始终是一样的,那就是怜悯,但对待罪本身是恨恶的,是惧怕的。

弟兄姊妹,针对目前教会的情形,今天和大家一同学习“对爱的领悟”这个主题;也只是用有限的话语来表达一点点感受吧!希望大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去揣摩、去体验;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阿们!愿主的话语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