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思想】

本章以“毕士大与犹太公会”为主题,讲述了两种根本不同的信仰,即真福音与假福音。

“毕士大”代表着一种真正的福音的原理和经验,真福音带给我们的是上帝的能力的彰显,其结果是使我们获得罪得释放的经验,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内心中的真平安和安息,这也正是安息日应有的经验;这样的工作是真基督弥赛亚所从事的工作和使命,这是基督的职分所带给我们的福音的经验;这正是“毕士大”基督借着医治38年的瘫子所表明的福音的意义,显明了他弥赛亚的使命。借此,基督向犹太公会再次说明了他作为弥赛亚的身份和使命,给犹太教会再一次选择救恩的机会。

“犹太公会”代表的是一种假宗教。这样的信仰带给人的是沉重的重担,安息日成为了一种难担的重担,一切的宗教仪式成为了刻板的文章,在人的信仰生活中看不到上帝能力的彰显,人也无法从罪的势力和捆绑中得到解脱。这样的信仰没有使人获得内心中的安息,无法让人正确的认识圣经中的真光,无法使人以属灵的眼光看到谁是真正的弥赛亚救赎主。

耶稣在犹太地的传道,至此几乎上已接近尾声了。从公元28年的逾越节,耶稣洁净圣殿开始,到公元29年的逾越节耶稣在犹太公会的讲论,这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但是耶稣出来传道所带来的教训,犹太公会的领袖们是不屑领受的,他们拒绝了耶稣就是弥赛亚的身份,也拒绝了耶稣所传扬的信息,是因为他们早已拒绝了圣经里面所描述的救主,所以他们不能欢迎耶稣,他们就得不到从主而来的生命。

所以,耶稣这次上耶路撒冷去过节,并且选择在安息日医治38年的瘫子,就是为了找到机会,再次向犹太公会的领袖们证明自己的身份,说明自己的使命,再给他们一次认识真光的机会,再给他们一次选择的机会,但事实证明,犹太公会已经坚决要拒绝耶稣、杀害耶稣了,他们的良心已渐渐麻木和刚硬,再不能接受真光了。这就意味着耶稣离开犹太地的时间到了,耶稣要结束在犹太地的传道旅行。

因此,在前几章所讲述救恩的基础之上,耶稣这次把他的工作、使命和身份,完完整整的向犹太公会讲述了一遍。

【大纲结构】

第一部分(1-22):讲述了耶稣在毕士大池边医治了38年的瘫子,借此表明了他在地上的使命——借着他所赐的救恩救赎人类脱离罪恶的势力。

[分析:1-3段:讲述了毕士大池边的情景,耶稣渴望显出他的医治之能,医治这些病人,这正是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的缩影,他来到世上灵性患病的人中间,生出怜悯之心,想彰显他的医治之能来医治人心,借以改变人错误的得医治的观念;4-9段:讲述了耶稣医治38年的瘫子的经历,这也正是在说明我们灵性上得医治的经验。那就是因仰望而借着信心抓住主的应许和能力,选择顺从主的旨意,上帝就会赐下使我们得医治的能力,我们就可以获得医治,赞美上帝,欢心喜乐;10-11段:犹太公会的首领们谴责瘫子干犯了安息日;12-13段:耶稣对得到医治的瘫子的叮嘱,那就是不要再犯罪了,而要选择继续领受圣灵维持这种得医治的经验;14-16段:耶稣被带到犹太公会前,要为犯安息日的罪受审。但是民众都支持耶稣和耶稣所传的仁慈怜悯的教训,犹太领袖们却更加恼恨,成为了撒但作恶的工具;17-22段:耶稣讲述了安息日的宗旨,那就是仁慈怜悯和服务,所以在安息日做什么才是合法的问题,值得大家思考,讲述了耶稣医治病患的行为与安息日的宗旨是相符合的,也谴责了犹太领袖们对安息日的观念是错误的。]

第二部分(23-37):讲述了耶稣在犹太公会系统而完整的,向他们讲述了他的职分和身份。

[分析:23-29段:耶稣驳斥被控犯了亵渎的罪,显明耶稣与上帝原为一,在品性、意志和宗旨上都是一致的,耶稣是完全顺服天父的,这就不是亵渎;30段:基督具有赐生命给死人的权能,也就是那赐生命给“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的人的权能(弗2:1)。足以使人“脱离罪和死的律”(腓3:10;罗8:2)。罪恶的权势被打破了,人藉着信心就得蒙保守脱离罪恶;31-37段:讲述了耶稣是中保者和审判者,具有审判的权柄。]

第三部分(38-47):耶稣讲述了犹太公会不接受(不认识)耶稣的身份和使命的原因。

[分析:38-41段:讲述了犹太人虽然手上有圣经,但是由于谬解圣经,导致了他们不认识基督、不知道基督的使命;他们先拒绝了圣经里的基督,随后又拒绝了基督本身;42-43段:由于耶稣不迎合人的意思,也就得不到犹太人的支持和认可;44-47段:历史在现时代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