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弟兄姊妹,大家好!上周我参加了我所在的地方教会,每个季度一次的圣餐礼,并且当晚与同工们一起探讨了下一步圣工的情况。 基本上每个人所持的想法和观念各不完全相同,虽然我也有一些具体的计划,但很难达到完全一致。说实在话,我当时的心情的确有点苦涩,后来我回到家后,我仔细思考并恳切地祷告上帝,主啊!求你帮助我,我应该怎么作呢?求你借着圣经告诉我,然后我脑子里就浮现出耶稣对待门徒们的一幕一幕的情景,于是我就顿悟、明白了,真是感谢主的恩典!今天特借着这个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期望从中得到帮助和鼓舞!今天分享的题目是:耶稣对门徒的训练。
我们先一起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啊,感谢你拣选并使用我们这些不足的人,你知道我们都有一颗单纯的心。主啊,每当我们困惑的时候,求你叫我们不看环境,求你打开我们的心门,使我们能看到你的荣耀;求你借着圣经对我们说话,教导我们。主啊,你当年亲自训练那些软弱的门徒们,求你帮助我们理解和明白你对我们也是长久的忍耐和宽容,你将一切的爱都倾注在我们身上。主啊,我们不就是性情急躁的彼得、自尊心强的多马、信心迟钝的腓力、鲁莽冲动的约翰吗?主啊,求你教导我们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与人同工,怎样彼此接纳的品行和智慧。 主啊,我们知道,离了你,我们一事无成。奉耶稣基督的圣名祷告!阿们!
大家都知道,使徒时代是十分敬虔的时代,但那些门徒们在成为使徒之前,是多么不足的人啊,如果我们从圣经中去仔细寻找他们得以变化的方法的话,我们从中会得到很大的感动和帮助!我真的非常渴慕使徒时代的敬虔。我真想上帝能把我带到使徒时代中去。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进到使徒时代呢?我们要把使徒时代圣经的记录经常刻画在脑子里,我们先要在脑子里勾画出那种优美的意向,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变成那样的模样,我们思想什么就会变成什么,因着仰望而变化。我们对使徒时代有什么样的认识,就决定了我们今天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大家觉得是这样吗?
耶稣虽然给所有的人传真理的道,但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十二个门徒的身上。当他开始聚集并训练12个门徒的时候,我们能充分地理解上帝的爱,理解真正的教育,以及真正的教育带来的改变人心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上帝拣选人的智慧,我们也可以学会我们应该怎样来相处。
大家如果领受同一种福音,同一个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要理解的就是,怎样做耶稣的门徒。这虽然是人人皆知的故事,但其中所包含的重要的教训,往往被人逐渐地遗忘了。
大家看可3:13-15“耶稣上了山,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他们便来到他那里。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耶稣并没有豪华的圣殿,他离开很嘈闹的都市,退到了林静的乡村,在那里他发表了重要的教训,也设立了十二使徒,耶稣是怎样训练他们的呢?让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与自己同行共话,与自己有更多的接触,让他们通过耶稣能认识上帝,并且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当耶稣离开了以后,这些人将会留下来做地上的代表。
大家想一想这样的场面,耶稣坐在山上,12个门徒围绕着他,他就对他们讲重要的事情,天使们看到这一幕,是多么的不寻常啊!上帝亲自到地上来,然后要训练他的门徒,要差他们出去做见证,他们要把他们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宣告世人,他们要担负着人类有始以来最重大的责任,仅次于耶稣自己所做的工作,他们要与上帝一起做拯救世人的工作,但是他们还有一段路要走,他们要得到很好的训练,以至于可以成为圣灵所用的工具,这12个人就成了新约时代的先祖。
在圣经当中,有一些很有趣的数字,“12”就是其中之一。洪水以前,从天父上帝到挪亚的儿子闪是12代;洪水之后,从闪的儿子开始,到雅各的12个儿子,又是12代,他们成了以色列的12先祖;这12位先祖进入到迦南地之后,有12位士师,于是就进入到以色列这个国家的时代。从一个家族到一个民族到一个国家,圣经的历史在逐渐地扩展,然后到新约时代,耶稣拣选了12使徒,他们就象旧约时代的12先祖一样,他们成了属灵以色列人的12先祖,又在这12使徒的根基上发展成了属灵的12支派,最后构成12×12×1000=144000人,“12”是代表一个完成数,最后借着这144000人,上帝的救赎计划得以完成。
现在我们再回到12个门徒身上来。耶稣非常熟悉每个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他们将来担负什么样的圣工,他们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危险,他们最终的结局,耶稣都十分清楚,所以耶稣整夜为他们祷告,天刚亮,他就叫他们上山,有重要的事情要对他们说。
大家都知道:在这些门徒们当中,当时有一些人和耶稣同工了一段时间,他们当中约翰、雅各、安得烈、彼得、腓力、拿但业和马太,比其他门徒较为接近耶稣,所见到的神迹也比较多。其中彼得、雅各和约翰三人与耶稣的关系更近些。他们似乎时时与耶稣同在,看他的神迹,听他的教训。但在这三个人当中,约翰比其他人更接近耶稣,总是安安静静地紧靠在他身边,与耶稣最亲密,所以被公认是耶稣所爱的门徒。其实救主对所有的门徒都爱,只不过约翰最易受教,他比别的门徒年轻,比较有儿童般的信心向耶稣打开心门。所以,他也最能同情耶稣。
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上帝所设立的人,他们各有各的工作,上帝给他们的安排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相互地攀比、相互地嫉妒是不对的。有一次,耶稣只带三个人登山变像,对不对?其他9个门徒在底下就有些嫉妒,“为什么没有让我们去,怎么总是那三个人。”他们心中是不是有些嫉妒呀?但耶稣从山上下来也没有很严厉地批评他们,只是微微地暗含着一种责备,就说:你们要禁食祷告。
为什么耶稣要特别对待那三个门徒呢?因为他们要亲眼目睹耶稣在客西马尼园接受苦难的人,为了让他们能够站立得住,耶稣提前作了这样的预备。耶稣知道他们将来要接受的试验,当重大的考验来到的时候,为了坚固他们的信心,为了让他们想起耶稣在山上的荣耀,所以耶稣处处给他们留下能坚固他们的爱的凭据、信心的凭据。
在耶稣拣选的12个门徒当中,我们知道,他们的习惯和性情大不相同。有做过税吏的利未马太;有强烈痛恨罗马政权的奋锐党人西门;有豪爽急躁的彼得;也有很卑鄙诡诈的犹大;有胆小但很诚实的多马;有迟钝多疑的腓力;还有野心勃勃、直言无隐的西庇太的两个儿子雅各和约翰,这些人都有不同的缺点,都带着先天、后天的恶习和倾向,但耶稣把他们聚集在一起,他们要在上帝的家里学习真道,接受训练,学习在心志上同归如一,他们将来有各种不同的试验,他们的唠叨都不同,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表现得也不一样,但是基督如果住在他们心里,他们就不至于有嫉妒和纷争,耶稣的爱引导他们彼此相爱,最后他们融合在一起,合二为一,有相同的心志,基督是他们的中心,在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中都培养了相同的品行。他们终于可以领受早雨圣灵的沛降,接下来的奇迹是多么的大啊。所以在耶稣训练12个门徒当中,我们看到,上帝拣选人的智慧,也看到耶稣的忍耐,可以看到爱的教育以及改变人心的能力。
我们也要学会这样彼此的接纳。大家知道,在这12门徒成为使徒之前,他们常常相互地争论,有太多的不足了,耶稣对他们需要多么的忍耐啊!12个门徒代表着12种不同的人,我们看到耶稣是怎样对待12个不同的门徒,就能够理解耶稣的爱,这是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去受教育的。第二个就是从耶稣拣选不同的人的角度,我们也要学会和不同的人同工。第三个就是我们属12个门徒中的那一种人呢?我们各人身上的缺点是什么呢?我们要怎样来改变呢?当我们和那些领受真理的人在一起的时候,虽然是来自不同的地方,理解力和个性大不相同,似乎彼此都合不来,但我们要改换一个眼光,我们要理解这是上帝的智慧。那12个门徒最后都成熟了,他们性格是不同的,但他们的品行最后都达到一样了。
大家知道个性和品行是不同的,在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的基础上,他们发展成象耶稣那样的品行,最后他们分散在世界各个地方,他们都独自地完成了上帝给他们各自的工作,多么惊人的历史啊!这样的历史将要在我们身上重演!
那么,从耶稣拣选并训练门徒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第一,耶稣的爱和忍耐,这是耶稣的爱的一个最大的表现,我们细细地去揣摩,我们就会得到感动,然后我们也就学会了怎样对待别人。第二,不同的人在一起合作,这是上帝的计划。大家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学会谦卑,就能够学会和人相处,就能够知道什么叫做合一和相爱。第三,我们一定会是其中的某一等人,或是比较接近某一等人,那么大家是谁呢?怎样得到改变呢?
我们要从这些方面去思考,耶稣对门徒的训练。耶稣是多么大的爱,这种爱是怎样改变着人的;第二,耶稣是多么地有智慧,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耶稣的智慧;同时我们属那一种人,我们应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我们的个性和我们容易犯错的地方在哪里,我们就可以得到适当的训练。
弟兄姊妹,现在如果你觉得目前教会和我们的灵性有危机,这个时候需要上帝来恢复他真正的福音和秩序;如果你有这样的认识,并带着这样的期待,也愿意来到了真正的福音面前,那么我们就要学习怎样做耶稣的门徒了。
那么,耶稣第一个拣选的门徒是谁呢?腓力,他是第一个蒙耶稣清楚地呼召说“来跟从我”的门徒。腓力是伯赛大人,与彼得和安德烈是同乡。他听过施洗约翰的教训,也听见天上的声音宣称耶稣是上帝的羔羊,但是他的信心很迟钝。他给拿但业这样介绍耶稣的,“约瑟的儿子耶稣”(约1:45),所以从他的话语当中,他还不确信。后来在5000人吃饱的事情上,他又表示不信,他是怎样回答的呢?“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约6:5,7)这话令耶稣很伤心。他看过耶稣的作为,也感觉到他的权能,却没有信心。还有一次,当希腊人向腓力打听耶稣时,他没有非常敏锐的感觉,没抓住机会将他们介绍给救主,只去告诉了安得烈,他没有意识到要让人到耶稣面前来,他的信心很迟钝。再者,耶稣被钉十字架前的最后一周,腓力所说的话,表示信心不足。当多马对耶稣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救主回答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接着腓力发出不信的回答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约14:5-8)与耶稣相处已有三年之久,心智竟这样迟钝,信心竟这样软弱。第一个被拣选的人,直到最后还是这样。
尽管腓力没有象拿但业那样有孩子般的信心,但是他做了耶稣门下的学生,神圣的教师很耐心地容忍他的不信和迟钝。及至圣灵降在门徒身上,腓力就成了一个合乎上帝旨意的教师。他知道他说话的根据,能确切地教训众人,使听者无不折服。在我们当中,谁是象腓力那样的人呢?所以我们要学会忍耐这样的人,当我们在传讲真理的时候,有的人,理解力很快,马上就表示认同,领受得很快,但有的人呢?总是问,一个问题问很多遍。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学会耶稣是怎样对待他的,忍耐地等待;每个人的理解力是不同的,及至时候到了,这样的人也是能为主使用的。
所以当我们传道的时候,别人没有马上领会,千万不要改变我们对别人的态度。因为我们也是不足的人,并不是我们比别人强,我们受过这么多次学习和教育的机会,可是别人是第一次听这样的道,所以应该理解别人。爱就是这样去对待别人。
再来看看多马,多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胆小诚实的人,就是这样一个人,有时候自尊心也是很强的。当耶稣复活之后,第一次在楼房中与众门徒相见的时候,多马当时刚好不在;后来那些门徒跟多马说:“耶稣复活了!”但他心中仍然着充满幽暗和不信。当他听其他门徒叙述主复活的奇妙显现的时候,反而陷于更深的绝望之中。他想:如果耶稣真从死里复活,就再没有希望设立地上的国度了。同时他想到他的夫子向其他几个门徒显现,却没有让他看见,这有损于他的自尊心,他有些嫉妒。他想:我们都是这样跟随耶稣多年,现在他向别的门徒显现,怎么就不向我显现呢?耶稣没有亲自向他显现,有损于他的自尊心。于是他坚决不肯信,一周之久天天愁烦。当别人充满希望和快乐的时候,他却在这种苦闷当中,他的内心越来越黑暗了。固然,他也爱主,但这个时候他的嫉妒和不信占据了自己的心。
有时候,某某学习班邀请了这位参加,那位可能没有去;或者安排这个人去那里做工,而没有安排你去;或者你的要求没得到满足等等,人就有想法了,心理就起反应了。其实有时候是出于自己的自尊心和嫉妒。人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内心的变化,所以我们要掌握自已的性格,不要让一种错误的情绪来主管我们,然后品行就随之出现问题。
后来,经过一周之后,几个门徒又聚在一起,多马也决定一起去。吃完晚饭之后,门都关了,大家谈论耶稣,突然耶稣站在他们当中,说:“愿你们平安!”然后对多马说:“多马,过来,看我手上的钉痕,用手指头摸我的肋旁。”多马多么吃惊呀!
因为在这一个星期中,耶稣并没有向门徒们显现过,多马想不可能有人把自已心里的想法、说过的话告诉耶稣。也没有人知道自己现在这种精神上的苦闷。但耶稣却知道,耶稣很温和地对待他,耶稣对他们说的话是多么恰如其分啊!耶稣说话常常是点到为止,非常尊重别人,不会无原无故地伤害别人。耶稣在微微的责备中,总是焕起人的希望和信心。
耶稣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尽管耶稣也给予责备,但总是带着希望,虽然耶稣也给予人严厉的指责,但总带着医治。耶稣所做的每件事,无不使人感受到主的忍耐、宽容和仁慈!
在耶稣对待多马的事情上,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对待信心软弱、特别是多疑的人。耶稣没有狠狠地责备多马,也没有和他展开辩论。他只将自己显给这怀疑成性的人看。多马为自己的信心提出最不合理的条件--非要摸才会信,但耶稣用宽宏大量的爱和体谅的精神胜过了这个障碍。
所以,很多人可能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他们可能是出于某种情绪而表示不满,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和他们进行辩论,也不要去责备他,而要很温和地向他解释。现在,在许多拒绝现代真理的人当中,有一部分人是在某种方面对我们有误解,所以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挽回他,尽量仁慈地对待他,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接触过一些反对我们的人,有时候我只是静静地听他充分地表达,不是马上去反驳他;有时候,我知道他错误的地方,我只是静静地听着,因为还没有达到在一起彼此畅谈的信任度,我只是耐心地听,等他充分地讲完了之后,他自己会感觉到自己所说的有些不对劲的地方;他看到你的态度和立场,他会产生一种自责,这时候,许多事情他自己就明白了,有时候用正确的态度能够感化人。所以,不信的心是很难用辩论来克服的。辩论只会使那些不信的人设法自卫,寻找新的理由和借口。要让耶稣的仁爱和怜悯向人显明。
这个时候,顽梗不信的多马就说:“我的主,我的上帝!”“我真是个罪人,我无知的时候,我还特别地固执、骄傲,其实是我错了!”这样的人,挽回之后,他得到的力量是多么地大。
在耶稣的门徒当中,大家非常熟悉彼得。彼得是一个敢做敢为的人,一看到别人,马上就说:你这不对,经常指责别人;他也非常急躁,也比较自恃--“无论别人怎么样,我不会怎么样的。”但是,耶稣总是忍耐着对待这样急性子的彼得,非常想要教育彼得学会谦卑,学会温和地对待别人,并且学会依靠上帝。当试验越来越临近的时候,彼得的危险也加大了。彼得曾经在海面上行走,但他产生骄傲的心,马上就往下沉,后来他喊:“主啊,救我!”然后耶稣拉了他一把。这样一个生活小插曲,却成了一个现实。
彼得后来否定了耶稣,但是耶稣是怎么对待他的呢?耶稣没有象对待别的门徒那样对待彼得,对彼得很直接了当,耶稣对待不同的人,说话非常有区别。彼得是个心直口快的人,犯错快,悔改也快,所以话语很容易得罪人、伤人,但他心中没有什么恶意,耶稣知道这样的彼得,很轻易地去指责别人,这是不行的;不能够理解一个灵魂的软弱,不能够理解一个灵魂需要呵护,没有那种仁慈的牧者的心肠,这是不行的;并且彼得经常地激动和自恃,也容易让人跌倒。
所以耶稣根据彼得的性格,对彼得说话就很直接。耶稣跟他说:“今夜鸡叫二遍以后,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一听,吓一跳,然后又说:“彼得,彼得,撒但想要得着你,好筛你象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祷告,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耶稣的话多么有智慧,他既要直接了当地指正他的危险,同时,给他留下一线希望。如果耶稣提前没有对彼得说这样的话的话,彼得很有可能也象犹大一样,在一种极度的罪疚感和懊悔当中自尽。但耶稣对彼得的责备当中,包含着希望,他对彼得提前所说的话,在彼得陷入到灵性最黑暗的时候,就成了一线的希望和鼓舞。
大家知道吗?当耶稣复活以后,天使们说:去告诉彼得和他的兄弟们。(可16:7)在这里为什么特别提到彼得呢?因为彼得跌倒之后,他很灰心,自抱自弃,耶稣一直想点燃他心中的希望,耶稣想通过天使的话告诉彼得--“我并没有忘记你。”其实是约翰第一个跑到坟墓的,但这里并没有特别提约翰,只说“去告诉彼得和他的弟兄们”。彼得听到这样的话,心中会起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和感动啊!“主啊,你还想着我”,所以耶稣在对待门徒们的每一个细节上,流露着这种感人的爱!
当彼得否认主之后,鸡立时叫了二遍,他看了耶稣一眼,耶稣也用仁慈的眼神看着他,这就是彼得的转折点。耶稣始终用爱对待着这位门徒,最后彼得完全改变了。后来耶稣在复活之后,要升天之前,特别为彼得做了一件事情。当然也是为其他门徒们所做的。那就是海边的重逢。
那些门徒们跟从了耶稣,他们认可了这是真理,但是接下来他们不知道前面的路怎么走。为了听耶稣讲道,为了跟从耶稣基督,他们把一切都放弃了,也被耶路撒冷的教会开除了,名誉也丧失了,金钱也没有了。于是他们相约回到了加利利,他们的前途突然显得很暗淡,既没有钱,又没有能力,教会也不支持,耶稣确实是真理,但他已经死了,现在不在我们当中了,他们突然不知道怎么做。所以在一种无可奈何中他们就借了一条船,晚上就去打鱼。但是他们无论怎么撒网,一条鱼也打不着,整夜的劳碌,一无所获。肚子非常地饿了,前途一片渺茫,他们陷在一种沮丧当中。
这个时候,耶稣是不是在海边守望着他们呀?一直在守望着他们。当清晨的时候,耶稣就对他们说话,这个时候他们看到了救主站在岸边的形像。在最需要食物的时候,耶稣给他们预备了早餐,耶稣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东西,只给他们当时最需要的那一顿早餐。他们吃着这些早餐,他们看着耶稣,谁也不说话。他们脑子里浮现起在加利利海边的一幕又一幕,在附近的迦拿,耶稣显的第一个神迹;在海边上,耶稣行了无数的神迹;在附近的山坡上,有福山宝训;在这里,曾经呼召过他们。现在耶稣又来到了这里,他们感到前途很渺茫的时候,耶稣向他们保证,你去作我的工作,我信赖你们;并且你们所需要的一切,我都知道。所以这些门徒们带着一种悔悟和回忆,再一次被呼召。
当这一次被呼召去做耶稣工作的时候,耶稣必须先让他们达到合一。因为门徒们不再信任彼得了,彼得也觉得自己再也不配做耶稣的工作,所以耶稣要做一种合一的工作,要让彼得的教训贯彻到所有门徒的身上,让他们学会彼此信赖,这是他们去做耶稣的工作必须的前提。耶稣怎样训练了门徒,门徒们也要彼此相待。
门徒们吃完了早餐,耶稣就问彼得:“彼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一连三次这样的问话,就象利箭一样刺着彼得的内心。他三次不认主,现在三次受到拷问,耶稣的这三次问话,深深地挖掘彼得的内心--你心里还有自恃没有?还觉得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没有?要彼得心里完全地消除。
耶稣第一次问他你爱我吗,所用的是“圣洁的爱”这个词,所以,彼得就说:“主啊,你知道我爱你。”耶稣问他:“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这里的“这些”是什么意思呢?“这些”是指别的门徒,就是彼得你还象以前那样认为,别人都跌倒,你不跌倒;你比别人更爱我,是这样吗?
大家知道,耶稣对我们也是这样的发问。所以,我们不要认为我们比别人强,不要认为比别的门徒有更多的长处和优点,我们要感受到谁也离不开谁。耶稣拣选每个人,都有使用每个人的目的,我们没有任何优越之处。所以,“彼得,你比这些人更爱我吗?”耶稣用的是“圣洁之爱”这个词,彼得的回答用的是“兄弟之爱”,他不敢用耶稣用的那个词,所以他说:“主啊,你那样的爱,我现在还没有,但我象兄弟那样的爱爱你。”他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
耶稣第二次问他,你爱我吗?彼得还是那样回答;耶稣第三次问他,你爱我吗?耶稣用的是“兄弟之爱”这个词,就是说,“你真的有象你所说的那样的爱吗?”这时彼得就十分地苦恼,他认为耶稣不相信他这样爱他,耶稣好像不信赖他。
到这里为止,当彼得受这样问话的时候,别的门徒在旁边也这样听着,他们自然也在心中作回应,“我爱耶稣吗?我真的爱耶稣吗?”但他们听到彼得很平和地回答:“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此时,所有人都看到彼得完全变了,再不是以前那个非常自恃的彼得了。这就够了,现在他是一个温和仁慈的牧者,因为他自己跌倒过,所以他知道那些软弱跌倒之人的软弱之处;他不再看到人跌倒,就指责;看到别人有错误,就指正;不再那么冒失地发言,性急地开口;彼得学会了象那些牧羊人对待羊群一样,他已经具备了教导的资格。教导别人的人,应该成为温柔和体贴别人的人,我们作教导别人唯一的条件就是爱耶稣。爱耶稣什么呢?爱耶稣的品行,爱耶稣,就是指我们理解了耶稣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我们就学会了这样去对待别人。
后来,耶稣和彼得一起走路,有些话想要告诉他,就象以前提前把一些事告诉他、坚固他一样,耶稣现在又要说他将来的结局。“现在你可以自由地来去,但将来你会被钉在十字架上。”当这样的事情真正临到彼得身上的时候,他想到耶稣提前说过这样的话,就会给他带来信心和鼓舞。所以我们提前看到圣经所预言的事情,将来究竟有什么样的事会临到我们,我们趁早作思考和准备,到时候,我们就不会突然地失败和跌倒。
彼得后来真的在罗马城遇到了很大的苦难。当时,信徒们出于对彼得的爱护,让他离开,他就离开了罗马。但是在离开的路上,耶稣再次向他显现。当然这是初代教会的历史记载的。彼得就说:“上帝啊,现在我心中不知道怎么办,你来引导我,现在你要让我做什么,信徒们在罗马城受苦,我也不想离他们而去。”后来彼得又重新返回了罗马,给那些受苦的人带来鼓励和平定,最后他在罗马城被处死。
彼得觉得:在我的一生当中,我是耶稣亲自拣选的门徒,但我曾经三次否认过他,在整个历史中留下了我的污点,如果在我一生结束之前,有一次机会给我,能够洗涤我的污点,让我能够挽回曾经给耶稣带来的羞辱,那么这是上帝多么大的恩典!所以他接受了上帝对他的安排,他甚至觉得与主同钉十字架是不配得的,他请求那些罗马的兵丁把他倒钉在十字架上。大家想一想,从一个那样的彼得到最后这样的彼得,上帝的爱如此地改变着一个人。只有我们理解了耶稣的爱,我们才能发生改变,单单凭着理智是不能够领受真理的,要从灵性上去经验,我们才能够坚固。
最后我们来看看约翰。约翰非常年轻,他对耶稣所讲的有非常的领悟力,当那些人还模糊不清的时候,约翰已经在思考很深的道理了。所以耶稣也把最深奥的话语赐给了他,他写的《约翰福音》是不是非常深呀?有很深的属灵意义;后来他写《约翰一书》的时候,把真理很透彻地说明了,并且每一个真理受到谬道的挑战是什么,对耶稣神性、人性以及敌基督的灵都很清楚地讲明了,所以《约翰一书》现在学起来仍然有很大的价值,当他越理解耶稣的爱的时候,他的话语也越简明。
但是这样的约翰他虽然理解这些道理,但是他有很急躁的脾气,也有一些野心。他虽然对道理领悟得快,心也不坏,但是他就不知道怎么说话。有一次他对耶稣说:“主啊,那里的人不接待你,你要我们吩咐火来烧灭他们吗?”(路9:54)他当时脑子里想什么呢?他想起了以利亚曾经做过的事情,他脑子里在想着圣经,他就想现在要不要这样地用?耶稣说:“你的心如何,你并不知道,你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所以现在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对真理领悟得也快,但是就是不知道怎样说话,不知道怎样对待别人,因为他的内心他还不是很清楚。
又有一次,有一个人在奉耶稣的名赶鬼,约翰就问:“主啊,要不要禁止他,因为他不与我们一同跟从你。”耶稣就说:“凡是不反对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路9:49、50)表面看起来,约翰好像是围护耶稣的利益,但其实是想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不对的,为什么要有这种狭窄的心呢?
还有一次,约翰、他的哥哥和他的母亲一起到耶稣面前来求高位,耶稣又说了,你真不知道你在求什么。(太20:20-28)约翰虽然表面看起来好像很爱耶稣,但对耶稣的爱还是不纯洁,他还不知道被耶稣拣选所要走的路是什么。所以耶稣也没有严厉地责备他,因为他对耶稣的爱是真诚的,从感情上耶稣不会去伤害他们。
曾经彼得也是这样问过:“夫子,那个青年财主,他贪爱钱财,离你而去,但是我把一切都抛弃了,将来我要得什么呢?”(太19:27)耶稣有没有责备他呀?耶稣想:这个弟子,心是好的,但现在还是多么的不足啊!他对彼得说:“我实在地告诉你,将来你要坐在以色列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凡是为我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儿女、田地的,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耶稣是不是先给他鼓励呀?耶稣进一步说:“天国就好像家主清早出去邀请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所以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你们究竟以什么样的动机来做我的门徒呢?你们带什么样的目的来做我的工作呢?尽管我们还有许多不属灵的问题,但耶稣从来没伤害我们,他尊重我们,这就是耶稣的爱!
所以,每当我去读福音书的时候,我在脑子里总是去想象耶稣当时的表情、手势、说话的语气,耶稣当时的心理活动。我们读圣经如果只是表面上去读没有太大用,你要去想象耶稣当时心里的状态,这个时候,你就会突然领会耶稣的爱、耶稣的心!
耶稣对待那些门徒们是多么地有智慧,温和啊,他也是这样对待约翰的。他知道约翰的心,约翰虽然有悟性,但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真实的内心,他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他性情急躁,还有一些野心;他也不知道怎么说话,他虽然理解真理,但一个去教导人的人,必须要学会怎么说话,随随便便地指责别人是不对的。有时候,我们在一些场所,保持沉默的话,我们的感化力会提升十倍,我们真的是像约翰这样的人,也有象彼得这样的人。
十二个门徒们,每个人的结局都不一样,约翰是为主受苦最久的人,年纪老迈了,最后上帝使用他写作了《启示录》。这些门徒们毫无疑问都带着各自不同的缺点,也都感受到了耶稣的爱,但最终他们都改变了。上帝也把他们各自使用在不同的地方,这是多么伟大而又惊人的历史啊!在他们身上所应该领受的,真是诉说不完。所以建议大家去仔细揣摩耶稣对门徒们的对话,把每个门徒与耶稣对话的故事全部整理在一起仔细去领会,你一定会学到许多。如果我们充分地理解耶稣是怎样训练门徒的,我们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一个真正地理解了上帝对我们救赎的人,必定成为一个真正教导的人,所以教导人和我们自己被救赎是密不可分的。
大家想一想,我们属于这些门徒们中的哪一个人呢?我们要接受耶稣对我们的训练。我们接受训练的唯一办法就是去体会耶稣对我们的爱。耶稣对我们的爱,并没有被更多的人真正地领会,我们总是过于笼统、过于粗象地理解这个主题。我们要去体验耶稣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耶稣用什么的语气说话,他说话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我们要去深深地理解这些,然后我们就会变化;然后我们就学会了怎样尊重别人,怎样与别人同工,怎样彼此接纳。愿《耶稣对门徒的训练》成为我们实际生活的向导,使我们也能成为使徒那样的人!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