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彼此接纳

(14章,15章

谢谢大家的合作,我们罗马书的讲座已经快接近尾声,在上一讲我们学习了十二章、十三章,这里在说明真实的基督徒生活的法则。十四章、十五章是这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十五章的上半章和十四章是连在一起的。这堂课的内容稍微有些特别,当然,继续是在说明基督徒生活的法则,但是是针对当时教会两群信徒之间所发生的问题,保罗就适宜解答。当然不单单是针对这个问题本身做解答,而是就这个问题而论,保罗在教导弟兄姊妹们在遇见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相处。虽然这个罗马书十四章里面所提到的问题被当今基督徒所误解,但是当保罗看来,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重要,保罗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针对这个事情在这个问题本身之外,保罗就强调当弟兄姊妹在类似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应该带着一个什么样的精神,所以保罗就教导大家怎么样彼此追求和睦的事情,彼此建立德行,说明这一点。所以在我看来,这十四章和十五章上半章的主题仍然是在讲基督徒生活的法则。我们先看一下十四章一节到六节。

十四章1节 “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在教会当中总会有一些有分歧的事情,大家可以讨论,但是不要辩论,以至于对别人有了一种排斥、一种猜疑,就产生了争论,产生了分裂,我们不要这样。

 2节说:“有人信百物都可以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哦!这里说吃的问题。与蔬菜相对的是肉食对吧?究竟是什么问题呢?我们往下看3节“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上帝已经收纳他了。”这个吃的和不吃的这两者保罗认为都是对的,上帝也都悦纳,所以叫他们说不要说对方是错的,不要起这样的一种论断,这看来不是什么原则问题。

4节“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保罗意思就是说,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可以说别人是跌倒了,我们不可以说别人是犯罪了,或者是错了,这个问题不至于这样。5节“有人看这日比那日强,有人看日日都一样,只是各人心里要意见坚定。”这个第五节好像有说到另一个问题:日子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仍然不是原则问题,因为保罗说:这样那样都可以,你们就按着各自的想法就行了。第6节“守日的人是为主守的;吃的人是为主吃的,因他感谢上帝;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也感谢上帝。”这个守日子和吃的问题,这两个提到的内容又结合到一起,并且保罗说这两等人虽然意见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带着对上帝的感谢去做的,没问题。到这里为止,我们暂且不论这里所说的是什么问题,保罗更重要的是说明对待这些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当大家有不同的看法的时候要处理的恰如其分,并且要以合理的态度对待大家。原则性的问题,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但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不要随意的歪曲别人的动机或定义别人的情形。

我们再看7-12节。好了,在看这7-12节之前,我们还要对1-6节说明一下 。1-6节所说的这个问题并不具有一种普遍的适用性,因为保罗是针对当时教会特定的情形才讲话的。所以,究竟是个什么问题?我们在这上下文当中看的不是非常清楚,因为罗马书除了一章到八章系统的论述福音之外,除了九章到十一章很清楚的在说明教会观的问题,这种论理性的问题之外,它毕竟是一封书信,所以,针对当时的罗马教会发生的问题在这里也提到了。所以,这个书信就有它当时的背景,要了解当时教会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才能够了解保罗所说的话的含义。但是就算对这个问题不是很清楚了解的情况下,保罗让我们所要注意的重点,或者说,我们读这十四章或十五章具有一种普遍实用意义的问题是什么呢?这是保罗所说明的大家彼此相处的法则。然后呢?对待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方法。这就具有一种普遍的现实意义。

我们对1-6节来想一想,这里说到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那么肯定不是指守诫命或者犯诫命的问题,对吧?因为那是原则性的问题,所以这里说到了日子的问题不可能是指第4条诫命的安息日,不可能是针对这个来说的,因为在这样的问题上,保罗不可能说反对或者支持,都不可以,为什么呢?因为保罗在别的书信里面很清楚的说要守主的诫命。哥林多前书7章19节是不是有这样的话?“受割礼或不受割礼都算不得什么,只要遵守主的诫命就是了。”所以这不可能是针对诫命当中的安息日,这也不可能是指日常的饮食是洁净的还是不洁净的。圣经清楚的说,我们日常的饮食洁净的可以吃、不洁净的不能吃,这也是基督徒生活的法则,这也是原则性的问题。上帝一开始造人就针对我们日常的饮食做了规定,那么随着堕落与救赎,这圣经的历史当中,饮食有了些改变,但是上帝总是做了很清楚的规定。上帝关心我们的健康和灵性,甚至对于饮食也做出了很清楚的讲道,所以在利未记和申命记当中说到洁净与不洁净的饮食关乎到我们日常的生活,那是原则性的问题,这里也不涉及到这样的问题。

那么这里说到吃与不吃,守这日或者那日,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推测:因为当时的教会背景是这样的:是从犹太教会慢慢的过渡到基督时期的教会,是初代教会,他们当中既有犹太人也有新入教的外邦来的直接做基督徒的人。那么有犹太教的信徒肯定带着犹太教的传统,比如说一些节期、一些分定的禁食的日子、吃无酵饼,这些仪文,比如说逾越节、无酵饼、分定禁食的日子、月朔或者节期。这些犹太人现在成了基督徒,相信耶稣基督,他们可能延用过去信仰当中的这些传统。保罗也不说这些是什么错误,这些也没什么错误,但是有些人不是很熟悉,也没有很好的去遵守犹太人的这些遗传和仪文,保罗说这些也没什么错误,因为是在当时这些特定的过渡时期的教会背景当中。

其实现在不是也一样吗?那么有的人是不是还过逾越节啊?其实逾越节已经被耶稣的十字架所代替了。现在是不是还有人去遵守这些节期呢?那这些也是不必要的。但是对这个问题也不要给予定罪,更重要的是,要纠正他们心里对福音真理的认识。所以有可能是分定的一些禁食的日子有人守着这个禁食的日子,有人在这日吃东西;那么也有可能是指无酵饼或者是一些其他部分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去分析,因为我们完全可以了解当时初代教会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虽然在罗马书里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看不出上下的背景,但是我们可以参照保罗别的书信对吧?保罗当时既给罗马写了书信,他也给哥林多教会写了书信,在同样的时代,不同的教会,他们可能发生过、面临过同样的问题。那么你去参考别的使徒书信,在那里他就更清楚的论述,所以要想很好的读懂这14章的1-6节,我们只要参考哥林多前书就可以了,我们等会儿再来看。

继续看十四章7-13节,“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你这个人,为什么论断兄弟呢?为什么轻看兄弟呢?因为我们都要站在上帝台前。经上写着:‘主说,我凭着我的永生起誓,万膝必向我跪拜,万口必向我承认。’这样看来,我们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上帝面前说明。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宁可定意,谁也不给兄弟放下绊脚跌人之物。”所以保罗在这里先撇开以上1-6节所涉及的问题不谈,在7-13节,保罗就强调大家都要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强调每个人都要考虑到别人的益处,并且每一个人都不可随意的论断或者轻看别人。每一个人都要自己衡量:我是否在上帝的面前存着正确的动机、精神?我所行、所做、所说的是不是符合圣经的话语?是不是能够在上帝面前做清楚的表白?所以,保罗强调这一点。

现在有些人,借用罗马书十四章1-6节对圣经有所误解,他们就说:“你看,我们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吃;你看,哪个日子都一样。”来否定上帝的诫命,这是不对的。请问,这样的人,你能够在上帝的面前将自己的事说明吗?对于那些真守真理的人妄加论断,请问:在上帝面前你能够说明你的理由吗?圣经的话语明摆在那里——第四条诫命的安息日;圣经的话语也明摆在那里——日常的饮食有洁净和不洁净的区分,这些显然并不是保罗在这里所要说明的问题。所以,我们如果要刻意误解这个圣经,并且对圣经加以批判,那就正犯了这些诫命,正是我们绊倒了,跌倒了。

保罗从14节开始又回到了这个问题本身上来,他就要做了一些说明,为了能够很好的理解14章14节接下来的话语,我们有必要参考别的圣经来了解一下当时教会发生的事件背景。

请看哥林多前书第八章,大家可以看到这一章里面的内容和罗马书十四章非常的相似,很多话语的表达几乎是一样的,这里就清楚的说明是论述什么问题。哥林多前书八章一节“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好了,这里说到什么问题呢?祭偶像之物就是祭过偶像的这个东西,究竟能不能吃?有的人有知识,但是对待不同意见的人,态度不对。保罗就强调:比这个事情本身更重要的,是不是有爱的动机和精神?爱心能造就人,正是表现在大家非原则性的问题上有不同的时候。第2节“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你以为你在这个问题上懂这个知识、你持的立场是对的;你认为你知道,但是你处理这样问题的态度或方法是不对的。按着基督徒的品行,其实你正好还是不知道的。也是这个意思。第3节“若有人爱上帝,这人乃是上帝所知道的。”4节-6节论到吃祭偶像之物,所以保罗就又说了,是指什么问题?吃祭偶像之物的问题,祭偶像的东西究竟能不能吃呢?所以大家有了分歧。我们知道,偶像在这个世上算不得什么。“也知道神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神。虽有称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然而我们只有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 7节到13节“但人不都有这等知识。”就是这个知识是简单的,但是你怎么运用这个知识,你对待有不同意见的人持什么态度,这就看有没有爱,这是很关键的。

“有人到如今因拜惯了偶像,就以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们的良心既软弱,也就污秽了。其实食物不能叫上帝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只是你们要谨慎,恐怕你们这自由竟成了那软弱人的绊脚石。若有人见你这有知识的在偶像的庙里坐席,这人的良心若是软弱,岂不放胆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吗?因此,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你们这样得罪弟兄们,伤了他们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这里说,那些认为祭偶像之物没什么,跟偶像没有关系,“我们也不拜偶像,我们是把它当成食物,只要是洁净的食物,从市场上买来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吃。”保罗说,这等知识本来是对的,但是呢?你遇见了有不同意见的人,你把别人绊倒了,让别人跌倒了,你这就不对了.

  这里说到“永远就不吃肉”,所以这个祭偶像之物是指肉食,而罗马书所说的这个素菜是指非祭偶像之物。所以,当时他们在市场上因为他们是异教,异教非常盛行的时代,基督教刚刚的产生,那些异教徒们买卖的那些肉食被宰杀之后都在偶像前面献祭,所以摆出来,有些基督徒就为了避免沾染偶像,就连这些都不要吃。有些人就认为:无所谓,只要是洁净的,只要是饮食本身,管它拜没拜过偶像,我们吃是无妨的。本身这个立场也都是对的,出发点也都是对的,其实也没有什么,但是他们开始相互指责起来,就争论起来了,开始彼此有了排斥,或者定别人的罪了,就起了论断。保罗说,这有什么必要。所以,大家好好安静一下,好好反省自己一下:你究竟是怎么样爱弟兄的呢?

举个例子来说,这样说大家可能容易懂一点,我们都更愿意吃素食对吧?但是你如果去社会上买的话,可能买的包子都是肉包子,是不是?可是你在这个道观里面,或者在佛教的庙里,有可能摆一些对外卖的食品倒是蔬菜,素的包子,对吧?那我们能不能去吃道观或寺庙里卖的素菜包子呢?我们为了更好的选择健康的饮食,不吃肉食,我们为了选择素食,但是现在一般的商店没有,只有庙里才有卖的,那个庙里在马路边上对外卖这个包子。那我一看,哦,这里有香菇白菜素食包子,赶紧买着吃,这无妨啊,但是有些人觉得:你怎么跑到那样的地方去?这个东西都是拜偶像之物,不能买着吃的。有人可能有这样的想法。这就看你做这件事情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避开这事也行。

有一次我在一个地方讲道,那个地方如果大家跪下来祷告的话,那地的椅子就会拖动弄的很响,所以我就跟大家说:“我们就坐在座位上祷告。”但是有一次有一个基督徒就是第一次来参加我们这样的学习,他就在讲台上给我递一个纸条,他说:“牧师,你讲的内容很感动我,但是有一点,请你跪下来。”那么从我收到那个纸条以后我立即就跪下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了得人,就不要只考虑自己方不方便,为了让这个人不要误解。所以这个态度就要从这个出发。

再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好像在一个池塘边,有一个房子,我们在那里举办学习班。当时本来我们租的会议室在二楼,但二楼的会议室因人数太多,坐不下,就移到了一楼的餐厅里面,但是这个餐厅里面的墙壁放了一个偶像,这个时候信徒就起了争论:有一群信徒就说一定要叫老板把这个偶像取掉,我们不能在学习圣经的地方摆个偶像。但是老板不愿意,他是佛教徒。你怎么能动我的财神呢?他不愿意。然后这群看到有偶像的人就不愿意坐到这个屋里面来,始终坐在门外,在门口听道。有些人就无所谓,就坐到里面来听,没去管它。这两种人从某种意义上看,出发点也都是对的。这个时候我就是想上讲台要很好的说一顿,大家信仰没必要这样拘于形式,就坐进来好好听嘛,为什么偏要这样?有些人也带着这种精神。我差点就这样去做了,但是我立即想到了罗马书里面的话,就是说这个事情不是重要的问题,不要让大家去误解。那我们就谁也不吱声了,你愿意坐里面就坐里面,想坐外面就坐外面,我们下课以后就找坐在外面的人,不谈这个事情,关心他们,以爱他们为主,这个问题就这样了结了。所以,这个偶像对我们无妨是吧,保罗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

  实际上,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时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有的家弄的整齐一些,有的家就是收拾的稍微不太整齐一些,可能别人也尽力了,可能条件有点不太一样。有的家的院子是这样整的,有的院子是那样弄的,这些都无关紧要。不要聚会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到别人的头饰上,裙子的花边上,裙子的长短上,高跟鞋的高矮上,然后就注意这些,彼此评断,这都不行。还有很多是新来的人,新来的人染着发、烫着发,那又何妨呢?没有关系,你传给他福音,他内心改变了,他的装束自然就会改变。对事情不能走极端。饮食也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要理解保罗说话的上下文的中心,同时也要了解当时教会的现实背景。所以,是指祭偶像之物。我们如果再来看的话,可以看的更加清楚。在哥林多前书第十章祭偶像之物,都是肉食,那些素的呢,是没献过祭的,有这样的区分。在哥林多前书第10章19节—22节 “我是怎么说呢?岂是说祭偶像之物算得什么呢?或说偶像算得什么呢?我乃是说: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我们可惹主的愤恨吗?我们比他还有能力吗?”你看,保罗刚才在这一段和那一段采取的立场有点不一样,对吧?刚才在那一段说祭偶像之物没有关系,但是有这等知识的人要注意,要用好这个知识,你拥有真理,但是对那些没有机会明白真理的人,态度要注意一下。现在保罗反过来说,是的,祭偶像之物算不得什么,但是拜偶像这个问题还是要注意。23节“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24节“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这里说到做事的出发点要想到别人,对不对?你可能这种考虑也有你的理由,也是对的,但是对别人产生了一种影响,你要考虑一下。

保罗说明了这样一个原则之后,再说明一个具体问题,我们从字里行间又看出当时教会中间发生的一些问题的背景,25节 “凡市上所卖的,你们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也就是说,不要去问这个是不是献过祭的,理解吧!不要去问这是不是拜过偶像的。所以,他们在市场上买东西的时候,涉及到有肉食和素食,这个肉食就献过祭,保罗说不要太关心这个。26节“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倘有一个不信的人请你们赴席,你们若愿意去,凡摆在你面前的,尽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

这和刚才到市场上去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是同样的意思,就是你不要去管这是不是献过祭的。这个人不信,他拜偶像,你到佛教徒家里去吃饭,比如说,就不要问这是不是献过祭的,当然这话并不是叫你什么都吃,不管洁净不洁净都往肚子里放,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你不要去问献没献过祭的,因为这和洁净饮食的问题没有太多的关系。28节“若有人对你们说‘这是献过祭的物’”,现在是不是读下来就知道了?若有人告诉你这是献过祭的物,就要为那告诉你们的人,并为良心的缘故不吃。哦,是这样吗?我们基督徒不拜偶像。29节“我说的良心不是你的,乃是他的。我这自由为什么被别人的良心论断呢?”30节“我们若谢恩而吃,为什么因我谢恩的物而被人毁谤呢?”就是如果我吃也不至于被毁谤,但是我为别人的益处,我也可以不吃。

31节-33节“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上帝而行。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上帝的教会,你们都不要使他们跌倒;就好像我凡是都叫众人欢喜,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因为教会当中有犹太人也有希腊人,他们各自的传统不一样,都不要轻易使对方跌倒,都要考虑到对方的益处,总之,要因福音得救。然后,这就是上帝的教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教会涉及到祭偶像之物的问题。比如说,在使徒行传,大家可以读到当时教会为割礼的问题是不是有很大的争执,但是今天还有这样的问题吗?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具体问题本身是有局限性的,但是由此而引申出来的基督徒的态度和方法,这个才是有现实性的。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读懂罗马书的重点究竟是什么。请大家回到罗马书十四章。

罗马书十四章14节.保罗就把上面的问题再做一些分析,14节“我凭着主耶稣确知深信,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惟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这句话大家不要误解,正确的理解是什么呢?保罗就说:“我了解了你们的问题,现在我知道了,你们谈的问题并不是指这个问题本身洁净不洁净,你们所说的不是食物本身洁净不洁净的问题,而是因为拜过偶像,那么各人有不同看法,你们在谈的是这个问题。所以你看保罗清楚的说,这里所说的不是食物本身洁净不洁净的问题,而是因为拜过偶像,然后各人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保罗就说,这个问题不是本身对错的问题,而是大家的立场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看法,是这个问题。这就是14节真正的意思。有很多人把14节拿来照字面去误解,他就说:“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任何东西都是洁净的。”这怎么可能呢?在这个自然界当中分明有有毒的东西,魔鬼有很多歪曲的东西,所以长出荆棘和杂草,也有毒品,又有毒液,很多对身体有害的东西,分明有些东西不是能吃的,所以肯定有洁净和不洁净的区分,那是常理,也是圣经的法则。但是这14节的意思并不能照字面上这样去理解,大家误解了保罗说话的口气,保罗的话是这样的:我知道你们为什么争论了,我现在听明白了,你们谈的这个问题本身没有对错,只不过是你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有了不同的看法而已,这可以理解,因为你们是两群不同的基督徒,你们一个是犹太人,一个是希腊人,你们的性格不同,肯定看这个问题会有所不同,这个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15节“你若因食物叫弟兄忧愁,就不是按着爱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经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败坏。”可能那些希腊的基督徒、外邦的基督徒就认为这个无所谓,可以吃就行了,但是犹太人对这个问题可能就是小心翼翼。但是保罗对这方说话、也对那方说话,然后各自都纠正一下这个精神。

16、17节“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毁谤,因为上帝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就是他认为这个祭偶像之物能吃又怎么样呢?认为不能吃又怎么样呢?他吃这个洁净的肉又怎么样呢?他吃这个素又怎么样呢?这不重要,你们为了这么点小事情就起了争论,还有没有公义啊?还有没有和平啊?再没有喜乐了,这哪叫教会,所以,要有公平、和平,要有圣灵中的喜乐。

18节“就在这几样上服侍基督的,就为上帝所喜悦,又为人所称许。”所以我们要经常去祈求公平、公义和圣灵中的喜乐来到我们当中。

19节“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这就是一个总结,这就是十四章和十五章上半章最核心的内容,保罗最强调的话就是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20节“不可因食物毁坏上帝的工程。”上帝用福音建立教会,不要为一些枝节问题使教会产生分裂。“凡物固然洁净,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这个东西是洁净的,这个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因为拜过偶像,人的看法不同,你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叫人跌倒,这个事情有罪了,要悔改。

21节-23节“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什么别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你有信心,就当在上帝面前守着。人在自己以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责,就有福了。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为他吃,不是出于信心;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 23节容易被人误解,到22节大家容易理解,你认为这个事情行的合理,没错,但是你最终的这个结果有没有对人造成影响?如果你能不自责就有福了,自己权衡一下,相互掂量一下。最后这个人有疑心,如果你非要他吃,他吃了以后他就觉得他是犯罪了,他说:“我今天没有坚持住,他说可以吃,我真的吃了,结果你看,我身上都不舒服了,你看我吃了拜偶像之物了,你看我拜了偶像了,我就犯罪了。”因为别人有疑心,所以他带着这样的心,他就觉得自己是犯罪了。他没有以利亚那样的信心,他不是处于这样的一个信念,那么他有疑惑,然后你又让他吃,他吃了以后就觉得自己是犯罪了,所以你就是让别人陷在一种痛苦当中,这就是23节里面的话语所表达的意思。

保罗所说的话,他的意思是这样写的,然后又翻译成英文,又流传了那么久,然后又翻译成中文,中间经过了几十次这样的翻译,所以表达出来成汉语的时候就让人很难理解了。把当中的一句抽出来按着字面不能正确的理解,所以大家一定要读上下文。精意叫人活,字句可能叫人死,是什么意思呢?一些人看字句的意思,也许刚好得出相反的结论,很多人就是这样曲解和误解圣经,对不对?所以要仔细读上下文,要揣摩,相互解释,相互参考,然后看作者说的是什么。

大家对14节不要误解,23节也就是这样的,这个人明明有疑心,你非要把他带去吃,吃了以后,他老觉得自己犯了罪,现在在家里痛苦,你这干的是什么事呢?就是这个意思。比如说,现在健康改良,有些人做得很好,连蛋也不吃,当然现在并不提倡吃蛋,理由呢?一个原因,它是酸性的食品;第二因为禽流感,蛋类也变的危险起来;还有,这比较容易刺激人的情欲,所以不是很主张吃蛋。但是如果一个人买了一个土鸡蛋,很安全的,买了几个土鸡蛋回来,他吃了,你也不能说他就是犯罪了。有人不吃,有人也偶尔还吃一些,那么偶尔吃一些的人,有的时候买了蛋回来就给了一个不吃蛋的人,就给他吃了一个,而那个人吃了以后,因为他长久不吃了,他突然吃一个可能肚子会不舒服,这就是正常的反应,这可能是很正常的,但他就觉得:“哎呀,他试探我了,然后我没有拒绝这个诱惑,我犯罪了,我跌倒了。”所以就非常痛苦。对这样的问题,就和罗马书里说的问题有点相似,是不是?所以,你处理这样的问题就小心一点,有必要提前做个说明,做个解释,然后,尊重别人的看法,相互的鼓励,在好的事情上,在德行的事情上,相互的建立,然后促成一种相互的联络,不要彼此的绊倒了,产生了误解,要追求和睦的事。大家听懂了吗?这就是十四章、十五章的主旨含义,涉及到的问题是祭偶像的问题,不是指日常的饮食。这样,我们再来读15章的话语就容易了。

15章1-3节 “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相互的担当。“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所以,多多为别人考虑。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如经上所记:‘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这是圣经上的话。所以,基督在这地上生活,他是这样经历过来的,他是这样激励我们,我们要效法基督,那么基督在经上也对我们说:辱骂你们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所以我们大家都要想想别人,不要考虑自己受了什么委屈,被人骂,当我们受了什么委屈,被别人误解的时候,你就要这样想。耶稣就会这样说:“诶呀,你被别人误解,被骂了,是吗?别人对待我也是这样,别人对待我尚且这样,那对待你这算什么?耶稣也会这样安慰你:别人误解你,骂你算什么,其实别人误解我、骂我的时候,比这厉害得多了,是不是?别人讥诮我、挖苦我的时候,比这厉害得多,我都忍受过来了。耶稣也可能这样安慰他们:其实别人不是误解你或骂你,因为你信真理,所以魔鬼就会制造这些问题,实际上这都是魔鬼仇恨我,恶人仇恨我。所以,你若是不信,什么问题也没有了,你信了真理,就有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因为我的缘故,委屈你来和我一起承担,到时候都会解决的,这些辱骂都会落到我的身上,都归在我身上了。耶稣就这样安慰我们。

我们想想耶稣的安慰,我们就可以忍耐,所以不要去追究,或为自己辩护、申诉自己的理由,不要非给别人定个什么错,只考虑到让别人得益处就行了,耶稣就是这样的舍己。第4节“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所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只要是去读主的话语,我们去看耶稣的榜样,我们就可以得着安慰和忍耐,因为有了这个安慰,我们就可以忍耐,可以充满着盼望。

5节-6节“但愿赐忍耐、安慰的上帝,叫你们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稣,一心一口荣耀上帝,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大家得着安慰和忍耐,效法主,就能够变成一心一口了,最后就能合一,也能够学会有智慧的相处了,就越来越和睦,大家也建立德行了,就非常“阿们”。

保罗是教会的使徒,他把所建立的教会牢牢地栽培在基督的磐石上。当时的教会有一个客观的现实就是有两群人:犹太人和外邦人,所以保罗去化解他们的误会,让他们学会彼此对待,这可能是当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7节“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上帝。”基督接纳我们,所以我们要彼此接纳。8节“我说,基督是为上帝真理作了受割礼之人的执事,要证实所应许列祖的话。”9节“并叫外邦人因他的怜悯荣耀上帝。”就是基督既救受割礼的人,又救外邦人。“如经上所记:‘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赞你,歌颂你的名。’”10节“又说:‘你们外邦人当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

11节-12节“又说:‘外邦啊,你们当赞美主;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他。’又有以赛亚说:‘将来有耶西的根,就是那兴起来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也要仰望他”保罗连续引用四次经文来证明外帮人也要进入教会当中来,他们就必须要彼此接纳,上帝不是拣选犹太人吗?不是也预言外邦人要进来吗?所以这都是上帝所要接纳的对象,他们就以基督的心为心。13节“但愿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籍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所以保罗就感觉到,那到现在为止,教会的问题解决了,大家都明白了,然后学会了和睦的相处,也拥有了真正的福音。所以保罗就说:“啊!现在太好了,大家太喜乐了,到现在为止,有一种平安充满在教会当中,我们都盼望吧,圣灵给我们能力,我们都盼望回天国来吧,大家不要灰心,一起奋斗!不要再有误解了。保罗说到这里就说“阿们!”这十四章到十五章上半章的内容就完成了,这个主题是什么呢?就是追求和睦,彼此建立,这就是教会的成长。